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14日報道 德國《商報》網站9月9日發表專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肯尼思·羅戈夫的文章,題爲《“我們將走向二戰以來的最大危機”》,記者是延斯·明希拉特。羅戈夫認爲,俄烏衝突、能源衝擊以及通脹強勢迴歸,都將導致世界經濟面臨“二戰結束以來的最大危機”。全文摘編如下:

多年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肯尼思·羅戈夫一直是對全球經濟發展持極大懷疑態度的警告者之一。他說,俄烏衝突、能源衝擊以及通脹強勢迴歸,都將導致世界經濟面臨“二戰結束以來的最大危機”。

德國《商報》問:新冠大流行尚未結束,歐洲又爆發了一場戰爭,接踵而來的還有能源危機和通貨膨脹。您會把當前的世界經濟狀況與什麼情況進行比較?

肯尼思·羅戈夫答:我們生活在動盪的時代。中國的崛起是過去40年裏最大的事件。中國融入全球經濟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了無可比擬的積極影響。但未來40年的故事可能是去全球化的故事,那將對世界經濟產生致命後果。現在有一種危機永遠不會結束的感覺。

問:您最近談到了席捲世界經濟的“完美風暴”。真的會變得那麼糟糕嗎?

答:情況比五年前要糟糕得多。全球經濟可能陷入衰退。極不尋常的一點是,地緣政治不穩定在全球經濟前景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這正是我們現在所經歷的。幾乎沒有任何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強勢迴歸,能源危機……這一切都讓我想起了上世紀70年代的情形。

問:我們現在是否達到了通脹的頂峯?

答:在美國,若能源價格正常化,通貨膨脹率會再次下降。但關鍵問題是,我們最終將把通脹率降低到什麼水平。到今年底和2023年,我們的通貨膨脹率可能會保持在4%到5%的水平。我認爲美聯儲不會將通脹率壓低到2%。我們將在未來五六年內看到3%到4%的通脹率。

問:歐洲央行一直說通脹是“暫時現象”。央行官員的模型失敗了嗎?

答:至少他們通過設定通脹目標並用所謂的前瞻性指導來控制通脹的做法失敗了。前瞻性指導是指試圖通過交流溝通來影響市場對未來利率的預期。在美國,美聯儲本應更早作出反應。

問:很多國家幾乎沒有財政政策迴旋餘地。在美國,聯邦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約爲130%。救助政策是否達到極限?

答:很明顯,拜登在2021年3月推出的美國經濟刺激計劃規模過大。就像之前特朗普的一攬子救助計劃一樣,拜登的計劃也不好:沒有針對性,給每個人發錢,支出太多。經濟學家也應該對這一失敗的政策負責。多年來,美國的辯論一直由保羅·克魯格曼等經濟學家主導。這最終導致了荒謬的現代貨幣理論,以及高額國債不再有任何問題的信念。

問:當前經濟和政治思維似乎發生了逆轉:不再關注全球一體化的機會,而是轉向其風險。您認爲這有必要嗎?

答: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無論如何,去全球化的進程正在發生。這不是好消息,因爲這也會推動通貨膨脹。

問:沒有哪個國家像德國那樣從全球化中受益,但它也比幾乎任何其他國家都更依賴俄羅斯能源。“通過貿易促改變”的信條是否幼稚?

答:我不太確定。至於俄羅斯,德國當然不得不與這個鄰國共處。相互接近是正確的,沒有人願意像冷戰時期那樣生活。這是否意味着必須陷入這種能源依賴?當然不是。這是一個嚴重的戰略錯誤。但在我看來,通過經濟上相互接近來實現和平的總體嘗試似乎是正確的想法。

問:現在地緣政治成爲經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與中國脫鉤是必然的嗎?

答:作爲一個自認的全球主義者,我不這麼認爲。中國仍然對全球合作感興趣,這是至關重要的。這個國家有很大的自信。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