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天然氣供應危機的影響仍在蔓延,間接導致國內化工原料行業股票表現搶眼。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6日收盤,多隻化工股漲停。其中,中化國際(600500.SH)、龍星化工(002442.SZ)、黑貓股份(002068.SZ)、鹿山新材(603051.SH)上漲幅度均超過10%,每股分別達到8.09元、6.24元、17.88元和85.04元。

此外,紅牆股份(002809.SZ)上漲9.96%至11.48元/股,紅寶麗(002165.SZ)漲9.94%至5.97元/股;興化股份(002109.SZ)漲9.93%至6.31元/股。

化工股上漲,與近日歐洲天然氣供應緊張加劇形勢相關。

金聯創化工高級分析師王貞賢對界面新聞表示,此前,歐洲化工產業的成本優勢在於天然氣價格便宜。“北溪1號”停氣,預計天然氣價格還將上漲,將逐步傳遞至化工行業。

歐盟雖然表示已經做好了天然氣儲備,但進入冬季後,如果俄羅斯供應仍未恢復,歐洲可能面臨天然氣庫存耗盡的危機。”王貞賢認爲,屆時歐洲能源價格可能進一步提升,相應的化工產品價格也會上漲。

當地時間9月2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發佈消息稱,由於發現多處設備故障,“北溪1號”管道將無限期完全停止供氣,直至故障排除。

9月5日,歐洲天然氣期貨交易市場的天然氣價格漲至每兆瓦時281歐元,較上週五上漲35%。

“北溪1號”是連接俄羅斯與德國的天然氣管道。2021年,俄羅斯向歐盟總計出口了1550億立方米天然氣,“北溪1號”的運輸量佔比近四成,佔到當年歐洲總消費氣量的9.6%。

歐洲是繼中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化工品生產基地。王貞賢認爲,如果“北溪1號”無限期停止供氣,全球化工品供需格局將發生改變。

華創證券援引天天化工網的數據顯示,歐洲生產的甲苯二異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蛋氨酸產能分別佔到全球的33%、30%、30%,僅次於中國。中國TDI和MDI產能均佔到全球的40%,是全球第一大供應國。

TDI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主要應用於軟泡、塗料、彈性體、膠粘劑,地產行業應用較多。MDI是由異氰酸酯與多元醇等合成的聚氨酯材料,可以用於生產塑料、纖維、塗料、橡膠等產品。

華創證券援引天天化工網的數據顯示,歐洲的維生素(VA)、維生素B2(VB2)和維生素(VE)產能,分別佔到全球產能的45%、40%和33%。維生素主要應用在動物飼料、醫藥化妝品、食品飲料等行業。

中信證券分析稱,考慮到供暖季會優先考慮民用天然氣,歐洲工業用氣存在進一步收緊預期,或造成歐洲大型化工基地降低負荷甚至停產,屆時,維生素、聚氨酯等歐洲產能佔比較高的化工品或出現供應短缺。

王貞賢認爲,在此背景下,國內化工產品憑藉相對較低的原料成本,將增加海外出口的競爭力。加之,目前海運費有所回落,中國化工品出口至歐洲的數量可能會大幅提升。

“受益於歐洲重要化工品區域性漲價,出口的化工產品也可以獲得漲價收益。”王貞賢稱。

華創證券報告指出,長期看,歐洲化工產業轉移有望發生,中國憑藉完善的產業集羣和原材料保障,有望成爲優選地。對中國化工行業而言,這是一次全球地位進一步抬升的機會。

中國的MDI龍頭企業是萬華化學(600309.SH)。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萬華化學擁有265萬噸/年的MDI裝置,分別位於煙臺、寧波和匈牙利,是目前全球最大的MDI供應商。

萬華化學還是全球第三大TDI供應商,截至去年年底擁有65萬噸/年的TDI裝置。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維生素生產國。據國內維生素生產龍頭新和成(002001.SZ)年報顯示,2021年中國維生素產量約40.40萬噸,同比增長3.70%,佔全球產量的81.80%。

除了新和成,國內維生素的頭部企業還包括安迪蘇(600299.SH)、廣濟藥業(000952.SZ)、億帆醫藥(002019.SZ)等。

截至今日收盤,廣濟藥業(000952.SZ)上漲10.04%至8.33元/股;安迪蘇上漲8.15%至11.55元/股;新和成上漲7.96%至24.67元/股。

在華創證券看來,隨着油氣大幅度上漲,海外電價持續抬升至2-3 元/度。與之相比的是,國內東部企業電價約0.6-0.8元/度,西部地區0.1-0.2元/度,因此單位產值高電耗產品的電價差套利機會值得關注

華創證券表示,以2020年爲元年起點展望未來的5-10年資源端優勢將會凸顯並且放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