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期貨日報

目前,雖然距離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等秋季農作物大面積收穫還有10—20天時間,但市場對我國秋季糧棉油產量的關心程度卻不斷上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前期全國大範圍出現的高溫或高溫乾旱天氣,尤其是國際市場主要農產品出口國出現的乾旱與洪澇災害,不但對我國部分地區秋季農作物的生長造成了不小的損害,在遼寧等地出現的多雨天氣還令當地玉米、花生遇到了洪澇災害,而且令美國大豆、玉米及巴基斯坦等國棉花出現減產的概率提高。如今,在國內進入仲秋農作物最後的生長階段之後,主要農作物產區的天氣條件如何呢?農作物長勢會有所恢復嗎?最終的產量又將如何呢?

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態轉好

期貨日報記者綜合所掌握的信息發現,當前國內農作物主產區天氣條件轉好,南方玉米等大宗農作物生長發育得到部分彌補,全國秋季糧棉油產量將高於預期。

從當前國內主要秋季作物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作物生長階段來看,東北三省一區春播與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山西、安徽等地夏播玉米均處在乳熟階段,整體長勢較好,南方近期不同程度出現的降雨與降溫天氣利於玉米後期生長,但部分地區玉米結籽不全,東北三省一區玉米單產則預計較高。新疆棉花長勢呈現出近年來最好的景象,內地棉花則已開始採摘。受前期產區出現“南旱北澇”不良天氣影響,全國花生整體長勢一般,其中河南等地夏播花生髮育期延後,東北地區花生受澇較爲嚴重。東北春播大豆與內地夏播大豆均長勢較好,單產預期樂觀,在總面積增幅較大的情況下,預計大豆總產將創出新高。

來自中央氣象臺的信息顯示,今年秋季氣象條件總體利於秋收秋種。目前,西南地區秋收已大面積開展,全國大部秋收作物尚未成熟。預計今年秋季全國大部氣溫正常或偏高,北方大部初霜期正常或偏晚,全國大部降水正常或偏少,氣象條件總體利於秋收作物成熟收曬和適時騰茬秋播。另外,華西秋雨偏強,西北地區東部、西南地區西北部等地需防範陰雨天氣對秋收秋種的不利影響。

“近兩週時間,河南的氣溫一直在23度至32度之間,未來兩週也沒有明顯的降溫天氣,加上部分地區近日出現了中雨程度的降水,這對玉米、大豆、花生生長十分有利。”河南漯河市糧油貿易商李建文告訴記者,具體到作物品種分析,玉米單產估計略低於去年或持平,花生減產的概率較大,大豆則略有增產。造成玉米、花生單產難以提高的原因是前期高溫少雨天氣時間持續過長,如花生播種後乾旱少雨天氣在15天左右,令花生出苗與前期“下針”困難,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在花生生長需水量較大階段,高溫天氣長時間存在,又令花生結果大受其害。

河南駐馬店市泌陽縣陳莊鄉農民李國書表示,春花生產量還比較好,當地新產花生米通貨售價在5.1—5.4元/斤,農民對這個價格比較認可,夏播花生仍處在生長期,每顆花生株下面的“白胖子”花生果很多,仍在不斷髮育,預計10月中旬以後才能集中收穫,估計會對冬小麥播種產生部分影響。

水稻、大豆、玉米、花生的長勢大體上比較好,預計單產、總產和往年差不多。”吉林省白城市大嶺鄉農民馬喜慶說,按照常年天氣變化的規律來看,當前氣溫應當比較低了,大豆與玉米的葉子也早該枯黃了,但今年氣溫有點高,很多作物的葉子還是綠的,利於作物光合作用與成熟,值得重視的是積溫夠了。

安徽淮北市濉溪縣孫圩子鄉農民陳大文告訴記者,氣溫下降與下點中小雨以後,當地玉米有所返青與生長,但已無法完全彌補前期高溫乾旱天氣對產量的損害,預計玉米、花生單產將雙雙下調。而從水稻的生長情況分析,中稻減產的概率較大,早稻與晚稻則會增產。

“部分棉田第三遍落葉劑已噴灑完畢,加上近期天氣晴好,南北疆的棉花均即將大量機採。”石河子市棉花貿易商孫紅亞說,預計機採棉收購主流價在4.5—5.5元/公斤,將遠遠低於去年的收購價水平。主要原因一是沒有市場主體搶購,二是軋花廠普遍資金緊張,三是新陳棉當前均無好的銷售渠道,四是美國對我國出口商品仍在以較高的稅率徵收進口稅,令我國棉花及其產品銷售受阻,五是歐洲等地經濟下滑態勢明顯,加上俄烏局勢不斷地反覆,來自歐洲等地的需求也將走低。

部分農業專家建議,後期在農作物集中成熟與收穫季來到前後,西南地區要抓住降水間隙及時搶收成熟的玉米、水稻等秋糧,成熟一塊收穫一塊,並注意通風存儲,避免籽粒發芽黴變。已收穫地區要及時翻耕騰茬,利用降水過程積極蓄水保墒,開展秋播備耕和播栽工作。北方農區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根據作物長勢和農田墒情,加強秋糧作物灌漿期田間管理,發育期偏晚地區要適當採取措施促早熟,提高籽粒灌漿速度;土壤偏溼地區要注意及時排溼散墒,防範漬澇害影響秋收秋播作業。新疆棉區要及時採摘已吐絮的棉花,摘除黴桃、爛桃,提高棉花品質。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要加強稻田水肥管理,注意以水調溫,合理施肥,促進水稻充分灌漿和形成大穗;乾旱地區要積極調度水源,抓住時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及時補充在地作物水分,促進秋糧作物產量形成。

新季玉米棉花大豆供應充足,花生新增數量略減

從中央氣象臺等機構對我國新季玉米產量的預估數據分析,東北三省一區玉米今年總體增產,其中遼寧減產。綜合分析玉米播種以來的農業氣象條件、作物產量氣象預測模型結果,預計我國新季玉米平均單產與2021年相比爲增產年。其中,黑龍江、新疆、寧夏、河南、山西、天津爲增產年,玉米單產較去年增加1.5%以上。遼寧、江蘇、湖北、四川爲減產年,玉米單產較去年略減。其餘各省爲平產年,玉米單產較去年增減幅度均在1.5%之內。

據記者瞭解,今年我國庫存陳稻替代玉米的數量在2500萬噸左右,加上進口玉米及高粱、大麥、木薯粉等,國內玉米市場結轉庫存高於去年。因此,在今年新季玉米產量較好的情況下,新年度我國玉米供應充足,而且市場對高溫少雨與乾旱天氣的炒作將不斷降溫,估計在新季玉米上市高峯期,國內玉米價格將快速向2700元/噸靠攏。

“新季大豆播種面積增加了2000萬畝以上,考慮到進口非轉基因大豆的價格優勢依然明顯,估計新季大豆收購價格將低於去年。”黑龍江嫩江市大豆加工商姬洪濤表示,當前國儲豆仍在不斷竟價銷售,加上不久之後新產大豆的上市,市場資源較爲豐富,預計國產大豆價格仍具有下行空間。

山東招遠市花生加工商李春認爲,雖然花生新增供應量預計略減,但價格的漲跌主要看產業頭部企業的“動作”。據瞭解,今年我國進口花生及其製品的數量不及去年,而且在短期內也沒有大幅增加的可能。所以,在新季花生產量不容樂觀之際,市場較爲看好後期花生、花生油價格。

另據記者瞭解,除了美國、烏克蘭已是我國進口玉米的主要來源國以外,未來巴西也將成爲主要來源國。相關機構公佈的信息顯示,巴西農業部正在完成對華玉米出口商的報檢等流程。目前,巴西相關機構正在處理那些有意對中國出口玉米的公司的申報文件,並準備檢查港口的穀物倉庫。

在完成這些程序之後,巴西將把相關信息通報中國,從而消除對華出口的最後障礙。而來自烏克蘭國家通訊社報道表明,9月10日又有5艘載有9萬噸烏克蘭農產品的船舶離開南部港口。烏克蘭基礎設施部通過其官方社交賬號宣佈了這一消息,“烏克蘭糧食安全運輸倡議”實施以來,總共有113艘船載着260萬噸烏農產品出口到亞洲、歐洲和非洲國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