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8日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去世,終年96歲。她的長子、王儲查爾斯繼承王位。此前,當地時間8日12時30分左右,英國白金漢宮發佈聲明稱,現年96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正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接受醫療監護,醫生對她的健康狀況表示“擔憂”。這份細節不多的聲明,被女王的前新聞祕書迪基·阿比特形容爲“極其罕見”。王室成員隨即紛紛趕赴蘇格蘭,更令外界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英鎊一度應聲暴跌。新任首相特拉斯等政治人物、英國普通民衆都以不同方式對女王表示關心和祝福,希望她能康復。但英國上下顯然也在爲另一種可能性做準備。英國王室作家凱瑟琳·佩斯特稱,如果女王的統治真的結束了,那對這個國家來說將是一個“痛苦”時刻。

議會辯論突然中斷

白金漢宮8日發表聲明時,英國議會正在就新任首相特拉斯公佈的能源補貼政策進行激烈討論。突然,保守黨和工黨席位上開始傳紙條,通知兩黨黨首突發消息,下議院議長得知消息後立即中斷了議會辯論。

王室歷史作家羅伯特·哈德曼對BBC說,白金漢宮通常不會發布有關女王健康的公告,上一次這樣做是女王感染新冠病毒,這次發佈的公告內容確實令人擔憂。英國《泰晤士報》評論稱,來自白金漢宮的消息細節很少,但暗示了情況的嚴重性。

女王近期一直在巴爾莫勒爾堡避暑休養。6日,她在這裏接見了正式辭職的約翰遜以及新任首相特拉斯。英國君主不在倫敦白金漢宮,而是在巴爾莫勒爾堡接見新首相的情況在歷史上很少見,上一次還是在1885年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當天,王室沒有公佈相關視頻,從官方照片可以看出,年邁的女王需要拐杖支撐,在象徵性的儀式中與特拉斯握手。之後,她因身體健康原因推遲了按慣例需要出席的樞密院會議。

法新社稱,現年96歲的女王自去年10月以來就健康狀況不佳,行走和站立困難。BBC說,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女王的健康狀況有惡化趨勢,過去的48小時內,她的健康狀況可能出現了嚴重惡化的情況。女王在位70年以來首次在倫敦之外任命新首相,原因就是健康狀況不適宜返回倫敦。7日,女王遵醫囑休息,取消了與其高級顧問的會晤。BBC稱,白金漢宮發表這樣的聲明非常不尋常,很明顯,女王的健康問題迫在眉睫。也有人警告說,不要做毫無根據的猜測,比如,她可能是摔了一跤。但從最後一刻取消樞密院會議來看,女王的健康狀況顯然很脆弱。 女王接受醫療監護的消息傳出後不久,王室成員就紛紛趕赴蘇格蘭。據英媒報道,女王的直系親屬第一時間收到通知,查爾斯王儲及卡米拉、威廉王子、安妮公主、安德魯王子立即出發前往巴爾莫勒爾堡。正在德國訪問的哈里和梅根也啓程前往蘇格蘭。BBC的王室事務記者認爲,王室成員如此快速地趕往巴爾莫勒爾堡說明情況嚴重。

英國朝野政黨領袖都迅速對女王的健康表示關切。據英國《衛報》報道,特拉斯說:“全國都對午間白金漢宮傳來的消息深感關切。我和全國人民此時都心繫女王及其家人。”英國議會下院議長霍伊爾代表全體議員爲女王送上祝福和祈禱。英國前首相卡梅倫也在推特上表示對女王的情況“深切關注”。

在英外國記者收到“倫敦橋行動”介紹

8日,BBC第一頻道暫停了下午6時前的所有節目。英國《衛報》稱,BBC第一頻道的主持人休·愛德華茲身着黑色西裝、白色襯衫和黑色領帶,這符合BBC對王室成員去世時的着裝要求。當天12時39分,BBC播放白金漢宮的聲明,提醒公衆注意醫生對女王健康狀況的擔憂。從那時起,該頻道就開始滾動播放有關女王健康狀況的新聞報道。最新消息稱,原定於9日上午在白金漢宮外舉行的傳統衛兵換崗儀式被取消。

巴爾莫勒爾堡位於英國蘇格蘭北部阿伯丁以西,地處偏僻,消息傳出後,一些附近居民自發前往城堡門外。遊客、當地人和媒體記者也開始聚集在白金漢宮外,有人聽說消息後悲傷落淚。英國《獨立報》8日報道稱,白金漢宮充滿了凝重的氣氛。丹麥遊客丹威格說:“這真的很令人難過,我們去一家酒吧喫午飯,電視上到處都是有關此事的消息,非常令人震驚,但她畢竟年事已高。”倫敦76歲的出租車司機菲利普·伊萊亞斯對英國《鏡報》說:“希望她能挺過來。作爲老人,我還記得肯尼迪遇刺和溫斯頓·丘吉爾的葬禮。”53歲的瓦西姆·尤尼斯說:“希望女王早日康復,整個國家都希望這樣。”

BBC回顧稱,女王於1952年登基,至今已70年,當時的首相是溫斯頓·丘吉爾。自1955年至今的英國曆任首相全部都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委任,共有15位。女王在漫長的歲月中已經成爲“國家的基石”,堅定不移地維護着國家的形象。2002年,女王發表在位金禧慶典演講時表示,她認爲自己承擔的是“在時代變遷中引領這個王國”的角色。這些話語表明女王給自己樹立的挑戰是:她在位時期的關鍵特質是一致性、恆常性,以此爲她作爲君主的可靠、誠信形象增色。

紐約時報》此前一篇介紹英國女王的文章稱,伊麗莎白二世經歷了大英帝國的衰落,勇敢地面對家庭和民族的悲劇,人們稱讚她是英國最能咬緊牙關的人。顏色柔和的服裝和繽紛多彩的帽子是她的標誌。據王室專家說,此乃有意爲之,是爲了方便民衆在人羣中一眼看到她。英國人對她充滿感激之情。她的傳記作者、前外交大臣道格拉斯·赫德稱她爲“堅定不移的女王”。

女王健康狀況的消息傳出後,英國外國記者協會向在英外國媒體發佈提醒,詳細介紹英國針對君主逝世制定的專門計劃,該計劃被命名爲“倫敦橋行動”。英國《獨立報》8日稱,對於君主去世,英國已進行一系列周密準備,這些計劃自上世紀60年代一直被準備着。

美國政治新聞網去年披露的文件曝光了“倫敦橋行動”的詳細計劃。被泄露的文件顯示,君主去世當日,其私人祕書會立刻將消息以“倫敦橋倒了”的暗號傳給英國首相。《獨立報》稱,公衆將通過王室發出的簡短聲明得知君主去世的消息。從歷史上看,BBC總是先於其他媒體得知國君主去世的消息。據報道,一些媒體已經爲此做了準備,包括訃告和提前錄製好的紀錄片。

披露的文件顯示,君主去世當日會被稱爲D日,此後國葬前的每一天將依次被稱爲“D+1”日、“D+2”日等。在“D+1”日,登基會議將在聖詹姆斯宮舉行,宣佈王儲爲新君主。同日,首相和內閣成員將覲見新君主。

英國將面臨一場考驗

英國王室作家凱瑟琳·佩斯特對BBC說,“地殼構造板塊正在移動”,英國正處於“一個新時代的尖端”。《紐約時報》稱,即使在王室影響力衰落的狀態下,女王在英國的公共生活中仍然是一個永恆的、受人尊敬的人物。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她在一個社會封鎖的國家發表講話,用維拉·林恩那首深受民衆喜愛的二戰時期歌曲向英國人保證,“我們會再次見面”。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8日晚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英國王室在英國政治中不發揮直接作用,女王更多是國家統一的象徵,但如果女王真的去世,無疑會給英國帶來負面影響。

崔洪建提到,由於英國王室的繼承順位清晰,可能的王位更替預計會比較平穩,但會影響民衆情緒以及國家統一的相關問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地區都存在隱患。崔洪建具體分析稱,此前蘇格蘭等地區出現問題時,英國王室特別是女王本人憑藉自身的聲望起到了積極作用。

受近期市場對英國新政府大規模舉債實施能源支持計劃的擔憂,英鎊兌美元匯率7日一度跌至1985年以來的最低點。8日中午,特拉斯在議會宣佈新的能源支持計劃,英鎊隨之有所回升,但女王健康狀況惡化的消息一出,英鎊一度應聲猛跌。

崔洪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果王室發生變故,這對新政府而言是一個新的不確定性,對特拉斯也是一種考驗。女王一直以來起到了幫助政府維護民衆認同和社會穩定的作用,而特拉斯上臺後計划進行的改革本身就會帶來社會影響,女王如果不在,特拉斯政府等於少了一個“穩定器”。

崔洪建在接受採訪時特別提到,特拉斯在青年時期曾有抨擊英國君主立憲制的言論,因此在處理王室相關事宜時會更謹慎。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英國媒體與她此前的言論聯繫起來,對她的執政造成影響。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