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凌晨 西安報道

“堅持製造業立市,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努力實現結構升級新突破,提升產業引領力和整體競爭力,基本建成研發製造能力強大、產業價值鏈高端、輻射帶動作用顯著的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天津市“十四五”規劃和二零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這樣提到。

製造業深厚基礎與長遠戰略爲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了成長沃土,在今年天津專精特新企業迎來新的躍升。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天津市有64家企業入選。至此,全市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94家。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在年初曾提出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家的目標,如今年初目標已然超額完成。

“天津本身具有一定製造業歷史發展傳承和積澱,這是它發展的基礎。”北京工商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從製造業切入,天津既有經驗積澱,營商環境也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同時還有產業基礎和配套。這是天津的產業優勢,也是未來它要拓展和延伸的產業領域。”

製造業立市動能凸顯

對於天津這座北方重鎮而言,製造業是其不可抹去的經濟底色。截至目前,天津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中的191個、666個工業小類中的606個,工業產業體系較爲完備。

在這片“製造業沃土”之上,天津培育出數十家相關領域專精特新企業。

以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爲例,天津入選的64家企業中,來自濱海新區的有22家,濱海新區成爲此次獲批企業最多的區。

事實上,濱海新區信息製造業優勢突出,包括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的“1+3+4”產業產值佔全市比重過半。

具體到行業分佈來看,入選的64家企業中,22家企業屬於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29家企業隸屬於製造業,其中通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分別有6家,專用設備製造業有5家,其他12家企業分別來自儀器儀表製造業、醫藥製造業、橡膠塑料製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

數據顯示,2021年,天津市新增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97家,主要集中在裝備製造、電子、汽車、電氣機械、金屬、非金屬製造等行業。

此外,依託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和臨海先進製造產業帶,天津海洋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石油化工等產業正在加快形成集聚發展。

同時,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等相關產業也成爲天津專精特新企業的重點分佈領域。

整體來看,天津製造業立市戰略動能日益凸顯。而作爲製造業強市,天津也制定了梯度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戰略,爲下一步產業壯大做準備。

精準施策梯度培育

如何進一步打造專精特新企業“蓄水池”?天津構建了較爲完備的梯度培育策略,着力引育領航企業,加快發展單項冠軍,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構建以領航企業爲引領、單項冠軍企業爲支撐、“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跟進躍升的梯度發展格局,推動企業融通發展。

如何培育領航企業?天津聚焦製造業重點行業骨幹企業,遴選培育在行業中處於先進水平、在產業鏈和資源配置中佔據重要地位、具有產業鏈帶動作用的企業(集團),支持企業兼併重組。

《天津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力爭培育市級領航企業10家,積極爭創國家領航企業。

針對單項冠軍企業,天津認爲應支持企業專注細分市場,突出主業,深耕細作,形成一批發展前景好、市場佔有率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市級單項冠軍企業、產品。

其中,加快培育國家級單項冠軍是重點環節,以此實現技術質量雙提升打造若干創新引領的排頭兵企業和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企業。

最後落實在專精特新企業上,天津重點建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種子庫、天津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庫、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庫,深入發掘一批“專精特新”潛力股,逐步形成種子期、培育期和發展期的培育格局。

對此,天津明確提出,到2025年,挖掘種子企業2000家,累計培育1000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一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形成示範帶動作用。

工業高質量發展態勢突顯

在天津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爭先進位的背後,是其工業高質量發展態勢日漸向好、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結果。

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工業增加值達到4188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9.7%。“十三五”期間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6%。

從產業結構來看,智能科技產業已成爲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十三五”期間天津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6.1%,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5.4%。

創新能力發展,天津數據表現可圈可點。過去五年間,天津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佔全市研發經費支出比重達到46.1%。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達到68家,位居全國重點城市第3名。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646家。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中科曙光成爲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形成中科院工生所、天津藥研院、中汽中心、“芯火”雙創基地等一批產業創新平臺。

陳及認爲,對天津而言,面對京津冀其他城市的競爭,製造業是其優勢也是可以突圍的契機。同時,“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是壓力也是一種動力,這也會倒逼天津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大研發投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