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交所約談八家券商背後:誰是創業板IPO保薦“逃單王”?國信證券項目三成遭撤回,海通證券後來居上,民生證券八月遇多事之秋!

來源:叩叩財訊  作者:周嘉薇 

導讀:截至目前,共有221家擬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在上會之前主動撤回了申請而“逃單”,另有1家因未在規定時間內回覆交易所問詢材料變相地主動終止了其IPO,還有21家企業被上市委員無情否決。那麼,作爲擔任這242例臨時“逃單”和被否決的擬創業板上市項目的保薦券商們,到底誰纔是真正的保薦“逃單王”呢?

作者:周嘉薇@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9月2日晚間,深交所發佈公開信息稱,近期,對創業板發行上市中履職盡責不到位的8家保薦機構的投行、質控、內核負責人以及保薦代表人實施談話提醒,以進一步督促保薦機構勤勉盡責,切實承擔起覈查把關職責。

這一消息一時間在投行內引發熱議。

在深交所集體約談這8家保薦工作不力的中介機構背後,除了一直備受爭議的IPO現場抽查“一查就撤”的狀況長期難有改觀外,還有自2022年6月以來正在不斷爆發中的創業板IPO申請撤回大潮和近期多家擬創業板IPO企業因“質量”問題而闖關被否。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底,共有98家擬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以主動撤回申請的方式在獲得上會之機前終止了其IPO之旅,其中,自6月以來的短短三個月中,撤回申請的擬創業板上市企業家數便達到了58家,數目遠超過此前五個月的總和,在最近的三個月中,又以8月爲IPO創業板上市失敗的數量爲最,在這一個月中,不僅有23家企業主動撤回了其IPO申請,另外還有3家擬創業板上市的申請在上市委會議中遭到了否決——這也意味着,在過去的2022年8月中,便已經有26家擬創業板上市企業的IPO計劃被宣告終結——這也創下了創業板註冊制實施以來單月最大的IPO失敗紀錄。

在創業板IPO撤回潮和否決數量高企的背後,早前曾有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財訊透露,主因還是在於“一些發行人和保薦機構秉存‘僥倖’心態,‘佔位’思想明顯,許多不成熟的項目也提前申報”,“另一些保薦機構對監管層的要求理解不到位,執業能力有缺陷且不盡職”。

日前深交所對8家券商的約談,便正是對上述原由的側證。

深交所表示,該8家被約談機構在投行業務出現的問題反映出“三個不到位”:一是發行上市準備不到位。有的發行人、保薦機構仍然存在“闖關”心理和“佔位”習慣,對發行人內部治理和內控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未整改規範到位即“帶病申報”。二是勤勉盡責不到位。有的保薦機構覈查把關不主動、不深入,審覈中對發行人業務經營、會計處理等重要事項禁不住問詢,未能提供合理解釋,被開展現場督導或現場檢查後打起“退堂鼓”。三是創業板定位理解不到位。有的保薦機構對創業板主要服務創新型成長型企業認識不深刻,少數申報企業不符合創業板“三創”“四新”要求,在審覈中主動撤回或被否決。

可見,此次被證監會約談的券商問題,大部分皆是暴露在IPO上會前的“跑單”和“否決”的項目中。

雖然深交所並未公佈哪8家券商因“不盡責”等因素被約談,但從2022年來,深交所對中天國富、萬和證券、華安證券等下發的IPO保薦工作監管函,以及結合近年來創業板IPO上會前主動“逃單”的數據,便已大致可見一斑。

據叩叩財訊統計,至2020年6月創業板註冊制正式實施以來,截止到2022年9月2日,共有68家券商申報了1020家企業的擬創業板上市申請,其中共有518家企業的上市申請通過了創業板上市委的審覈,在這些獲得上市委員首肯的企業中,獲得最終IPO註冊生效的有387家,12家在註冊階段撤回申請,1家被證監會否決註冊。

就在上述這1000餘家闖關創業板的企業中,兩年多時間裏,共有221家擬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在上會之前主動撤回了申請“逃單”,另有1家因未在規定時間內回覆交易所問詢材料變相地主動終止了其IPO,還有21家企業的上市申請雖然通過了前期交易所的多番問詢獲得了上會的機會,但最終卻被上市委員無情否決。

那麼,作爲擔任這242例臨時“逃單”和被否決的擬創業板上市項目的保薦券商們,到底誰纔是“執業質量”遭到監管層詬病的“仍然存在‘闖關’心理和‘佔位習慣”、“勤勉盡責不到位”、“對政策理解不透徹”的創業板保薦“逃單王”呢?

1)創業板保薦真正的“逃單王”

如果僅從在IPO上會前撤回申請的數量界定,中信證券堪稱創業板保薦“逃單王”。

在過去兩年多時間裏,自創業板註冊制實施以來,中信證券共主動撤回了15單創業板IPO的保薦項目。

據叩叩財訊統計,就創業板“逃單數”而言,除中信證券以15單名列榜首外,華泰聯合以14單的項目上會前的撤回數緊隨其後,國信證券、民生證券同時以13單的撤回申請數量並列第三;海通證券在過去兩年內於創業板IPO的撤回項目數共約12單,其與國金證券的11單數量,在這份創業板IPO“逃單數”榜上分列第五、第六,排在第七位的則一直是欲與中信證券爭奪“投行之王”之外的中信建投,10單的撤回數讓其暫時跑贏了曾也是同根生的兄弟——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和招商證券分別以9單的撤回數位居逃單數最多的前十大券商中的第八和第九位,排名最後的則是以總保薦項目36單,7單撤回申請的中金公司。

不過,作爲A股的“投行之王”,由中信證券擔任保薦工作的擬創業板上市項目亦是這68家參與創業板已申報項目保薦工作的券商之最。

在截止到2022年9月2日,創業板註冊制下,中信證券共向深交所遞交了94份由其擔任保薦工作的上市申請,幾乎佔到創業板註冊制下申報上市申請的10%。

在龐大基數的影響下,中信證券兩年多時間裏共撤回15單創業板IPO項目,雖然絕對數量最大,但“逃單率”卻是逃單數最多的前十大券商中最低的一位——94家申報項目中,提前撤回15單,“逃單率”約爲16%。

正如申報項目越多,那麼“逃單”項目便可能越多。

實際上,在創業板註冊制下,這“逃單數”最大的前十大券商,皆是具有一定申報規模。

爲了更客觀地對比創業板這68家參與保薦項目的券商“逃單”、“被否”等表現下反映的保薦執業質量情況,叩叩財訊選取了以保薦總數超過30家規模的券商爲樣本。

國信證券顯然是更符合創業板“逃單王”的界定。

據叩叩財訊統計,在創業板註冊制下,國信證券截止到2022年9月2日,共向深交所報送了由其擔任保薦工作的創業板IPO項目47家,其中不僅13家在獲得上會之機前撤單,更有3家IPO申請在發審會議中被否決,此外還有1家由其擔任IPO保薦的企業在註冊過程中撤回申請終止上市。

按照上述數據,也即是國信證券目前護航的47家創業板IPO項目中,已經有17家鎩羽,佔其創業板保薦項目總數的36%,也就是說,由國信證券保薦的創業板IPO每三例中便有一例失敗,其中包括註冊程序在內,共有14家企業以主動撤回材料的方式放棄IPO的進一步推進,這也使得國信證券在創業板註冊制下的“逃單率”高企至29.79%。

曾因科創板IPO保薦工作的突出,被市場冠以“三中一華”中的“一華”的華泰聯合,在創業板的保薦工作中,其保薦質量也與國信證券同樣堪憂。

同樣,截止到2022年9月2日,在華泰聯合的保薦下,曾有59家企業的IPO申請向創業板發起衝擊,但其中14家公司的IPO申請被提前“逃單”主動撤回,還有另外3家的上市申請,縱然通過了交易所上市委的審覈,卻鎩羽在了註冊環節。目前,華泰聯合也是創業板擬上市企業在註冊環節中失敗最多的券商——共有12家企業在創業板註冊階段撤回申請,華泰證券便佔了3家之多。

17家企業在創業板IPO審覈流程中主動撤回申請,華泰證券的創業板IPO“逃單率”高達28.81%,幾乎與國信證券平分“逃單王”之秋色。

在創業板“逃單數”最多的前十大券商中,“逃單率”超過20%的還有招商證券、國泰君安、國金證券、民生證券和海通證券。

其中,招商證券以創業板總申報數36家和撤回申請9家的數量,使得其“逃單率”也達到了25%。

國泰君安如果算上其在註冊階段主動終止撤回申請的1家企業數量,總申報數爲41家的它,主動“逃單”的創業板IPO申請達到了10單,“逃單率”約爲24.3%。

海通證券雖然主動撤回申請的創業板IPO申請數量較招商證券、國泰君安、國金證券數量皆多,但在其57家總申報量的基數,其“逃單率”則爲21.05%。不但低於招商證券和國泰君安,同時也低於國金證券的22%。

中信建投則是創業板IPO“逃單數”最多的前十大券商中“逃單率”最低者,其同樣也是目前在創業板保薦總數超30家的券商中,“逃單率”最低者。在上會前10單和註冊環節中的1例“逃單數”在78單總保薦數的攤薄之下,中信建投的逃單率僅爲14.1%,不過“實力強勁”的中信建投,還有兩單創業板IPO保薦項目在過去兩年中遭否的紀錄。

從這一點而言,中信證券的“保薦”實力還算是稍強於中信建投。

創業板‘逃單率”16%的中信證券,到目前爲止,尚未有被創業板上市委否決的案例,在進入註冊階段的過會項目中,中信證券也暫時保持了零撤回率。

2)海通證券成2022年“逃單王”,民生證券8月陷“多事之秋“”

雖然深交所表示:“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兩年來,深交所始終堅持從嚴把關上市企業質量,綜合運用審覈問詢、現場督導、自律監管措施等監管舉措,壓嚴壓實保薦機構“看門人”責任。及時進行談話提醒是發行上市審覈事中監管的一項日常措施,對督促保薦機構提升執業質量有積極作用”,但顯然,發端於2022年尤其是6月後的創業板IPO申請撤回大潮,亦是此次深交所約談8家“問題”券商的重要背景。

自2022年6月至8月,短短三個月內,58家企業在尚未來得及迎接創業板上市委審覈之時,便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其中更不乏在上會前夜的臨時決定。

正如深交所所言,這些“逃單”的企業大部分皆存“帶病申報”之嫌。

那麼在2022年中,誰又是創業板IPO的保薦“逃單”大戶呢?

海通證券後來居上。

據叩叩財訊統計,尚未獲得上會機會,在2022年內撤回申請的98家創業板IPO項目中,海通證券一家獨佔8例。

在過去兩年中時間裏,自創業板註冊制實施以來,海通證券共在IPO上會前撤回創業板上市申請12單,其中8單是在2022年內“逃跑”,而這8單“逃單”中,有5單撤回於2022年6月後。

至於目前以近30%的“逃單率”和36%“失敗率”創下目前創業板IPO“一定規模申報”券商之最的國信證券,其創業板IPO的執業質量似乎有所改善。

在2022年過去的8個月中,國信證券仍有5單創業板IPO保薦項目在上市前撤回申請,另外還有兩例保薦項目遭到上市委否決,但除了由其保薦的浙江百康光學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請是在2022年6月23日撤回外,其與6例上市失敗的項目皆發生在2022年3月之前。

2022年6月爆發的創業板IPO申請撤回潮中,國信證券似乎的確在吸取過往教訓深刻反思後,穩住了陣腳。

與國信證券正欲扭轉局面向好的努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生證券。

自創業板註冊制開板以來,民生證券共有13單提前撤回IPO申請和1次在過會後的註冊程序中撤回申請的記錄,但其中6例發生於2022年中,更令人擔憂的是,僅在過去的2022年8月,這短短一個月時間內,民生證券在創業板保薦項目中,便鎩羽了5單。其中4單提前撤回申請告終,另一單則是在上會中遭到了監管層的直接否決。

“民生證券現在IPO的境況的確讓人頗爲擔憂,尤其是在兩個月前,其時任董事長突遭監管調查落馬之後,民生證券的表現更是‘屋漏偏遭連夜雨’。”一位接近於民生證券的知情人士告訴叩叩財訊。

早在2022年6月8日,有關民生證券時任董事長馮鶴年失聯的傳聞便開始喧囂塵上,並有消息稱其可能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原因或與證監會會計部原主任王宗成被查有關。

馮鶴年在出任民生證券董事長之前,曾擔任山東證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其爲一位在證監繫統任職近20年的資深監管人士。

2015年7月,馮鶴年從山東證監局局長任上離職“下海”。

2016年12月,民生證券在官網發佈公告稱,選舉馮鶴年爲公司第二屆董事會董事長,並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2017年馮鶴年入職泛海控股,擔任董事,2021年1月卸任泛海控股董事,副總裁。

在馮鶴年到任民生證券後,數位出身於證監繫統的官員也紛紛被攬至麾下,包括曾在證監會發行部任職的徐蓉、朱立良等人,以及原深交所發審委員陳朝暉等。

數據顯示,馮鶴年到任民生證券後,在他執掌6年期間,業績發展的確一路向好,成爲業內公認的“投行黑馬”。

就投行IPO保薦項目而言, 自馮鶴年上任後,無論是保薦數量還是承銷金額,皆增長迅速,並自2020年開始躋身行業前十。

民生證券的IPO承銷金額和家數自2020年開始均擠進了“行業前十”——2020年至2021年,民生證券的IPO項目承銷金額分別爲118.27億元、181.30億元,二者分別同比增長了166.91%、53.29%,位次分別爲第9名、第8名;同期IPO承銷家數分別爲22家、31家,位次均爲第5名。

2022年6月10日,馮鶴年“失聯”之因正式被官宣。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於當日發佈消息稱,曾擔任山東證監局黨委書記、局長的馮鶴年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民生證券正試圖劃清與馮鶴年的界限,也在極力否認其近期IPO的受挫與馮鶴年的‘失勢’有關,但無論如何,作爲民生證券曾經的頂樑柱,失去馮鶴年的民生證券其業務遭到衝擊基本上是必然的,民生證券還能不能繼續保持‘黑馬’的姿態,不確定性驟增。”上述接近民生證券的知情人士透露。

在2022年8月遭遇到最大IPO挫折的民生證券是否在此次深交所約談的8家券商名單中,目前還不得而知。

不過從其近期在創業板IPO項目中的表現,無論其是否被深交所約談,此次來自監管層對壓實投行責任趨嚴的“警示”,也足以讓包括民生證券、國信證券、海通證券等在內的多家投行警醒反省。

據深交所表示,本次集中約談,目的在於壓實投行“三道防線”責任,要求保薦機構合力把關,一方面要紮實做好上市輔導、盡職調查、覈查把關等基礎工作,另一方面要將質控和內核等內控部門對業務前臺的制衡作用進一步發揮出來,強化投行業務執業過程的質量管控。被約談的保薦機構相關人員表示,將積極採取整改措施強化“三道防線”責任,項目組“以老帶新”,質控及內核部門前置介入項目立項階段,切實執行內核負責人“一票否決制”,使輔導工作更加紮實,項目申報更爲審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