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姜樊)央行副行長範一飛今日在“2022年中國(北京)數字金融論壇”上表示,數字人民幣作爲央行貨幣支付體系的重大創新和升級,在技術和業務模式上都有很大的調整,一個突出方面就是可編程性,通過加載智能合約實現定製化支付。其中,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已在消費紅包、政府補貼、零售營銷、預付資金管理等領域成功應用,取得良好效果。

展望未來,範一飛表示,在具體推進中,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要在支撐數字經濟發展、服務營商環境建設和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方面切實發揮作用。智能合約本身需要具備的一致性、可觀測性、自強制性等技術特性,疊加數字人民幣法幣地位和“賬戶、準賬戶和價值特徵”優勢,有利於提升交易透明度,並降低履約成本和違約風險,有利於消費者權益保護、企業降本增效和監管能力優化。

“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要堅持開放包容、公平競爭,要在央行中心化管理和‘雙層運營’架構的原則下統籌推進,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壁壘。”範一飛表示,要廣泛連接各類外部生態,確保在智能合約系統和外部系統、身份驗證和合規性檢查數據以及運行環境等方面實現互通,更高效地適應各行各業的實際需求。

此外,範一飛指出,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還要注意制度銜接和剩餘風險防範。一方面,合約模板的合法性、一致性和通用性是智能合約發揮強制履約價值的重要基礎,因此要建立有效機制對其加強管理。另一方面,新技術應用有助於解決現實難題,但是智能合約並不能消除各行業的原生風險,要加強與相關行業管理部門和司法部門的溝通協調,共同探討業務剩餘風險管理問題。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劉軍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