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怡 記者 黃蕾

近日,人保資產、平安資產相繼將知名公募基金經理招至麾下,招商基金新任總經理則來自保險行業。保險與公募行業人才“雙向流動”的背後,是大資管背景下“你中我有、我中有你”趨勢的體現,更折射出各類資管機構在個人財富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在“個人財富業務將成資管新增長點”的行業共識下,一場人才大戰正在上演。

雙向流動

近日,業內傳出多位資歷頗深的基金業老將轉戰保險資管的消息。

上海證券報記者獲悉,上投摩根基金原副總經理、基金經理孫芳已入職平安資管,任投資總監,負責投研業務。興銀基金原權益業務總監、基金經理楊坤已入職人保資產,任公募基金事業部副總經理。

關於孫芳的加盟,平安資管認爲,孫芳的長期業績好,投研能力均衡全面,投資上具備全市場投資能力,這與平安資管獲取長期絕對收益的需求相匹配,也有助於夯實公司的投研能力。

正在完善投研體系的人保資產,也正試圖通過市場化機制廣納良才。除了招募楊坤外,人保資產近期還陸續引進了10多位投研人員。

另據記者瞭解,還有數名履歷豐富的公募基金固收、權益人才,將在不久後入職保險資管公司,目前正在走相應的人事流程。

這是一場跨機構、跨行業的“雙向流動”。近年來,保險資管、養老金資管公司“後起發力”的勁頭十足,這使得公募基金開始將挖人目標轉向保險業。一個多月前,招商基金宣佈公司總經理一職由徐勇擔任,徐勇曾任長江養老保險總經理。而招商基金現任董事長王小青也來自保險業,加盟前曾任人保資產副總裁。

各有考量

“雙向流動”的背後,機構各有考量。

隨着資管新規的落地,保險資管公司發展迎來新機遇。保險資管公司管理的資金不再侷限於保險系統內,正在加速壯大第三方業務,旨在與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公司、券商資管、信託等機構同臺競技。

在此背景下,市場化程度更高的公募基金自然成了被“挖角”的對象。近幾年保險資管相繼拿到公募基金牌照,吸納現有基金公司優秀人才加盟,成了保險資管公司佈局儲備公募基金投研力量的不二之選。

基金公司招募保險業人才,看中的則是後者在固收、個人養老金等方面的管理及投資經驗。

一方面,近年來“固收+”成爲各資管機構產品配置的主流,無論從管理資金體量還是投資歷史經驗看,保險資管在固收投資領域的長期業績較好,保險資管人才愈發受青睞。另一方面,不少基金公司正在加快佈局個人養老金市場。在養老保障體系第二、第三支柱方面,養老保險公司、養老金資管公司積累了豐富的銷售、投資經驗,在管理規模、投資規模方面擁有一定話語權,基金公司若要在個人養老金市場實現突圍,必然會招募經驗豐富的養老保險從業人員。

角逐個人財富市場

隨着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資產保值增值爲目的的理財需求持續旺盛,個人理財規模保持快速增長,個人財富管理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近年來,各類資管機構負責人均表示,未來個人財富業務將成爲國內資管行業新的業務增長點。在他們看來,在養老金、高淨值客戶等領域,資管機構如果能把握住機會,就能擁有一席之地。

隨着人口老齡化加速,養老金體系不斷完善。對於各類資管機構而言,個人養老金將帶來長期資金,招攬更多具備長期資金管理經驗的資管人才,可滿足中長期資金佔比提高後的資產配置需求,讓長期資金“願意來”且“留得住”,有利於資管機構乃至資管行業的良性發展。

隨着人才、產品、渠道等業務邊界被逐漸打破,機構間的競爭與合作更加頻繁。加強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搭建投研體系,提升投研水平,鞏固既有優勢,彌補現有短板,將成爲各類資管機構發力個人財富市場的重要抓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