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主講:謝承匯

策劃:謝承匯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3000字 閱讀約10分鐘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總體戰,不僅是在戰場打,各國之間在政治經濟上也明爭暗鬥。有些國家大量印刷敵國貨幣,以此衝擊敵國經濟。這種“假幣戰爭”的效果非常明顯,有的國家經濟甚至到了戰後也沒緩過來。

今天我們就聊聊,二戰中的假幣戰爭

在二戰中,受假幣衝擊最大的是英國。

二戰前,英國在世界經濟市場還是主導者,英鎊也是國際貨幣,跟今天美元地位一樣。因此,英鎊設計非常精妙,從紙幣選材,到紙幣上的圖片水印,甚至數字編碼,都經大師、專家之手設計,非常難以僞造。

用英國人自己話說,他們的紙幣就是藝術品,沒法僞造。

◇ 二戰前的英鎊

不過這一切,在1942年9月24日發生了變化。這天,位於倫敦的英格蘭銀行收到一捆從非洲分行寄回來的10英鎊鈔票,跟着錢一起寄回來的,還有一張紙條,上面寫着:“這是迄今爲止最危險的發現。”銀行工作人員不明就以,對這捆鈔票進行檢查。當時,從經驗豐富的櫃檯人員到驗鈔機,都沒發現這批鈔票有什麼毛病。直到行長出來,親自檢查,才發現這批英鎊居然是假錢。那會兒10英鎊是大錢了,大概相當於現在4000美元購買力。

這還不算完,接下來一段時間,英格蘭銀行陸陸續續從世界各地的分行收到這種假幣。數量之大令人髮指,這要都流入英國市場,那英國市場就亂套了。行長趕緊把這個情況彙報給政府部門。

這是怎麼回事兒呢?其實這是德國人搞的鬼,早在1939年,德國人就籌備了一個“伯恩哈德行動 ”,目的就是摧毀英國經濟。

1939年9月,德國人入侵波蘭,英法順勢對德宣戰。德國黨衛隊保安局有個叫阿爾弗萊德·瑙約克斯的人向希特勒提出一個計劃,製造假幣擾亂英國市場,從而破壞他們的經濟。希特勒一聽,就同意了。沒想到,這個瑙約克斯後來跟他的上司海德里希發生矛盾,被停職了,這個計劃也就擱置了。

伯恩哈德·克魯格

直到1943年,德國人進攻蘇聯不利,英國問題又懸而未決,希特勒才把這個計劃想起來,命令黨衛軍中校伯恩哈德,繼續生產假英鎊。當時印假幣,最大的難題在於:英鎊太難僞造,沒人會幹這事兒。德國工人對英鎊不太瞭解,之前也沒印過假幣,黨衛軍只能求助那些關在集中營裏的猶太人。

很快,有144名猶太人被強制要求幫忙印假幣,這幫猶太人被抓之前,都從事過相關工作。本來幫德國人辦事兒,這幫猶太人是不答應的。奈何黨衛軍手段太毒辣,軟硬兼施,這幫猶太人只能參與這個計劃。

他們不愧是專業人員,很快就研究明白了英鎊的製作工藝,並且以驚人的速度開始僞造。這些假幣制造出來之後,還得讓猶太人反覆揉搓,甚至上腳踩,讓假幣看上去已經用了很久了。這種假幣僞造水平總以欺騙一般的工作人員和驗鈔機。

◇ 一張由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囚犯僞造的5英鎊紙幣

截止到1945年,不到兩年的時間,集中營就提供了1.32億英鎊的假幣。也有些資料顯示,他們可能印了3億英鎊,還有多一半沒找到。當時世面流通英鎊也就不到10億,要真是印了3億,可快趕上市面流通的三分之一了,英國經濟面臨崩潰。

反觀英國人這邊,他們對德國人的假幣戰爭毫無辦法,甚至不敢把這個消息跟老百姓說。一旦說了,那老百姓瞬間就炸了,手裏的錢可能是假錢,你政府還無能爲力,那不亂套了麼?英國這邊只能趕緊尋找假幣來源,試圖從根本解決問題。不過誰也不會想到,德國人居然在集中營印假幣。英國人只能眼巴巴看着假幣摧毀國內市場。

◇ 電影《伯納德行動》就講了集中營猶太人制造假幣的故事

◇ 雖然猶太人印的英鎊可以以假亂真,但在細節上還是有小瑕疵,比如在真英鎊上不列顛女神下面的葉子比假幣更凹陷一些,假幣直接畫成了直線

幸虧1945年,盟軍進展神速,德國集中營相繼被解放。那個叫伯恩哈德的人,眼看印假幣的集中營要被攻破,趕緊銷燬證據,還殺了大部分參與印假幣的猶太人。萬幸還有幾個倖存者,他們向盟軍披露了這個消息。不過英國政府沒敢聲張,直到2003年,才公開了相關資料。

這些假幣對英國的影響相當大,甚至有人說,二戰後,英鎊失去國際貨幣地位,跟德國人的假幣戰爭有直接關係。

無獨有偶,二戰中,不光德國人用了假幣這招,他們遠在東方的日本兄弟也用了一樣的招數。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後,日本人爲了保證侵華戰爭萬無一失,決定通過印假幣,摧毀中國的經濟市場。

◇ 上海是日本發動假幣戰爭的主戰場

◇ 日本僞造法幣任務實施人山本憲藏

1938年,日本陸軍少佐山本憲藏正式提出這個計劃。這個山本從小有個目標,就是印假幣。參軍之後,隨關東軍來到東北之後,開始研究中國法幣。

當時法幣的防僞手段非常粗糙,幾乎跟沒有一樣,而且當時中國百姓對紙幣防僞這事兒沒啥概念。山本研究之後,開始僞造法幣。很快他們印出幾十萬,先在中國試試水。這一試傻眼了,就在他們印假幣的時候,中國換了一套紙幣,他們印的這套錢,已經不流通了。山本也因爲這次低級失誤,被上級罵慘了,差點兒剖腹自殺。

◇ 抗戰時期繳獲日軍印鈔機

到了1941年,日本人對英美開戰,中國戰場這邊形勢緊迫,他們又想起用假幣戰爭摧毀中國經濟。日本人又印了幾百萬假幣,再次進攻中國市場。這次效果不錯,日本人用假幣換回不少物資。不過這些假幣用的快,被發現的也很快。

主要因爲日本人的印刷水平太差了,也就是當時老百姓沒有防範意識,要不肉眼就識破了。很快,重慶的蔣委員長就知道日本人的假幣入侵,開始研究對策。軍統頭子戴笠跟老蔣說“要不咱也印假幣,衝擊他們?”老蔣一聽,覺得言之有理,開始命令戴笠主持這項工作。

以當時中國的實力,很難印出合格的假幣。老蔣從美國人那引進了一套最先進的制幣設備和原料,還請了專家,建了假幣制造廠。

◇ 法幣

◇ 日本製造的法幣

◇ 軍統反擊日本假幣戰爭的機構是“對敵經濟作戰室”,負責人是著名的經濟學家鄧葆光少將

很快中國這邊也生產了大量假日元。不過這些假日元沒那麼好使,首先來說,生產日元的紙,用的是日本本土特有的纖維,這個很難僞造。更重要的是,美國人帶來的印刷設備和原料太先進了,比日本強太多。日本人都沒用過這麼好的錢,這個手段很快就被識破了。不過中國的假幣還是起了一定作用,從淪陷區買回來了大量物資,還用這些假幣收買日本人和漢奸當間諜,幫着抗日。

有數據顯示,當時每1000日元中,就有1日元是假幣。加上中日政府爲了緩解國內壓力,都在加印貨幣,假幣戰爭的影響力沒那麼大。跟歐洲相比,中日假幣戰爭就跟過家家似的。

大規模使用假幣衝擊他國市場的事兒,終究是戰爭時期特有的手段,其實也很常見。像是七年戰爭、拿破崙戰爭,甚至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都出現過這種做法。跟戰場上的廝殺相比,假幣戰爭好像沒什麼波瀾,但對每個人的影響都相當大。

就拿英國來說,市面上有三分之一的假幣意味着,你的錢貶值了,手裏的錢只值昨天的六七成。那對每個個人來說,都是毀滅性的災難。

*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公衆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配圖源於網絡,若有侵權,後臺聯繫刪除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