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昨日圓滿落幕,在爲期3天的論壇中,海內外期貨領域嘉賓緊扣“穩中求進促發展 法治引領開新局——期貨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主題,在線展開了廣泛的思想交流和智慧碰撞。論實踐、話機遇、談創新、謀發展,近50位嘉賓在線上帶來有關期貨和衍生品行業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的權威指導和專業解讀。

傳遞信號爲期貨市場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本屆論壇上,聚焦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新趨勢、法治引領下中國期貨和衍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深化期貨市場服務創新,充分發揮期貨功能作用等主題彰顯出期貨市場擔當。本次論壇傳遞出的積極信號鼓舞市場人心,更爲期貨市場更好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中國期貨市場在近十年的發展中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在充分發揮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和資源配置三大功能中,得到實體經濟的廣泛認可。爲實體經濟服務是期貨市場的宗旨所在,提高市場運行質量,推進對外開放,爲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期貨行業能夠把握市場發展“新常態”、找準自身戰略定位和發展方向。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今年的論壇中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期貨市場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開放包容的市場生態環境,推動中國期貨市場的規模體量和影響力快速上升。

十年來,中國期貨市場蹄疾步穩,取得一系列發展成就,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無論是特色品種上市,還是中國特色監管制度,亦或是創新的業務模式,都能夠看出我國期貨市場在拓寬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邁出新步伐,充分發揮期貨市場積極作用,保障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探索服務實體新模式、賦能產業企業轉型升級所展現出的重要作用。

“這十年中,期貨經營機構的業務,從初期的經紀業務逐漸擴展到了風險管理、資產管理、投資諮詢等創新業務領域,期貨公司業務模式不斷擴展,逐步向綜合衍生品服務商的轉型。”冠通期貨總經理母潤昌表示,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踐行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創新與開放是行業的發展方向,貼近產業服務實體是發力點。期貨公司應依託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結合自身的資源和專業優勢,借力期貨行業開放創新擴容發展的趨勢,打造自身經營特色,廣納多層次人才,與期貨市場共同成長。

把握法治建設發展機遇享受制度紅利

今年8月1日,期貨行業翹首以盼熱切期待的《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施行,這標誌着我國期貨市場的法治化建設進入了嶄新的階段。在全行業深入貫徹落實《期貨和衍生品法》之時,深入探討期貨法治建設,謀劃期貨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正當其時。

在主論壇和期貨法治建設分論壇中,與會嘉賓圍繞《期貨和衍生品法》的精神內涵和重要作用、期貨市場的制度紅利、期貨法治建設中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權威解讀。

論壇上,中國證監會法律部副主任陳黎君回顧了期貨市場法治化進程,提煉出了期貨市場法治化的三條重要經驗。陳黎君表示,一方面,期貨市場法治化始終要以構建和完善服務國民經濟的體制機制爲目標。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務,期貨市場一切制度設計都應以服務國民經濟、服務社會作爲圭臬。另一方面,期貨市場法治化要充分考慮期貨市場發展趨勢,科學合理地設計產品、交易、風控以及跨境監管等制度。此外,期貨市場的法治化應高度重視風險的防範和處置。

《期貨和衍生品法》是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立法,也是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高質量改革開放的重大成果,充分體現了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立法追求,明確了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該部法從市場主體的功能出發,在結構安排上,將期貨交易場所和期貨結算機構分別獨章進行規定,爲未來市場主體組織的多元化發展預留了空間。在制度規定上,打擊違法違規行爲,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有序參與期貨市場。特別是對普通交易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從行政救濟到民事救濟,從程序到實體,期貨和衍生品法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化的保護制度體系,以促進期貨交易的公平公正公開。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在2022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上表示,《期貨和衍生品法》健全了中國的金融法律體系,完善了中國期貨和衍生品行業和市場法律制度,適應了期貨和衍生品行業和市場法治化的需要,也更加突出了期貨和衍生品爲國民經濟、實體經濟服務的功能定位,具有重要意義。

隨着《期貨和衍生品法》的出臺,期貨行業進入了由法規約束上升到法律約束的新時代,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正在迎來全新的起點。

在物產中大期貨副總經理景川看來,期貨品種上市機制修改爲註冊制,帶來更大的靈活性,有利於市場化的基礎上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精準配置。場外衍生品交易制度設立,並將對手協議方式、終止淨額結算、履約保障、交易報告庫等衍生品交易的基礎制度通過法律形式明確下來,爲實現場內場外的協調融合奠定了基礎。

期貨市場將更好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今年4月,《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佈。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市場建設,多次明確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強調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期貨市場是資源配置的重要場所,也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抓手。

作爲本屆論壇的主旨之一,期貨市場助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釋放出的重要信號也備受市場關注。

方星海在論壇上表示,期貨市場具有自身獨特的功能和優勢,與全國統一大市場“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建設目標高度契合,特別是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大宗商品等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等方面,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期貨市場發現價格、管理風險、配置資源三大功能是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具體實現方式。”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洪磊在論壇中認爲,目前,我國期貨市場已經具備了進一步服務統一大市場建設、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條件。

“期貨市場可以成爲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一個重要抓手。這裏麪包含三個‘關鍵詞’。首先,核心是市場,從價格形成機制,到要素流通機制,都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其次,這個市場是全國統一的,即要破除地方壁壘和區域保護;第三市場必須‘大’,有利於降低邊際成本,增加對全球資源的吸引力。”南華期貨董事長羅旭峯告訴記者,期貨合約是標準化的,期貨市場形成的公開價格爲大宗商品市場提供了一個權威的價格基準。“這樣,期貨市場就爲各產業企業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風險管理工具,能夠更好地促進要素的合理流通和資源的最優配置。”他稱。

洪磊表示,期貨行業應該以《期貨和衍生品法》施行爲契機,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積極把握全國統一能源市場建設機遇,貼近品種現貨市場、豐富品種體系、完善合約規則。以期貨交割爲抓手,圍繞相關產業鏈、供應鏈的產、銷、集散等實際需要,不斷優化交割佈局;拓展標準倉單適用範圍,向大宗商品及特色商品領域輸出期貨交割標準,助力現貨產業鏈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交易所綜合性商品交易平臺,穩步建設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註冊登記中心,推動大宗商品倉單資源的統一、規範和有效管理,降低企業交易融資成本、提升大宗商品流通效率。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鄭商所將在管控好市場風險的前提下,更好發揮期貨市場發現價格、管理風險、配置資源功能作用,持續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積極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盛會落幕,再啓征程。服務構建新發展,當下,助力宏觀經濟大盤穩定、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對於期貨市場建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方星海表示,中國證監會將與市場各方攜手並肩,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爲主線,聚焦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深入貫徹落實《期貨和衍生品法》,深化產品和服務創新,充分發揮期貨功能作用,更好地爲實體經濟和國家發展大局保駕護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