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稻让非洲“手中有粮” 盖茨:中非合作存在巨大机遇

7年前,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在历史性的首脑会议上一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下称“2030年议程”),其中包括在2030年前消除极端贫困、遏制气候变化等17项具体目标。

如今,时间已过半,用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的话说:“我们还没有完成一半的任务。”

9月13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发布的第六份年度《目标守卫者报告》(下称“报告”)也显示:“几乎所有关键指标都无法如期完成。”

作为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的比尔·盖茨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30年议程所设定的目标依然十分重要,进展停滞不是放弃的理由。他还特别表示,中国在减少贫困和改善医疗卫生体系方面成就显著,还一直积极地利用创新帮助其他国家并提供资源。

谈到未来时,比尔·盖茨神情坚定,还带着些许微笑地表示:“尽管从短期来说,新冠疫情、金融周期和地区冲突带来了很多的阻力和挑战,但我依然乐观。”

中非农业合作大有可为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本来产量就不高的非洲农业遭遇到更大的打击。玉米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在气温超过30摄氏度后,它的生长就会出现问题;并且每天每超过1摄氏度,产量就会相应地折损至少1%。

而俄乌冲突让非洲国家的粮食问题雪上加霜。俄罗斯和乌克兰是非洲国家重要的小麦进口来源地,有14个非洲国家,全国一半以上的小麦需求依赖从上述两国的进口。好在针对新变化,全球粮食援助额也不断攀升,在2020年已经高达571亿美元。

比尔·盖茨表示,在非洲,粮食是否充足至今仍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如果儿童营养不良,他们的大脑和身体就会发育不完全,也更容易因肺炎、疟疾、腹泻等疾病死亡。但比尔·盖茨在报告中更强调,对于饥饿问题来说,仅仅依靠捐赠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创新。

他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在卫生和农业领域都拥有很大的优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很有帮助。”

他进一步解释道,中国的农业组织方式不以资本密集见长,因此可以将相关的经验分享给非洲农户,帮助他们了解最佳的生产方式,这有着巨大的机遇。同时,中国农业的科技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在育种领域,科研机构和私营部门也有很多机会,拥有很多育种技术。

比尔·盖茨这么说并不是无的放矢。他介绍道,在基金会的资助下,一些中国的水稻品种落地西非国家后,每公顷产量提升超过30%。不论是在医疗卫生还是农业发展领域,与中国的合作都大有可为。

他说的这一项目名为“绿色超级稻”,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发起主导。目的在于向亚非国家分享中国的优质水稻品种、种质和生产技术,并培育能够应对气候变化、干旱、洪涝和病虫害等问题的水稻新品种,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种植条件。

上述项目全称“为亚洲和非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国际农业科技扶贫项目。

自2008年启动至2019年,这一项目已在18个非洲和亚洲国家审定高产、优质、多抗品种78个,累计推广面积达612万公顷,令160万农户收入显著增加。

参与这一项目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徐建龙研究员向第一财经等媒体表示,项目的目标是利用中国水稻研究和种植方面积累的经验,帮助非洲国家建立水稻种业体系,支持商业化水稻生产效率的提升,保障长期的粮食安全和自给自足。

尽管不少非洲国家水土资源丰富,种植水稻有很大的潜力,但由于缺乏完整的种业体系,当地水稻种植大部分以农户的自留种为主,产量往往偏低。

面对全球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的情况,提高亚洲和非洲大部分的水稻生产能力、维持全球灌溉稻田的稻米生产力,是未来几十年全球水稻育种专家面临的最大挑战。

全球疾病监测系统

比尔·盖茨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基金会与中国另一大合作领域是在疟疾方面。中国当前已成功消除了疟疾,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制造先进抗疟药物方面的专业经验,有望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

疟疾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在中国肆虐,最高峰时感染病例达3000万人。而在连续4年没有出现本土病例之后,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认为,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及时有效的疟疾监测体系,能够控制疟疾再次传播,并颁发了无疟疾认证。

盖茨还特别提到,中国发现了治疗疟疾的关键药物青蒿素,当前,基金会正在支持研发新一代疟疾治疗药物,以尽快解决青蒿素供应短缺和蚊子的耐药性问题。

在新冠疫情已经进入了第三年之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7月23日宣布,猴痘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该组织针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出的最高级别警报,也意味着目前新冠疫情和猴痘疫情同时处于这一警报级别。

猴痘以往被称为“被忽视的热带病”,之所以冠上“被忽视”的标签,是因为这些疾病只在贫穷和边缘化地区中持续存在。因为很大程度上已经销声匿迹,在较发达地区为大众所遗忘。

2021年1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新的针对被忽视的热带病的行动路线图,并提出了全新的目标和创新方法,期待可以消除目前影响全球十多亿人口的多种热带病。

在报告中,专辟了一页追踪“被忽视的热带病”——在2021年,全球每10万人中估计有1.24万例感染病例,预测到2030年,这一比例会降低到8850例。

对此,比尔·盖茨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有效地开展监测,尽早发现疫情,就能够在未来阻止大流行病的蔓延。他说,流行病的诊断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检测的成本如今也十分低廉。对于在未来建立有效的全球疾病监测系统,他表示非常乐观。

但比尔·盖茨也表示,如今开展监测工作的进度要比他预期的慢,这或许受到了俄乌冲突等因素的影响,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

他提醒道,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并已造成上万亿美元的损失和大量人员的死亡,必须要建立具有韧性的监测体系,不让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他也希望这能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等国际会议上成为重要的讨论议题。

9月9日,在世界银行框架下设立的“疫情大流行防范、准备和应对基金”(PPR)正式成立。盖茨基金会在5月认捐1.25亿美元。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今年7月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宣布,中方拟向这一基金捐资5000万美元。

虽然可持续发展目标在短期内遭遇种种挑战,但是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比尔·盖茨很清楚当前的挑战与困难,依然一直用积极的案例给人予信心。

正如他在报告中所言,“在多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目标的进展停滞并不让人意外,但这绝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我们为挽救生命、减少苦难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很重要,置身事外并不可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