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美元指數一路高歌猛進,5日衝破110大關,續刷2002年以來新高,年初至今累漲14%。美元一強再強,引發全球外匯市場劇烈波動, 新興市場貨幣走勢分化。

世界銀行統計了27種非美元貨幣今年前7個月的表現,23種貨幣對美元貶值。在統計的這些貨幣中,截至8月初,斯里蘭卡盧比對美元貶值幅度最大,暴跌78%;土耳其里拉次之,貶值35%;阿根廷比索對美元下跌29%;而墨西哥比索、祕魯新索爾、巴西雷亞爾以及烏拉圭比索則逆市走強,其中,巴西雷亞爾對美元升值5%, 烏拉圭比索則漲8%。

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傑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年初至今新興市場貨幣顯示出地區偏好的轉變,這源於拉美和亞洲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利率分歧,且這一分歧將在未來進一步凸顯。

“除盧布以外,表現最佳的貨幣均來自拉美,包括巴西雷亞爾、祕魯新索爾和墨西哥比索。”王昕傑表示,“拉美央行很早就開啓加息週期,在利率曲線中注入了大量的利率溢價,可以說接近加息週期頂峯,而大多數亞洲央行仍處於加息週期的中間。”截至記者發稿時,俄羅斯盧布對美元今年累漲18%。

分化

今年8月,巴西央行將基準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至13.75%,爲該央行自去年3月新一輪加息週期以來,連續第12次上調利率,當前利率水平達到2016年11月以來的最高點;同月,墨西哥央行加息75個基點至8.5%,是自2021年6月以來第10次加息,創下2008年該國執行現有貨幣政策以來的最高利率水平;祕魯央行於8月加息至13年來的最高水平6.5%,爲本週期的連續第13次加息。

相形之下,在亞洲新興經濟體中,8月泰國央行採取了2018年12月以來的首次加息行動,上調利率25個基點;印尼央行意外加息25個基點至3.75%,爲該央行17個月以來首次調整利率。

王昕傑預計,印度、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央行將在今年剩餘時間進一步加息,許多新興亞洲貨幣仍受到通脹持續和資本外流的影響。他分析稱,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新興市場貨幣產生了不均衡的影響,支持大宗商品出口商,同時利空進口商。

香港證券及投資學會會員李卓峯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二季度全球商品價格劇烈波動,相關貨幣例如俄羅斯盧布、印尼盧比都受惠於商品價格大漲,貨幣升值,有較佳的抗跌能力。展望未來,他也指出,能源和食品出口相關國家的貨幣表現將會分化。

“包括油價在內的能源價格開始失去強勢,原油甚至已經回落至俄烏衝突之前水平,俄羅斯盧布已經開始轉弱。但食品價格趨勢穩定,例如印尼這樣的農產品出口大國,其貨幣將保持穩定抗跌力。”李卓峯表示。

新興經濟體面臨債務危機壓力

據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報告,截至7月,外國投資者已連續五個月從新興市場退出,爲2005年有記錄以來持續最長的一輪撤資,期間資金外流總額超過393億美元。

該機構經濟學家福頓(Jonathan Fortu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資金出走新興市場主要歸因於美元強勢,美聯儲可能在一系列加息之後接近中性利率,屆時美國利率穩定可能有助於阻止資金外流。

不少中低收入發展中經濟體正在遭受貨幣貶值和借貸成本上升的困擾,資金外流或加劇這些經濟體的危機。過去四個月裏,斯里蘭卡主權債務違約,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均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幫助。投資者擔心,越來越多新興市場國家或將發生債務危機。

資深投資組合經理周錦舜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歷史上,並非所有的美聯儲加息週期都會對新興市場產生衝擊。當新興市場基本面普遍較弱,外債比例較高,風險敞口較大時,美聯儲緊縮政策外溢給相應國家帶來風險會較大。

“當前,新興市場基本面差異較大,但相較於上世紀90年代末金融風暴時期,整體而言,新興經濟體的外儲更多,外債比例也不算非常高。例如,巴西2000年時外匯儲備323億美元,2021年已有3094億美元,翻了接近10倍。強大的外匯儲備有助巴西雷亞爾抵禦美元走強衝擊。”他表示,當前需要留意個別外儲較低、外債較高國家的風險,例如斯里蘭卡、土耳其、阿根廷等。其中,阿根廷、土耳其外債相對外匯儲備的倍數已在7倍左右,需警惕美元上漲疊加本幣貶值對償還外債壓力的影響。

李卓峯表示,隨着全球通脹上升,新興市場將迫於無奈繼續加息,增加國內債務負擔,外資外流情況仍然嚴峻,若經濟進一步倒退,就有可能引發債務危機。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