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朱聯璧

2022年9月5日,英國保守黨伊麗莎白·特拉斯當選黨首,意味着她同時成爲英國首相。由此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巧合,也就是英國國家元首和首相都是名叫伊麗莎白的女性。然而,這樣的巧合並沒有維持多久。當地時間2022年9月8日18時30分許,英國白金漢宮發佈消息,96歲高齡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離開人世。

從維多利亞到伊麗莎白,不斷“虛化”的君主

伊麗莎白二世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對於許許多多生活在英國的人來說,自出生以來,就生活在被伊麗莎白二世形象包圍的環境中。貨幣上的人像、報紙上的新聞、公共設施的名稱等等,都和女王以及她的家庭息息相關。能理解這種感受的,是生活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在紀念伊麗莎白二世登基50週年之時,就有人提出將女王在位的時期以“伊麗莎白時代”相稱,呼應維多利亞時代的叫法。

相比“第一個伊麗莎白時代”(1558~1603)的英國人見證的是帝國的崛起,“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和“第二個伊麗莎白時代”(1952~2022)的英國人,見證的則是帝國盛極而衰,內政外交困局不斷。至2022年,新冠疫情的後續影響、嚴重的通貨膨脹和極端天氣,都讓英國人的日子不好過。此時又逢女王離世,對於支持王室、熱愛女王的人而言,可謂雪上加霜的“災難性”打擊。

伊麗莎白二世和她的高祖母維多利亞女王的相似點之一,是在位時間長。相似點之二,則是共同經歷了君主形象日益世俗化和象徵化的階段。維多利亞女王年輕時曾因爲和王夫阿爾伯特親王表現出對一些政治議題的興趣而被媒體和政客抨擊。王夫英年早逝後女王長期孀居,和政治以及民衆都漸行漸遠,反而讓年輕一代人忘記了那個不受歡迎、意圖干政的女王。在188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五十週年金禧慶典到來之前,她甚至不能確定民衆是否會以歡欣鼓舞的心態迎接慶祝活動。金禧慶典的成功舉辦,鼓勵了政府在十年後組織了規模更爲盛大、泛帝國的鑽禧慶典活動,成爲了一代人共同的記憶,也形成了新的王室慶祝傳統,並在之後一百多年裏不斷發展。女王也成了帝國盛世的象徵。不過,盛大的慶祝活動並不意味着女王重新擁有權力。相反,這表明了君主日益成爲了象徵性的存在。

努力工作的老奶奶和日益受到質疑的王室

至1952年伊麗莎白二世登基之時,英國君主已經成爲了完全的虛君。和早年生活貧寒、不受關注的維多利亞不同,伊麗莎白二世在她父親成爲君主之前,就已經成爲了大衆媒體消費的對象。因爲愛德華八世登基後遲遲未婚未育,使得民衆對王室年輕一代的關注點很早就落在了伊麗莎白二世身上。自1952年成爲君主,一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之前,伊麗莎白二世兢兢業業地扮演着虛君的角色,並不斷用自己的方式推動王室改革,儘可能遏制反對王室力量的不滿情緒。

對於2022年的英國民衆來說,有些人或許依然認爲王室有一定的神性,畢竟從英國國教的認定來說,高級王室成員是信仰捍衛者,是神在人間的某種代表。但對更多不信仰英國國教的人來說,王室可能和卡戴珊家族有着很多相似之處:坐擁巨大財富,永遠生活在媒體的注視中,以血緣和家庭來維繫名人的地位。當然兩者之間也有不同之處,王室的存在決定了國家的政體,日常開支會用到民衆的稅款。以及,不論想不想看到君主的形象,這個形象都在生活中處處存在。

即便在21世紀10年代之後,許多民意調查都顯示英國民衆對伊麗莎白二世的認可度很高,屬於較爲受歡迎的王室成員,但她也曾經有過受爭議的時期。第一段時間出現在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上臺後不久。民衆和媒體時常將這兩位年紀接近、影響力極大的女性放在一起比較。二者都頻繁在媒體出現,但形象完全不同。一個代表的是古老王室的威儀,一個是現代職業女性的成功。隨着撒切爾的下臺,這樣的比較終於暫告段落。然而此時,戴安娜王妃與查爾斯王子的婚姻危機越演愈烈。直到戴安娜王妃去世,王妃的支持者中不乏認爲女王是“惡婆婆”的人士。

女王的形象逐漸改善確實是在21世紀10年代之後,隨着年齡的增長,伊麗莎白二世看起來就像一個和藹可親又努力工作的老奶奶。媒體挑剔的目光更多地轉向了更有話題性的查爾斯王子和他的兒子們。在伊麗莎白二世在位的時間超過維多利亞女王之後,她作爲幾代英國人共同記憶的身份日益穩固。就算只是爲長者諱,對她的批評之聲也少了很多。但是對她70年“職業生涯”的肯定並不意味着對王室的肯定,即便她一定程度上改掉了典型上流社會的口音,積極參與面向普通人的活動。繼承順序較高的王室成員中,也有人努力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接近普通人。可是,對於王室的質疑之聲確實比起維多利亞女王時代要響亮的多。

斯人已逝,對這個時代的思考需要等待後見之明

伊麗莎白二世的離世,意味着至今飽受爭議的威爾士親王查爾斯將要繼承王位。前一位“老王子”——維多利亞女王的繼承者愛德華七世年輕時的名聲也不好。不過那個時代的媒體對君主的關注並不如20世紀那麼多。揹負着“負心漢”、“老古董”形象的查爾斯至今不受英國民衆歡迎。雖然已有各種跡象表明他會正常繼承王位,他的第二位妻子卡米拉也將獲得王后的地位,可對於反對王室、厭惡查爾斯的英國民衆來說,這些很可能到來的現實會成爲他們反對君主制的由頭,進一步撕裂英國社會。

對於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來說,女王的離世和第二次布爾戰爭膠着的戰局同步出現。前者是帝國形象的逝去,後者則將掀開帝國衰落的序曲。曾經在維多利亞時代生活過的英國人在經歷兩次世界大戰時,難免會懷念女王在位時期這個輝煌的時代。維多利亞可以算是盛世的象徵。不過,這些都是後見之明而已。

對生活在第二個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人來說,女王在多事之秋逝去,在當下難免被解讀爲英國進一步衰落的預言。相比前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同時被一羣人深深愛戴,又被另外一羣人深深憎惡,新首相特拉斯在上任之初便被唱衰,她的緩解能源危機的方案不被看好,有分析認爲目前提供的方案可能會讓英國未來十幾年的經濟陪葬。真正要理解伊麗莎白二世離世的象徵意義,同樣需要等待後見之明。

新君即位的欣喜,總是在故人離去的陰霾中。對一個人的生命、對這個生命和時代的關聯的諸多思考,也常常是在生命的消逝之後。連續劇《王冠》裏的女王參加了許多次葬禮,送別了一位又一位摯愛的親人。這次,終於輪到了查爾斯站在教堂的中央,聽着衆人唱起《神佑國王》,而不再是他更熟悉的《神佑女王》。

(朱聯璧,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