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仲裁委員會/北京國際仲裁中心(簡稱“北仲”)受理的國際商事仲裁案件保持較高速度增長態勢,2020年首次突破200件,2021年達到249件。近兩年,立案到結案平均時間194天,組庭到結案平均時間127天。

9月3日,第二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法律論壇在京舉辦,北京市司法局局長崔楊發佈了北京市首份涉外法律服務發展現狀,表示將不斷加大法律服務對外開放力度,持續優化法律服務發展環境。

北仲:提供與國際主要仲裁機構一致體驗

崔楊介紹,由北京市政府組建的北仲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成爲一家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在國際享有較好聲譽的仲裁機構,被最高人民法院首批納入“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平臺,可以爲不同法域體系、多種文化背景的當事人提供優質高效的爭議解決服務。

北仲資料顯示,其受理的國際商事仲裁案件均採用程序令,對仲裁程序的進程做出安排和指引,力爭爲當事人提供與國際主要仲裁機構一致的體驗。

記者從北仲瞭解到,該機構近年來共制定或修改了十版規則,緊跟國際仲裁前沿,在符合中國仲裁法的前提下,儘可能地採納國際仲裁理論與實務的最新發展;作出的裁決在包括美國、俄羅斯、英屬維爾京羣島、中國香港地區、中國臺灣地區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得到承認與執行。

北仲目前共有境外仲裁員170名,來自31個國家和地區,佔北仲仲裁員總數的24.6%。其中中國港澳臺地區31名,外國139名。參與案件審理的境外仲裁員總計達761人次。

近年來,北仲受理的國際商事仲裁案件保持較高速度增長態勢,2020年首次突破200件,2021年達到249件。辦理國際商事仲裁案件保持較高效率,且不斷提升,自成立以來,立案到結案平均時間224天、組庭到結案平均時間139天,其中近兩年立案到結案平均時間194天、組庭到結案平均時間127天。

北京國際商事法庭:掛牌半年受理案件519件,審結357件

以色列一家科技公司與北京一科技公司發生買賣合同糾紛,訴諸北京四中院後,該院徵求雙方同意,適用在先案例對相關新加坡法律進行查明,極大縮短了域外法查明耗時,降低了案件的訴訟時間與經濟成本。

這是北京四中院審理的一起涉外商事案件典型案例。自2018年起,北京四中院開始集中管轄北京地區涉外商事案件。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審理各類涉外商事案件6000餘件,涉外仲裁司法審查案件3000餘件,案涉60餘個國家和地區,均居全國前列。2021年12月,北京國際商事法庭在北京四中院掛牌成立,集中管轄全市第一審涉外商事案件、仲裁司法審查案件及司法協助類案件,推動涉外商事審判工作更高水平開展。

記者從北京市四中院瞭解到,北京國際商事法庭設立以來,圍繞域外法查明等事項,與中國政法大學外國法查明研究中心、深圳市藍海商事調解與法律查明中心建立合作機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更佳方法;針對涉外送達現實難題,強化內部規範,確保程序統一、高效運轉,盡最大可能克服各種障礙。

2022年上半年,北京國際商事法庭共受理案件519件,審結357件,涉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涉訴金額超過58億。

服務體系:涉外律所400餘家,24家公證機構均可辦涉外公證

崔楊在9月3日發佈的北京市首份涉外法律服務發展現狀中介紹,北京市依託知名院校、知名律所等資源,先後建立涉外律師教育培養基地30餘家,組建涉外律師人才庫,不斷加強涉外人才資源培養,匯聚了一大批國際化水平高、業務領域廣的法律服務機構和具有專業經驗、國際視野的涉外法律人才。

目前,北京市有涉外律師事務所400餘家,擁有涉外律師4千餘人,90餘名律師在國際律師協會等國際組織任職。全市有公證機構24家,均可辦理涉外公證業務,具有涉外法律服務資格的公證員有327名,方圓、長安兩家公證處被司法部納入全國海外遠程視頻公證試點。隨着北京涉外法律服務發展,在服務“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服務中國企業和公民“走出去”、服務國家外交工作大局、服務打擊跨國犯罪和追逃追贓等方面均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年來,北京市積極響應國家“走出去”發展戰略,通過加強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提升在國際法律服務市場上的話語權、影響力和美譽度。在對外合作方面,北仲與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仲裁中心、調解中心開展戰略合作,發起“一帶一路仲裁行動計劃”,設立“中非聯合仲裁中心-北京中心”,促進爭議解決服務國際化發展。北京市大力支持律師事務所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目前北京市律所已在8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290個分支機構。

前景:將加強頂層設計,打造高水平機構

“涉外法律服務發展是‘兩區’建設的重要領域,也是促進國際經貿合作、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法治保障。”崔楊介紹,北京市在政策和體制機制上不斷創新,市司法局會同有關部門先後印發《關於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的若干措施》《關於支持北京律師爲重大涉外經貿活動提供法律服務的實施意見》《境外仲裁機構在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業務機構登記管理辦法》《北京市關於改革優化法律服務業發展環境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持續優化行政審批服務,努力營造“友好、便利、規範、透明”的制度環境,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市場培育、行業支持、社會扶持的發展合力,促進北京涉外法律服務專業化、高端化、國際化發展。

北京市還搭建學術研討、交流合作的協同平臺,傳播中國聲音,北京涉外法律服務國際影響力逐步提升。

在論壇上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將在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工作機制、建設高素質隊伍、打造高水平機構等四個方面重點發力,全方位推動新時代涉外法律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積極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

新京報記者 楊娟 沙雪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