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技能幹到退休越來越難,爲提高職場競爭力——

中年羣體興起“考證熱”

近年來,很多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愛”上了考證,希望藉此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力。一股“考證熱”在中年羣體當中興起。

考證增加競爭砝碼

晚上7點半,王燕準時打開網校的頁面,當晚中級經濟師課程正在進行考情分析和備考指南的直播。作爲一名職場媽媽,擁有一整段可以安靜坐下來的學習時間並不是件易事,王燕每次都會排除“萬難”,準時守候在直播間。精講講義如何詳讀,重要知識點如何做筆記,獨家解析考點的口訣和模型如何記憶……每次聽下來都信息量巨大。

在王燕看來,最迫切的目標就是要拿下證書,而支撐她堅持學習的動力除了想要變得更好的目標外,更有來自人到中年的現實壓力。做HR的王燕比別人更直接接觸裁員、失業這類場面,壓力倍增,想着多學一門本事傍身,在職場順利晉升一級,哪怕將來也面臨被裁的命運,起碼還能多一條出路。

職場有了跨界技能要求

考證人數這幾年不斷攀升。2022年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約89萬人報考,再創歷史新高。從2019年以來,這個考試報名人數每年增加10餘萬人;中級會計師,2019年的報考人數還是160萬,到2022年已增加到209萬;教師資格證報名人數2019年爲880萬人,到2021年已經超過1000萬人。

環球網校CEO伊貴業表示:“近兩年我們看到中年人考證人數變多了,這是一個趨勢,背後也折射出中年人在職場上的壓力。特別是從2019年開始,新職業、新技能不斷湧現,對從業者提出了技能跨界的要求。過去那種靠一種技能幹到退休的情況越來越難了。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人們需要更多地去學習,來適應新技能以及一些跨界應用技能的學習需要。”

考證前先查查證書含金量

教師資格證、法律職業資格證、人力資源師證、註冊建築師證、心理諮詢師證……這些證書在考證大軍中有着相當高的熱度。不少中年人抱着技多不壓身的想法,一年能考兩三個證書。

一些證書的含金量也值得掂量。比如這幾年特別熱門的心理諮詢師證,其實在2017年時已經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現在市面上進行的培訓都是行業協會或培訓機構自行發證的,雖然可以證明能力,證書效力等同,但並非准入類證件。准入類職業資格目前僅有72項,其餘大量證件認定的都是職業技能等級而非職業資格。因此,對培訓機構、特別是評價機構設置准入門檻很有必要,考生在考證時也要儘可能選擇那些權威性強、受廣泛認可的機構。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其門戶網站開設“職業資格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證書查詢”專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都可通過官方渠道查詢職業資格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避免上當受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