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週報-時代在線

預製菜,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目前,起碼有一點可以確定:直接賣給消費者的預製菜,不是一門適合個體戶的生意。

不信就看陸正耀曾大張旗鼓宣傳的“舌尖英雄”。

今年年初,舌尖英雄還是風口上的明星項目, 品牌曾傳出要在5個月內落地3000家門店的計劃。半年多時間過去,近日,已有消息稱陸正耀正籌劃推出新的咖啡創業品牌CottiCoffee(庫迪咖啡)。

組局者已轉身,留下跟風入局的加盟商們。

多名舌尖英雄華南地區加盟商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目前品牌在華南地區已暫停招商。

“開店半年多都還是虧的,品牌方也不會給什麼幫扶,我已經打算撤了。”舌尖英雄深圳加盟商李嘉(化名)對時代週報記者說道。

同樣的故事也正在預製菜的上游上演。

“這兩年,跟風入局生產預製菜的人不在少數,傳統食品加工企業、有點資源的廚師、開私房菜家庭作坊的、甚至行業新人,都來做這門生意。”8月31日,從事預製菜行業已有8年的張琦(化名)對時代週報記者說道。

這些年,張琦見證着C端風口出現與發展。據他觀察,身邊近兩年進行預製菜創業的人們,總體而言,虧多賺少。“有個品牌,在大渠道里呆了兩年,現在年收入甚至不到100萬元。”張琦說道。

近年來,作爲新興賽道的C端預製菜引來資本爆炒,除了陸正耀的舌尖英雄之外,還有 趣店CEO羅敏。

事實上,預製菜撩人的故事背後暗湧重重。當賽道尚未經過市場充分檢驗時,在供應鏈、渠道、資金等方面不具備充足實力的人,只能鎩羽而歸。

加盟商:本想賺快錢,卻被狠狠打臉

“目前公司不支持加盟業務。”9月1日,趣店預製菜客服人員對時代週報記者說道。同日,一位預製菜行業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目前趣店預製菜的長沙倉庫已經撤場。

7月18日,羅敏還信心滿滿在趣店預製菜戰略發佈會上喊出“今年要開出1萬家店”,如今,在引發排山倒海的爭議後,項目顯然已偃旗息鼓。

陸正耀的舌尖英雄項目,情況也並不樂觀。相當一部分舌尖英雄加盟商,都後悔入局。

“你還敢加盟預製菜啊?加盟了本都收不回來!”如今,對前來諮詢預製菜加盟項目的朋友,石強(化名)都會進行過一番苦口婆心的規勸。

今年初,預製菜概念火熱。1月時,預製菜板塊多支股票均實現三連板,4月,味知香、千味央廚等預製菜企業也曾漲停。

3月時,看到風口,抱着賺快錢的心態,石強與朋友合夥,在成都市區一大型住宅小區裏開了一家舌尖英雄加盟店。算上銷售支持費、保證金、倉儲物流配送費與設計費四項費用,舌尖英雄的加盟費在8萬元出頭。石強的店面也不大,約20平方米,月租爲3500元。

投入得不多,石強滿以爲可以快速回本,卻被現實狠狠打臉。開業首月,舌尖英雄有電梯廣告、優惠活動等各項推廣措施,針對部分9.9元促銷引流菜品還有進貨返利優惠,石強的店每天營業額達2000~3000元。

但好景不長,開店第二個月,門店客流便開始急劇下跌,此後,即便是週末,算上外賣服務,門店日營業額也僅在1000元上下。

石強算了筆帳,房租、人工、水電、進貨費用與包裝物料費用加起來,門店每個月的運營成本約在2萬元出頭,與門店月收入齊平,勉強達到收支平衡。但加上前期的加盟費、裝修費與門店4臺冰櫃約2萬元的購置費,加盟的生意,其實是虧的。

“還能怎麼辦?也只能繼續養着店看看情況了。”石強對時代週報記者感嘆道。

在深圳開店的李嘉,開店時間與運營情況與石強基本一致,只是投入的成本更多。

李嘉的門店包含體驗餐廳區域,是招商政策裏最大的店面,面積達64平方米。據李嘉透露,算上品牌加盟費等前期費用,門店在開業的第一個月,投入就已經去到30萬元,但客流量卻不盡人意。

“我的店開在大型社區,但節假日家庭單位想要健康飲食,一般會自己買新鮮的食材做飯,工作日時,上班族起早貪黑的,點外賣更方便。現在新老顧客都不怎麼下單,我們自己拉微信羣促銷,一天也賣不出多少錢。”李嘉對時代週報記者說道。

風口上的企業家:悄然撤退

李嘉看來,當前消費者對冷凍菜品的日常接受度仍較爲有限。“要想讓銷量起來,還得在線上鋪設渠道以及帶貨,這一點,單靠我們加盟商肯定是做不到的。”李嘉說。

據石強與李嘉反饋,舌尖英雄的推廣活動,基本只持續了兩個月。“開業約兩個月後,門店附近的小區廣告就撤了,我們只能自己想辦法推廣。幾個月前,品牌方就說要換個更有知名度的代言人,到現在也沒換。”石強說道。

舌尖英雄的產品採取輕資產模式,所售賣的預製菜產品基本由外部廠家代工,品牌僅扮演平臺角色。這顯然也對品牌銷量有所影響:“就算是喫預製菜,消費者也挑口味的,舌尖英雄的菜品,味道沒什麼特點,自然不受歡迎。”石強分析道。

加盟商在躊躇,組局者卻已開始轉身。

一年多以來,在先後創立了趣小面與舌尖英雄後,陸正耀如今又將目光轉向了咖啡。

此前,一位舌尖英雄區域代理曾對媒體表示,6月底開始,舌尖英雄就已停止加盟,品牌決定先讓現有的門店賺錢,再考慮開放加盟。

但即便如此,舌尖英雄也已進賬頗豐。據豹變8月15日報道,當前,舌尖英雄現有門店數量爲500家。結合品牌推廣期前後加盟費用,保守估計,舌尖英雄所收取的加盟費已達3000萬元。今年3月,品牌所屬的舌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還獲得了16億元的融資。

而試圖複製舌尖英雄加盟店模式,高調進入預製菜領域的羅敏,也偃旗息鼓了一段時日。

6月份,羅敏以“趣店羅老闆”的賬號迴歸大衆視野,並以低價促銷、直播間刷禮物、請明星帶貨等高調方式爲趣店預製菜造勢。

目前,羅敏抖音賬號已改爲“趣店預製菜”,該抖音賬戶僅保留了三條和預製菜菜品相關的宣傳視頻。

上游生產商:“裸泳”的新玩家們

與加盟商一樣彷徨的,還有聞風入局的中小生產商。

張琦在福建本地一家冷凍食品生產和銷售公司工作,該公司在福建本地有超100個線下經銷點。近兩年來,許多還不具備前端能力的生產商,都會先入駐張琦公司的渠道進行產品銷售。

“知名的肉製品加工企業,有原料端資源,所以入局;懂菜品的廚師,會拉上經銷商,搭夥做生意;一些自己私房菜作坊做得不錯的,也覺得自己能做成。”張琦說道,預製菜創業者們的從業經歷什麼都有。

然而,經過近2年洗禮,“裸泳”的新玩家們都已逐漸退出遊戲。

張琦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試圖走捷徑的,或者能力不足的人,都已經被市場淘汰。“肉製品預製菜溢價高,一些廠家想用次品肉加原產地營銷賣高價,消費者根本不買賬;還有些廠家,對成本把控能力不足,比如,在採購原材料環節,同樣是買肉,懂不懂挑,成品率能達到多少,都是門學問。”張琦說道。

而即便是在上游端,C端預製菜業務也是對生產商資金實力與經營實力的考驗。

當前,C端預製菜領域一片混戰,產品同質化情況嚴重,唯有捨得犧牲利潤率引流的生產商,才能打開局面。

“今年2月以來,我們帶貨了1000多種預製菜,大多數產品的定價在30~100元。總結下來,基本是低價的產品賣得更好,即便有少數消費者是衝着口味回購產品,他們也會結合價格綜合考慮。”9月2日,一位中型直播MCN機構的運營人員對時代週報記者說道。

張琦所接觸的中小廠家們,已經在進行業務調整,縮減產品品類是大趨勢。

“剛開始大家都多品類經營,想着總有一個品類能成。現在,許多廠家都開始砍品類,只保留原材料可以合併生產線的產品。”值得玩味的是,相當一部分廠家已經開始將銷售方向瞄準食堂團餐這一B端業務。“這個方向雖然毛利率不是很高,但是出貨量大,可以先把生產線養住。”張琦分析道。

誰能笑到最後?

根據德勤消費行業洞察《2022預製菜行業展望》,2020至2022年4月,因B端企業仍面臨渠道壓力,投融資事件略有下降,共5起。同時,大多數面向C端的預製菜企業仍處於天使輪與A輪融資,規模效應尚未形成。

比起發展成熟的B端預製賽道,目前C端預製菜賽道尚處於起步階段,經營與試錯成本偏高。也因此,唯有實力過硬者,纔有機會在這條賽道走下去。

“做C端預製菜,還得看企業基因。B端預製菜業務或者餐飲業務起家的企業,比較可能做成。因爲他們已經打通了上下游,有成熟的供應鏈管理、產品研發與渠道管理能力。”張琦分析道。

成立至今已有20年的速凍食品企業安井食品(603345.SH),目前在C端預製菜業務方面已有亮眼表現。

中報顯示,上半年,安井食品實現營業收入約53億元,同比增長35.4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4.5億元,同比增長30.35%。從對業績增長的貢獻來看,安井食品上半年預製菜業務表現突出,其菜餚製品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3.90億元,同比大增185.33%,成爲增速第一的業務,菜餚製品業務的營收貢獻,則在公司的所有產品品類中位列第二。

而具備強渠道與市場洞察能力的線上下渠道商,在C端預製菜方面也有先天優勢。

8月30日,沃爾瑪中國相關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目前,沃爾瑪預製菜品類已覆蓋了家常菜、地方特色菜、火鍋等近100多個品項,疫情以來,預製菜銷售火爆。其中,廣東市場增長尤爲明顯。今年,沃爾瑪還會繼續加大預製菜業務投入。

同日,盒馬鮮生相關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今年,盒馬自有品牌預製菜SKU數量增至25個。5月,盒馬自有品牌冷凍預製菜銷售額同比增長559%,同時,今年盒馬自有品牌團隊還創新推出了空氣炸鍋預製菜,並計劃圍繞明星廚電繼續創新研發冷凍預製菜商品。

C端預製菜是個風口,但比起其它創業項目,這一賽道的門檻與淘汰率也更高。當下消費者對預製菜的將信將疑,或許被視作試金石,讓衝動入局者及時止損,讓投機者知難而退,留下能力與態度真正匹配的玩家,繼續走下去。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