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撰稿:三喵先生

策劃:三喵先生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5500字 閱讀約15分鐘

自從諸葛亮拿着羽毛扇的形象深入人心,“國師”就成了一個非常經典的形象,三喵有言,夫大國者,必有國師焉,或司馬夾頭,或胡總叼盤;或燦榮雙贏,或慶東三媽,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形象

當然啦,國師也是分檔次的,前些年,君不見各種野生國師大隱隱於市,在北京開出租車的那可比比皆是。然而無論如何,人大約都是要上進的罷,誰不想居廟堂之高呢?只不過,這國師其實是個高風險的活兒,很多時候幹這行的,換不來榮華富貴,沒準兒還得把命給搭進去。

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今兒就聊聊這位倒黴的國師,日本法西斯的鼻祖北一輝。

說起來“日本法西斯”和北一輝都有很多矛盾和不清楚之處。墨索里尼算是意大利法西斯的元老之一,後來執掌意大利政壇二十餘年。希特勒雖然不是納粹的創始人,但也是最早的一批黨員,日後當上德國元首,也實行了十二年的統治。

這麼看,法西斯教主和政治領袖在德意兩國實現“政教合一”,並非巧合,但在日本似乎就不是這樣,日後的那些甲級戰犯們,像東條英機,廣田弘毅,這些人沒有一個是“日本法西斯的理論鼻祖”,日本也從未出現什麼黑衫軍和納粹黨之類的組織,而細究起來,日本法西斯的鼻祖乃是像北一輝這樣的文人。

◇ 日本法西斯鼻祖竟然支持中國革命

北一輝生於1883年,家庭算不上貧苦,但自己卻特別不幸,眼睛一直不好,家裏砸錢給他治病,但右眼還是失明瞭。不過即使如此,北一輝卻沒有放棄讀書寫作,日俄戰爭那會兒,二十出頭的北一輝就已經在報上發表文章了。

◇ 北一輝

1905年,北一輝面對人生的重大抉擇,他洋洋灑灑寫成了一本書,名叫《國體論與純正Socialist》,但寫了總得出版啊,他找家裏商量,寧可放棄繼承權也希望家裏給錢出版此書,家裏當然是答應了,書也出版了,但這書中內容否定了天皇國體,所以出版五天之後就給封禁了。本來北一輝指望這書大賺一筆,結果顯然沒能如願,反而落得自己貧困潦倒,還大病一場,“地命海心”的他眼看沒希望了。

◇ 北一輝(右一與同盟會成員合影,左二爲宋教仁

當時同盟會在日本的發展非常迅猛,也在爭取日本友人資助革命事業,北一輝這樣的熱血青年有機會接觸這些,並積極參與,甚至正式加入了同盟會。

那個時候北一輝能夠見到同盟會的大佬們,包括孫中山,宋教仁等人,這也說明了同盟會當時的落魄,當時清政府正式照會日本,要求他們驅逐同盟會的首領,尤其是孫中山。

當時日本大佬伊藤博文主張,要不咱們給孫中山一筆錢,再把他祕密送出去吧,這事兒就這麼定了,還給了孫中山六千日元(這在當時是一筆鉅款),但是不知道是誰走漏了風聲,這事兒在同盟會內部以訛傳訛,變成了“孫中山接受日本賄賂”,於是同盟會內部發起了倒孫運動。在這件事上,北一輝堅決站在孫中山的對立面,並且以各種手段噁心孫中山。

1907年,同盟會發動防城起義,北一輝向章太炎泄密,說從日本運到國內的武器有問題,不能用,這麼一來,起義軍雖然拿下了防城,但終究沒有武器,起義被鎮壓,從此之後孫中山跟北一輝徹底交惡,而北一輝則是義無反顧抱上同盟會另外大佬的大腿,比如宋教仁。

◇ 同盟會成員在日本留影

在北一輝的形容中,“宋君教仁”組織能力超羣,又有蘇秦張儀一般的才幹,又比孫中山更懂捍衛中國利益,理所當然得在同盟會當大佬,他跟孫中山比起來大概就是“如皓月之輝對腐草之螢”,所以無論如何都得支持宋君的事業。

往後的歷史諸君都熟知,這裏就不再廢話了,反正提到辛亥革命,我相信大家想到的第一個名字一定是孫中山,而不是宋教仁,這當然讓北一輝頗爲不爽。但無論怎麼說,同盟會革命成功,形勢一片大好,甭管老大是誰,宋教仁在這個組織裏也是大人物,北一輝也可以在其中“效犬馬之勞”,他來到中國,參加了上海起義,並長居於此。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後,北一輝還參與了革命黨人與日本三井物產之間借款和購買武器的交涉,對於一名文人來說,這時期他的地位雖不是國師,但的確足夠高光了。

◇ 宋教仁遇刺身亡

不過好景不長,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幾個月之後袁大總統就上臺了,此後不久宋教仁遇刺,這事情從物質到精神,都對北一輝是極大的打擊。他自告奮勇想要組織緝兇隊,動靜鬧得很大,日本駐上海總領事實在看不下去,勒令他回國,並且三年內不得返回中國。

如此一來,這北一輝“一腔熱血報國”(甭管是哪國)的想法,終究付諸東流。雖然他在這幾年試圖偷渡回中國,但終究還是不行。等到期限滿了,中國的形勢發生了驟變,一則在於儘管北洋軍閥統治全國,但在同盟會和後來的國民黨當中,孫中山一派可謂擁有了絕對話語權。二則當時日本逼人太甚,中國反日情緒非常嚴重,如此一來,站錯了隊的日本人北一輝,在中國自是沒有了生存空間,只能在日本謀求新的出路。

◇ 一丘之貉

也就在這個時候,日本的右翼組織猶存社派大川周明找到北一輝,據說兩人徹夜對談之後,北一輝非常興奮,並開始斷食寫作《國家改造大綱》——那麼問題來了,一個“看上去好好的左翼青年,怎麼就轉身投靠右翼了呢”?

◇ 大川周明(1886-1957年),大亞細亞主義,法西斯主義在日本思想界的代表人物,被稱爲“日本法西斯主義之父”。28個甲級戰犯之一。因在法庭上大鬧裝瘋逃脫審判而名躁一時。

其實,這在當時並非偶然現象,墨索里尼早年也投身左翼運動,後來不也成了“極右翼”法西斯的創始人麼,可見極左翼運動,跟所謂的“極右翼”之間的關係,絕非偶然。

講起來權力這可是個讓人上癮的好東西,而爲了保護固有的權力,自然會有種種醜行,這樣的邏輯並不難理解,歷史也是給足了教訓,凡是以種種美好前景許願的,務必多加小心纔是,可惜,人們在這一塊兒並沒有任何長進。

《日本改造法案大綱》北一輝 著

跑題了說回來,北一輝的《國家改造大綱》說的啥呢,首先是泛亞洲論——“因有日俄戰爭,因有一島國的黃人單獨於大陸帝國的打破,而有支那革命精神的勃發,印度獨立運動的萌發。由此倡言亞細亞之革命,論說亞細亞之解放,既無愧於社會,也無愧於自我。”那麼當然,日本首先要改變啦,要革命,這方面,北一輝自己有切膚之痛,他自己說,“參加中國革命,一擲十年光陰。踏上國土,詫異萬分。腐敗的日本未見絲毫的長進。國際矛盾日益尖銳,對內政策頻頻失效。民族之魂遭遇顛覆,民衆信心日益破滅。危機在即,革命將臨。唯催發暴力,方可拯救民族於苦海。日本製度的血肉“骨骼”將在革命中重塑再構”。

所以,他自撰《日本改造法案大綱》將成爲日本國體再造的“圖略”。日本革命,是爲日本也爲亞洲。日本“革命的大帝國”將築於太平洋羣島之上,擔負“護衛亞細亞七億人羣”的責任。

您要是光看這“泛亞洲論”,會覺得怎麼在哪裏聽過似的,沒錯,後來日本二戰中搞出來的“大東亞共榮圈”,跟這個就很有淵源。從這點來看,北一輝被說成是日本法西斯鼻祖也沒錯。但是,北一輝並沒有說爲了泛亞洲就得馬上去搞侵略,而是要自我革命,只有革命之後的日本,才配引領亞洲。

具體怎麼革命呢?樹立天皇的權威,廢止貴族制和貴族特權,國家行政應該唯纔是舉,而且全民實行財產公有,資產超過三萬日元的要充公,至於生產工作,禁止使用童工,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聽起來很美好,但工人不能組織工會,不能罷工,因爲這些權力自會有國家和聖明的天皇給予大家的,等等等等。

猛一看還以爲是日本也出了個弗拉基米爾。

◇ 我們的征途是尊皇討奸

洋洋灑灑寫完這本書,北一輝一時間成了很多日本中下層民衆和軍官心中“有良心的知識分子”,在上世紀20年代,北一輝再接再厲,寫出了《維新革命論》這樣的大作。

◇ 經典名場面

當此之時,日本貧苦民衆生活無着,中下層軍官自以爲一腔熱血無從報國,對上層的政治架構非常不滿——身處這腐敗的時代,我的熱血沸騰——咦,這話怎麼這麼耳熟?當然耳熟了,北一輝思想之影響,這算是劇透。

軍人們不滿,那就要想辦法改變啦,奧巴馬靠這個“change”贏選舉,昭和軍人們不懂那麼多彎彎繞繞,直接搞了個“昭和維新”(這些軍人被叫做“皇道派”,而他們要幹掉的可以被稱爲“統制派”)。不用說也知道,這昭和維新的精神領袖,當然就是北一輝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綱》,軍人們昭和維新,一個個的財閥頭子和腐朽貴族被暗殺,影響越來越大,所以這時候北一輝說他是在野國師,大抵也沒有說錯。

就這麼一路狂奔,終於有玩脫的一天。

◇ 看這段說辭是不是很熟悉?

◇ 頂風冒雪,天誅國賊

1936年的2月26日,一羣基層軍官帶着士兵,頭頂上纏着“尊皇討奸”的白布,踏着東京的大雪開始了“天誅”的“正義之旅”。他們一路唱的“昭和維新之歌”從純文學的角度來看其實還不算那麼差,而普通的中國人看了也會覺得非常熟悉(自從看了這個歌詞,大約就再也不能直視屈原了罷)——汨羅淵中波濤動,巫山峯旁亂雲飛,昏昏濁世吾獨立,義憤燃燒熱血湧。權貴只曉傲門第,憂國此中真乏人,豪閥但知誇積富,社稷彼心何嘗思。賢者見國衰微徵,愚氓猶自舞世間,治亂興亡恍如夢,世事真若一局棋。昭和維新春空下,男兒連結爲正義,胸中自有百萬兵,死去飄散萬朵櫻。腐舊屍骸跨越過,此身飄搖共浮雲,憂國挺身立向前,男兒放歌從此始。蒼天震怒大地動,轟轟鳴鳴非常聲,永劫眠者不能寢,日本覺醒在今朝。且觀九天雲垂野,又聽四海浪譁然,革新機會現已到,夜起暴風掃日本。天地之間落魄人,迷茫不知道何方,塵世曾誇榮華者,誰家高樓還可見。功名不過夢中跡,唯有精誠永不銷,人生但感意氣過,成敗誰復可置評。離騷一曲高吟罷,慷慨悲歌今日完,吾輩腰間利劍在,廓清海內血泊湧。

然而廣大愛國軍人自以爲正義的行動,天皇陛下卻根本不買賬,叛軍不依不饒,建議天皇組織新內閣以“純淨國體、穩定民生、健全其國防”,很多人也勸天皇原諒叛軍,但遭到了天皇的怒斥,“似此殺戮朕之股肱老臣之兇暴軍官等,其精神又有何可寬恕者耶?將朕最爲信賴的老臣悉數殺死,與以軟刀子對付朕有何異。”甚至表示要親率近衛師團將其鎮壓。

 誅殺高橋是清

◇ 更讓裕仁無法容忍的是,當時皇道派提出“如果天皇不同意,我們就擁某宮殿下進皇宮”。而裕仁的弟弟雍仁當時正在軍隊服役···

天皇陛下都這態度,底下也不敢怠慢,沒過幾天,叛亂平息,爲首的軍官該自殺自殺,該被捕被捕,即使這樣,天皇陛下仍然餘怒未消,下令要對皇道派軍人的制度和思想徹底清算,爲此要成立特別軍法會議,而且下達了特別明確的指示:“軍法會議之構成雖已確定,但如果採取優柔寡斷之態度,則反將增多麻煩,此次軍法會議之審判長和審判員需要委派剛正堅強的軍官充任。”

在這次事變中,北一輝一開始毫不知情,但這些叛軍能有今日之表現,還不是靠着北一輝的學說麼,所以,他也被抓了起來。他被軍事法庭指控犯下了“思想教唆罪”和“政變主謀罪”,在審判的過程中他爲自己辯護認爲自己的思想並沒有逾越法律,也沒有直接參與政變的策劃。

◇ 國民黨元老張羣給北一輝提寫的墓碑

但是陸軍中的統制派對皇道派是不滿很久了,這次如果不借這個機會幹掉皇道派的總源頭,那如何跟死去的那些同僚交代呢?所以,北一輝必須死。事實也正是如此,1937年8月14日,北一輝被判處死刑,19日之後他就在東京代代木刑場被槍決了。據說,北一輝那麼熱愛天皇,但死之前也沒喊“天皇陛下萬歲”這樣的話。

一代野生國師,日本法西斯的鼻祖北一輝君,就這麼死了——但他的思想的確還在影響日本,再往後,日本越來越法西斯,終究變成了一個吞噬一切的怪獸。所以,北一輝的思想,說他是損人不利己,大抵是不錯的。

然而,一個北一輝倒下去,千萬個北一輝站起來,只要國師這個招牌還在,哪怕是在野的,都擋不住很多文化人躍躍欲試。畢竟嘛,用自己平生所學“解天下蒼生於倒懸”是很多文化人的剛需,至於蒼生是不是真的在倒懸,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沒條件的話,創造條件也得把正着的蒼生倒懸起來再給解救一下嘛。

所以,北一輝這樣的人,也不算是白死了罷。

*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公衆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配圖源於網絡,若有侵權,後臺聯繫刪除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