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國內甲醇產能爲9738.5萬噸,同比增長3.20%,甲醇產量爲7816.38萬噸,同比增幅爲17.66%,產能和產量均超全球一半水平。在國內甲醇產能中,煤炭甲醇的產能佔到了80%

□甲醇與汽油的熱值比約爲2.2:1,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甲醇汽車試點運行數據測算,甲醇車與汽油車相比,能效可以提高約21%,二氧化碳排放則能減少約26%

◎記者俞立嚴

繼電和氫之後,又一種新能源——甲醇正吸引包括車企在內的各方關注。

9月1日,首個全球性甲醇經濟論壇在山西晉中召開,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國內外頭部企業,以及專家代表等齊聚一堂,熱議甲醇經濟的未來。與會者普遍認爲,具有“低碳含氧富氫”特點的甲醇在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應用前景廣闊,但仍有相關障礙需要克服。

中國甲醇新能源優勢吸引各方目光

甲醇(CH3OH)又名羥基甲烷,相對於乙醇,甲醇對於許多人而言還很陌生。但作爲結構最爲簡單的飽和一元醇,1個甲醇分子僅含1個碳原子,甲醇的含氫量爲12.5%,含氧量達到50%,具有燃燒高效、排放清潔、可再生等特點。同時,甲醇在常溫常壓下爲液態,在儲存、運輸、使用等環節都更安全便捷,是業內公認的新型清潔可再生燃料之一。

“全球都在尋求低碳化、去碳化和零碳化技術路徑,碳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非常重要基石,碳循環是一個氧化還原過程,未來我國能源結構仍有一定化石能源需求量,要在此基礎上,實現近零排放,發展碳循環。甲醇,我認爲是實現碳循環非常重要的一種載體。”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黃偉光對記者坦言,在他看來,甲醇的應用是中國減碳環保和煤炭資源利用的科學結合。

2021年,國內甲醇產能爲9738.5萬噸,同比增長3.20%,甲醇產量爲7816.38萬噸,同比增幅爲17.66%,產能和產量均超全球一半水平。在國內甲醇產能中,煤炭甲醇的產能佔到了80%。業內專家指出,煤炭甲醇產能增長,是我國甲醇產能提升的重要原因。

中國社會科學院2021出版的《中國能源轉型:走向碳中和》中提出,甲醇可以有效地把氫能、碳循環、電能替代、燃油替代技術結合在一起,成爲碳中和應用的重要環節。

在甲醇應用方面,國內船舶運輸領域有望率先“喫螃蟹”。2022年,交通運輸部等部門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中,明確將甲醇列入船舶燃料應用範圍。

馬士基中國總代表彥辭介紹,馬士基將從2024年開始接收12艘大型甲醇船舶,屆時馬士基方面每年甲醇的需求量將達50萬噸,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600萬噸。

甲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應用擴大

相對於船舶,更具有應用前景和想象空間的細分領域是新能源汽車。“世界上已經有跑車100%使用甲醇。爲什麼是跑車?就是因爲甲醇分子有氧,它在燃燒的時候,氧從內部釋放,一腳踩下去,它的爆發力比柴油還好。”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科說。

德國跑車製造商RolandGumpert在2020年研製了全球首輛甲醇燃料跑車——GumpertNathalie。在動力方面,該車採用綠色環保的甲醇燃料,配備了65升的甲醇燃料箱,由燃料電池提供動力,電池會將甲醇轉化爲氫。在性能方面,該車百公里加速僅爲2.5秒,最高時速爲300公里/小時,在裝滿甲醇的情況下,可以行駛800公里以上。

甲醇的能效表現在汽車燃料中處於領先,甲醇與汽油的熱值比約爲2.2:1,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甲醇汽車試點運行數據測算,甲醇車與汽油車相比,能效可以提高約21%,二氧化碳排放則能減少約26%。

目前我國甲醇汽車市場保有量近3萬輛,總運行里程已接近150億公里。工業和信息化部此前在山西、上海、陝西、貴州、甘肅5省市組織開展甲醇汽車試點運行工作,系統地驗證甲醇汽車的適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和環保性。其中,貴陽市目前擁有甲醇汽車超過1.7萬輛,已經成爲全球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市場化推廣規模最大、覆蓋區域最廣的城市。

在企業層面,吉利日前交付了全球首款甲醇混動轎車,搭載了行業領先的甲醇混合動力系統,百公里醇耗9.2升左右,相當於燃油車百公里油耗3升的使用成本,每公里花費不到0.3元,在降低排放的同時也節省了使用成本。除了力推甲醇技術路線的吉利,一汽、宇通、陝重汽、北汽等企業也研製了各自的甲醇汽車。

甲醇汽車進一步推廣任重道遠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濤表示,積極推進甲醇產業化應用,是開發低碳能源、發展循環經濟最重要的舉措之一。“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已將甲醇汽車列入綠色產品。生態環境部此前也正式打開甲醇汽車公告申報端口,甲醇汽車被納入國家汽車工業統一管理範疇,開始進入市場推廣階段。

多位企業負責人和專家對記者表示,甲醇汽車的推廣還是任重而道遠。第一,甲醇汽車並未被納入新能源汽車發展體系和管理範疇,導致其被認定爲新能源汽車缺乏支持。第二,甲醇燃料的生產、銷售以及加註站的審批建設等也缺乏政策依據,目前國內很多區域的甲醇加註站未能普及。第三,從甲醇汽車的保有量來看,車輛的屬地較爲集中,甲醇汽車未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大面積發展。

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有關人士對記者透露,威馬此前也曾佈局研究甲醇汽車技術,但考慮到市場推廣等因素,目前並沒有實質性技術落地計劃。

對於現實困難,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建議,爲了全面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可以將甲醇汽車納入新能源汽車發展體系和管理範疇,給予甲醇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同樣的政策支持,以此帶動更多的企業投入甲醇汽車的研發,加快實現交通領域碳中和。

“希望未來在全國範圍內,能夠把甲醇汽車視同新能源汽車管理。”山西新能源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玉東表示,推廣應用甲醇汽車,有望進一步帶動配套基礎設施的發展。在基礎設施完善後,甲醇汽車的發展將擁有更好的前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