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楊曉鶴

如今最讓人難以理解的商業異象,當屬一方面是消費降級,一方面是奢侈品價格不斷上漲。

在大環境傳來的“寒氣”中,看似最先會受到衝擊的奢侈品行業,在當下的行情中似乎愈發向好。不少奢侈品牌就在2022年中悄悄漲價,時尚消費品牌DIOR就在2月漲價一次的基礎上,在7月中旬又部分漲價10%。愛馬仕也表示在通脹壓力下,公司在今年已經平均上調了3.5%的價格。

實際上,香奈兒、路易威登、勞力士等國際一線大牌,無論是否有通脹因素,每年都在保持一定的漲價幅度。不僅經典款一直漲價,這些奢侈品還會不斷推出高價新款,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比如,8月12日,愛馬仕就憑藉一款售價16.5萬元的自行車登上熱搜;接着又有巴黎世家推出一款像垃圾袋的新包,賣價達到1.2萬元,也引發熱議;近日,還有跨界到運動領域的LV,推出售價高達2萬元的乒乓套,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你笑奢侈品不坑窮人,他笑你們不懂時尚”,在愛馬仕宣佈16.5萬元的自行車都被售賣完的公告中,這種“誤會”被更加放大。畢竟,據數據統計,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有大約7000萬,其中中國淨資產過千萬高淨值客戶有470萬人,淨資產過億的高淨值客戶有15萬人。

今年疫情結束封閉後的上海和北京高端商超,擠滿了排隊消費奢侈品的年輕人,兩次情景都登上了微博熱搜。無論背後原因是實力消費還是超前消費,都讓奢侈品不愁今年的行情。

其中,愛馬仕等不少奢侈品牌高價配貨,也不一定能買到想要的款式包;香奈兒和LV過去3年中已經漲價50%,經典款的市場熱情可見一斑;勞力士的一些熱門款,2018年的消費者還在排隊。

而在二手奢侈品消費中,年輕人也正在成爲消費主力。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紅布林的數據顯示,平臺以90後買家和賣家佔據主導,而95後和00後也在快速增長。同時,平臺超八成賣家和買家爲女性。

“現在大家都想明白了,生活要一天天過,瀟灑活在當下纔是最重要的。”一位奢侈品行業交易鏈人士告訴Tech星球,但並非年輕人看開了, 奢侈品消費就沒有套路。奢侈品推出新奇的高價款,以此剔除非高淨值用戶,又維持了高價的格局,翻手覆手都不會翻車。

在二手奢侈品市場中,也存在一定的泡沫。一位C2B平臺高管就告訴Tech 星球:“本來愛馬仕和勞力士都是奢侈品中的硬通貨,但是今年勞力士漲了後又快速跌落,其中很多供貨商不斷炒作價格,囤了很多貨後砸在手裏。”

也許這些都不能阻止年輕人,購買限量供應的奢侈品的決心,越漲越買的現象還會持續嗎?

買奢侈品並不是“敗家”,還算一種保值投資

90後女生,中等收入人羣

我並不算奢侈品消費大戶,就是覺得女孩子沒有個奢侈品,就有點說不過去。

我閨蜜男朋友說買一萬多就可以,10多萬的包就屬於浪費。我認爲女孩子聽到這話都會不開心,都是多攢幾個月工資的事情。

所以我買了個10多萬的香奈兒,一個3萬多的LV。香奈兒是從法國直接買的,那邊也沒有像國內難買,或者要看櫃姐的臉色。當然LV在哪都在漲價,我的LV包已經從3萬漲到6萬了,即便去賣二手,也能小賺一筆。

所以女生買奢侈品,其實並不是都在“敗家”。要知道我今年的股票基金,還虧了7萬多。但是你買奢侈品,很多時候並不會虧錢。對於很多不懂投資的女生,買奢侈品其實還算一種保值的投資。

當然,這兩年奢侈品漲價,也有特殊情況在。現在疫情大家沒法出去,去國外的消費購買力困在國內,也是二手奢侈品漲價的一個因素。但我不會買二手,我不是經常亂花錢買奢侈品的人,我希望在我有限的消費中,買到最喜歡的款式,購物愉悅感還是很重要。

但很多新款奢侈品確實很難買到,愛馬仕 Kelly、birkin的金剛色還要1:2配貨。也即你到專櫃購買,你得向櫃姐展示你是大客戶的實力,8萬的包你想看見,先拿16萬的其他貨品,比如鞋、耳環等等。二手流通的奢侈品不用配貨,但是包包本身的價格也會漲到十幾萬。

奢侈品的策略就是隻服務金字塔尖的人,不想讓墊腳夠一下的人買到。其實女生也都明白奢侈品的套路,但是她總是希望擁有幾件奢侈品,這是個生活體驗的問題,不是值不值得的問題。

但這兩年我也會剋制自己的消費慾望,不會看到新款就一定要買了。

表圈也有鄙視鏈,買勞力士是筆穩健投資

富二代,公司創始人

男生的愛好也就是那幾樣,我算是個手錶愛好者。

最近去北京的SKP看了下,櫃檯經典的幾款勞力士都缺貨,然後去三里屯的胖虎旗艦店看了下,店員說2塊綠水鬼都賣沒了,每塊14萬元出的。一二手市場,勞力士都是硬通貨。

我最近買的是一塊18K全金藍水鬼,當時20多萬買的,現在最少賣35萬。當時在美國買的,現在你有錢都買不到。我還有一塊綠金迪,我看有張圖,最高漲到了100多萬。我估計這些都是供應商炒的,沒太關注二手市場,原來還漲了這麼多。

我和抖音上的手錶網紅“大能”也認識,進圈子就是要認識這種牛人。而且表圈也有鄙視鏈,分爲一類表和二類表等級別。勞力士算是一類表的牌子,特級是百達翡麗等牌子。這就造成購買力等級劃分,你月薪1萬買塊天梭,月薪5萬買塊歐米伽,月薪20萬你買勞力士。

當然,表的檔次當然並不是只看價格,每塊名錶都有它的歷史和文化。如果不懂這些,其實也有簡單辨別表的檔次手段:好表都沒有代言人,一般的表都有代言人。

從我看到的情況看,真正奢侈品的消費人羣,都是比較注重表的品牌調性。同時,他們也不太會去關注二手市場,因爲疫情不會對他們消費產生什麼影響,畢竟這時候投資也不穩定,不如去消費。

我聽說現在韓國勞力士好像最便宜,英國有退稅,香港也比較便宜。但現在疫情下也很難出國,國內炒作勞力士也就能理解。去年二級市場流通的勞力士被炒到很高,今年這不是也降了很多。

真正喜歡錶的人,並不是過於看重表的社交貨幣價值,你開什麼車,業務能做多大,很多時間都決定了每個人的層次。我這兩年開始玩串,其實都是喜歡。

我記得早期有個香港電影,那個人進手術室前,還把勞力士金錶戴上了,怕醫生護士不重視他。現在經濟快速發展這麼多年,大家應該沒有那時候浮誇了。

消費者買不買,都不會影響奢侈品市場大盤

剛結婚的女性,互聯網從業者

自己每年都買奢侈品,但不算是重度用戶。

今年在奧萊買了Burberry的包,1萬多元,還買了件襯衣,8000多元。因爲奧萊和專櫃略有不同,它年初打折那會,商場的人都爆滿。

自己買這大牌子倒不是超前消費,只是覺得消費能力到了。所以不會買二手,也不會看蔻馳等輕奢品牌。1萬多元對於我來說,也不需要研究很久。

我是今年剛結婚,公司也在6月上市了,喜事連連。上經濟下行,互聯網行業也沒有太多影響,所以還在維持一些常規的奢侈品消費。今年還在看芬迪的法棍包,這款包也不貴,1萬多元。

我覺得無論我這種消費者買不買,可能都不會影響奢侈品市場的大盤。畢竟你說有一款漲了幾百元,幾千元,你就不買了,說實話可能你也不是奢侈品的主流用戶。大環境真正影響的是潮品消費,你看以前一雙椰子鞋被炒到三四千元,現在也就2000元。

潮品價格和銷量受影響,主要是因爲它二手沒有保值能力,不像奢侈品還有在二級市場流通的能力。我自己買的包很少賣,我有個姐妹喜歡一手二手都買,而且背一陣子不喜歡了,就會拿去賣。

我看她的二手平臺交易記錄,這一年買賣包,還賺了一萬多元。當然前提是你得買到比較保值的款式,而且如果買了中古,想再賣掉也不會好流通。

重度用戶放棄奢侈品,面子和價值都買不來

85後女性,奢侈品行業創業

以前非常愛買奢侈品,但隨着年齡增長以及結婚後,我就幾乎不買奢侈品了。原因主要就是心境變了,沒有消費的慾望。但我這幾年,經常給老公買。

不是我對老公太好,是因爲老公這兩年從投資轉行FA(撮合交易)行業,玩資源的行業,風氣普遍就會比較攀比。加上老公做的新能源行業屬於傳統行業,有時候你沒點硬貨,人家不相信你有這能力撮合。

所以我經常給老公買LV的鞋子,8000多元,GUCCI的襯衫等,也就五六千。相比我以前買的10多萬的包包,說實話不算貴。但是後來,我也漸漸真假的攙着一起買。因爲男生消費奢侈品,其實不像女生爲自我滿足,他更多是爲了面子,很多時候不太在乎真假。而且你買真的穿很久,人家也以爲你就這一件呢,我的想法就是真假質量不差,莫不如都買了。

其實也不是我們缺錢,我和老公實力都還可以。我創業做珠寶店,雖然這幾年生意確實慘淡,但也沒到賠錢的地步。我們在上海買的房產,當時接近3000萬買的大平層,現在已經接近漲了一倍。就在黃浦江邊,能看見3大“神器”(東方明珠、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身邊的朋友,很多都不知道我們開的瑪莎拉蒂。

我們認爲這些纔是投資,奢侈品還是要當日常消耗品。但現在很多人還是認牌子,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我所經營的珠寶店,是主打日本設計的平價產品。現在和奢侈品的行情冰火兩重天,大家沒錢的時候,最先削減就是我們這種娛樂消費。

我們牌子確實帶不來奢侈品的社交貨幣價值,但奢侈品如果你認清後,其實也沒有就是那麼回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