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梁施婷 黃浩博  實習生黃在由 廣州報道

位於湛江市南端的東海島,深水岸線的自然水深最大超過40米,是中國大西南金三角經濟區的進出口咽喉。先有島再有灣,海灣之上建起了港和城,因此湛江城市的發展與湛江灣密不可分。

如今,這座濱海之城隨着巴斯夫湛江一體化項目落地,再次成爲各界關注的焦點。

9月6日,德國巴斯夫集團在廣東湛江投資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下稱: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舉行全面建設暨首套裝置投產儀式。自此,巴斯夫將每年爲中國市場增產6萬噸改性工程塑料,該產品亞太區總產能將從2023年起提升至42萬噸,以滿足汽車和電子產品等行業日益增長的需求。

實際上,從石油衍生出來的化工材料貫穿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隨着中科煉化、寶鋼湛江鋼鐵以及巴斯夫等重大化工項目先後落地,湛江成爲廣東臨港重化產業發展的“主戰場”。

受訪專家認爲,儘管廣東在石油資源上並不佔優勢,但藉助港口的優勢和集約化的發展方式,綠色化工也成爲諸如湛江這樣的海灣城市完成經濟新一輪蛻變的重要機遇。重型石化產業的產業鏈分佈廣,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強,廣東相繼在沿海經濟帶投入建設世界級的石化產業基地,也將成爲拉動廣東東西兩翼協調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大項目帶動產業“強鏈補鏈”

從2018年的一紙備忘錄開始,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逐步破夢入實。

2019年1月,巴斯夫與廣東省政府正式簽署框架協議,明確巴斯夫在廣東建立智慧一體化(Verbund)基地的規劃細節。巴斯夫湛江基地將建設從基礎化學品到消費品一體化生產裝置,首批裝置將用於生產工程塑料及熱塑性聚氨酯。

巴斯夫歐洲公司董事執行會主席薄睦樂(Martin Brudermüller)看好中國的化工產品需求。“到2030年,中國佔全球化工生產總值將增至近50%,廣東是化學創新產品的重要增長市場。”

歷經五年,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一期正式投產。而巴斯夫的成功落地,一方面將提升國內高端化工新材料供給能力,另一方面更先進生產設施和先進行業管理將與國內企業形成競爭,推動化工行業轉型升級。

據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我國化工新材料行業自給率從2016年的58.5%已增長到2020年的70.1%。但國內化工產業仍以基礎和大宗原料生產爲主,處於產業鏈中低端,高端聚烯烴、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的自給率相對較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佈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十四五”發展指南》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國化工新材料的自給率要達到75%,佔化工行業整體比重要超10%。

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陶鋒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巴斯夫項目對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具有重大價值。“巴斯夫的化工產品在化工行業的應用空間大,作爲上游巨頭的巴斯夫進入後,不僅可以帶動我國下游企業的發展,還有利於吸引下游相關企業來廣東投資。”

汽車、電子信息、建築等產業是廣東重要的支柱產業,也是化學新材料的重要下游市場。早在2020年6月,巴斯夫已經與廣汽集團旗下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巴斯夫還首次爲中國企業提供用於提高整體塗層工藝質量與效率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對於整車、電子等具有較長產業鏈的企業而言,利用數字技術、新能源等新技術加強其引擎帶動作用,倒逼上下游龐大的供應鏈體系和配套體系共同向數字化方向發展,從而實現整體產業的升級換代。”陶鋒補充。

圍繞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的建設,湛江過去5年曾“大手筆”加碼基建投資。

在去年12月,一體化生產基地項目大件碼頭正式開工建設,將成爲巴斯夫(廣東)一體化生產基地項目在建設期間大型裝置、構件、模塊運輸上岸的主要通道。湛江海事局與湛江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因此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得益於此,湛江將打造招商南方散貨母港以及區域集裝箱樞紐港,構建大宗商品供應鏈一體化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湛江港40萬噸級航道船舶通航效率。連同鐵路、湛江吳川機場,湛江將加快構建大通道、大港口、大路網、大樞紐交通運輸體系,增強湛江臨港工業輻射全球的能力。

今年7月,巴斯夫歐洲公司作出最終投資決策,宣佈全面推進湛江一體化基地建設。到2030年,巴斯夫湛江一體化生產基地將建成年產100萬噸乙烯的蒸汽裂解裝置以及多個面向消費市場的下游產品生產裝置的一體化基地。

巴斯夫大中華區一體化基地高級副總裁林漢平表示,湛江一體化基地將成爲巴斯夫全球生產網絡的核心樞紐,爲廣東省乃至於整個大中華區的客戶提供服務,並推動巴斯夫在亞太地區的發展。

萬億石化產業集羣加速崛起

據巴斯夫介紹,巴斯夫與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等紮根湛江東海島的重點項目保持着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機制,未來會有更多的可能,形成“協同效應”。

譬如,湛江近年還引進陶氏化學特種化學生產基地、液化空氣工業氣體等石化產業鏈項目21個,合計投資額超1000億元,石化產業集羣能級加快躍升。

實際上,巴斯夫項目的落地不僅能延伸產業鏈,還促進了湛江傳統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據瞭解,巴斯夫落戶湛江以來,已經和湛江食品、家電等不同行業舉辦了多場交流座談會,爲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思路。

湛江本土食品龍頭企業、廣東金嶺糖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水棲表示,巴斯夫的高附加值產品與傳統產業結合,能夠提升傳統制造業的產品價值,未來合作潛力巨大。

按照湛江“十四五”規劃,未來五年,湛江市將堅持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融合發展的理念,以大項目、大園區、大集羣爲抓手,構建“3+4+4”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產業體系。其中綠色鋼鐵、綠色石化、智能汽車將成爲湛江的三大戰略性支柱產業。

實際上,由於化工產業發展的鏈條長,產業鏈多在全省、全國乃至全球分佈。產業鏈的廣泛分佈,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也非常強烈。而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也是巴斯夫在中國首個全資運營的生產基地,是目前爲止巴斯夫在海外投資最大的項目,將對廣東區域經濟發展起到很好的引領帶動作用。

暨南大學投資諮詢(研究)中心主任劉金山表示,廣東提出要在南部沿海形成石化、鋼鐵等重化產業羣,目前沿湛江—茂名—廣州—惠州—粵東一線的帶狀產業集羣基本成型。廣東在沿海經濟帶也打造了從上游煉油、乙烯生產到下游合成材料、橡膠加工、精細化工的產業體系。

例如,惠州作爲全國七大化工產業基地之一,在2021年再次獲得世界級石化巨頭加碼投資,總投資150億元的恆力(惠州)PTA項目在大亞灣石化區開工,將建設全球單體產能最大的兩條250萬噸/年PTA生產線,預計實現產值200億元。

2020年,投資400億元、茂名史上最大的民營工業項目——烷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動工建設,以發展丙烷-丙烯-聚丙烯產業鏈爲主線,打造全球最大、成本最低、品種齊全、有定價權的聚丙烯生產基地,開啓了茂名綠色石化產業新時代。

在揭陽,由中國石油集團投資建設的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也將拔地而起。這個“巨無霸”的省級重點工程,設計建設規模達到2000萬噸/年煉油、260萬噸/年芳烴、120萬噸/年乙烯,項目總投資654億元。

陶鋒表示,廣東在東西兩翼的沿海地區建設世界級的石化產業,以此平衡廣東經濟的結構和佈局。通過發揮欠發達地區的要素成本優勢,逐步帶動經濟增長,進而在空間結構上成爲新的增長點。

事實上,以最小的土地和有限的資源,廣東近年來逐漸探索出以產業基地、化工園區爲代表的集約化發展方式,成爲全國化工產業增速最快的省份。在“十四五”期間,廣東提出打造超2萬億元的石化產業集羣。

隨着重化工業漸成規模,這也帶動廣東東西兩翼與珠三角的產業聯動更加緊密。

“珠三角在汽車、家電方面的製造能力非常強,但缺乏鋼材,在這裏建鋼鐵基地具有戰略意義。目前湛江鋼鐵的商品鋼材生產能力大約是1000萬噸/年,其中70%銷往兩廣。”寶鋼湛江鋼鐵總經理助理孫震表示,發達的路網將湛江的鋼材運至大灣區市場,小到汽車、家電生產,大到海上風電、深中通道建設。

巴斯夫也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依託湛江一體化基地,全新一體化基地將有助於推動廣東的產業轉型,並服務廣東多個行業的客戶。此外,該基地還將填補高質量化工產品供應的空白,助力華南地區的客戶取得更大的成功。

陶鋒對此建議,加強城市對口合作,在產業上共同招商引資,能夠發揮彼此優勢,通過核心城市、中心城市帶動兩地發展,圍繞重大重點項目,推動新型產業鏈招商引資,共建產業鏈中心。

(作者:南方財經全媒體梁施婷,黃浩博,實習生黃在由 編輯:李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