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撰稿:三喵先生

策劃:三喵先生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4500字 閱讀約12分鐘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了,享壽96歲,就這麼去世,應該說英國人早有各種準備,但真的這個消息傳來,很多民衆還是有非常複雜的情緒,老人家一輩子見證了各種風風雨雨,她的去世象徵着一個時代結束了。

◇ 大批英國民衆在白金漢宮外悼念女王

不過,關於女王去世,發自內心悼念的英國民衆不少,但有些英國人並不感冒。說起來女王是國家最高元首,縱觀歷史,古今中外,有據可查的國家元首去世之後,能讓民衆真心擁戴和哀悼的其實並不多。

宋仁宗算一個,但更多的則是“表面抹眼淚內心竊喜”,明朝的嘉靖皇帝去世的時候,還有人給偷偷摸摸放鞭炮,這在歷史中並不是個例——最高統治者即使是善終,能被民衆發自內心愛戴,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固然,這其中有老太太自己的人格魅力,但也有歷史的因素,比如血緣的合法性,虛君實相,君主立憲,以及英國王室努力當好吉祥物,這都是撇不開的因素。

◇ 血緣的合法性

很多中國人對於朝代更替是耳熟能詳,所謂“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那麼用這種認知去套英國,會發現英國“似乎也經歷了王朝更替”,比如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等等等等。

但是,這些王朝之所以發生更替,並不是過去的政權徹底被推翻,而是過去的統治者沒有直系後裔,不得已從旁系家族中去找繼承人。


◇ 伊麗莎白一世

比如當年都鐸王朝的末代君主伊麗莎白一世,這伊麗莎白一世號稱老處女(弗吉尼亞殖民地就是致敬她老人家的),終生未婚,也就沒有直系繼承人,她去世之後就只能從旁系當中去找,於是找到蘇格蘭君主詹姆斯六世,畢竟當時統治蘇格蘭的斯圖亞特王朝歷史上跟都鐸王朝聯姻過,所以理論上講詹姆斯六世也算是王室家族的“一枝”,就這樣從蘇格蘭來到英格蘭做國王,也就是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斯圖亞特王朝在英國的統治正式開啓。

◇ 詹姆斯一世(英文:James I,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名詹姆斯·斯圖亞特(James Stuart),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James VI)。斯圖亞特王朝的第九位蘇格蘭國王(1567年—1625年3月27日在位)、首位英格蘭及愛爾蘭國王(1603年3月24日—1625年3月27日在位)。

這兩個王朝的交替,沒有發生什麼流血衝突,沒有什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也沒有“欺他寡母與孤兒”,跟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改朝換代完全是兩個概念——按這麼算,中國的明朝也得給劈成好幾段,嘉靖皇帝開始的那一段就可以稱爲“安陸王朝”了。

所以從理論上講,自從公元1066年以後,任何英國的合法君主,身上都流着征服者威廉的血液,在英國這一千年的歷史上,篡位叛亂這種事也沒少發生,但那些覬覦王位的人,好歹是在血緣上能證明自己是王室的這一枝。

當年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玫瑰戰爭打的不可開交,兩邊都能拿出自己血緣上過硬的證據。當然,像玫瑰戰爭這樣,英國的中古史也有很不少齷齪的東西,但“血緣繼承”這件事情,就把這樣的陰謀流血事件限定在了某些範圍內,不會無限擴大——這在極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生靈塗炭,甚至,這樣的感嘆都不用站在上帝視角的後人去發,很多中國古代的皇帝也會有類似的感慨。

王導、溫嶠俱見明帝,帝問溫嶠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溫未答頃,王曰:“溫嶠年少未諳,臣爲陛下陳之。”王乃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貴鄉公事。明帝聞之,覆面著牀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長!”——《世說新語·尤悔》曹家的皇帝看着不順眼,司馬家就可以廢掉他自己取而代之,過程按下不表,這裏不再贅述。

 五代十國

如果這還不夠,那麼想想中國歷史上有個時期叫“五代十國”,從公元907年到公元906年,短短五十三年(還不如女王陛下統治的時間長),中原可是換了五家人五個朝代,這意味着什麼,大約也是不難想象的。

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看似豪氣干雲,但這也意味着任何坐在王侯將相地位上的人,都要做好被推翻的準備,也就意味着任何王侯將相都會爲了讓自己不被推翻,拼盡全力地維護自己統治,於是歷史就在這樣的毅種循環中來回往復,譬如鬼打牆一般。

反觀英國,雖然所謂的”資產階級革命“在某些歷史課本中的標籤是“不徹底”,砍了查理一世的頭但卻在多年後迎來了查理二世的復辟,但這樣的血緣穩定是王室得到尊重的基本前提。不然的話,你克倫威爾有本事可以當“護國公”,日後的皮特父子呢?再日後的丘吉爾和蒙哥馬利呢?都不用對比某神祕半島國家,看看英國的近鄰法國吧,路易十六掉了腦袋,國家看似一夜之間要迎來“自由,平等,博愛”的烏托邦,結果是羅伯斯庇爾的斷頭臺席捲全國,接下來是稱帝的拿破崙,然後是復辟的波旁王朝,還有復辟的拿破崙侄子,整個19世紀,法國大概永遠也沒能迎來什麼“自由平等博愛”,反而也一直陷入了“鬼打牆”這樣的故事。

所以怎麼說呢,太陽底下無新事,人類想到的很多新奇的,高尚的,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理想,終究抵不過基於血緣的尊重。

換句話說,如果英國王室不是那麼“萬世一系”,想要贏得尊重大約是不可能的。

◇ 虛君實相,君主立憲

當然,“萬世一系”這個想法,不獨英國王室有,中國的皇帝們也有。但衆所周知,自秦以來,中國的所謂“大一統王朝”最長不過唐朝兩百八十九年(這其中有將近一半的時間是皇帝沒啥存在感的中晚唐),離萬世一系差得遠。

 幻想大權獨攬,萬世一系的趙政一家啥下場,這裏就不贅述了

這就牽涉到一個權力的分配問題了。概言之,“大權獨攬”和“萬世一系”不可兼得,因爲權力本身的定義在於“對人行爲的合法支配能力”,只要這個能力在,那麼就一定會有人在這樣的權力下不滿,而且,這樣的權力一定會產生後果,那麼總得有人對這樣的權力負責。

而把這些都搞定這需要非常高超的政治智慧,當然,可能有個別居高位者有這個能力,但一個家族一代代傳承下來,怎麼指望每一代都能如此呢?何況前一代的政治遺產隨着時間推移可能變成負債,幾代之後要不要推翻前朝先帝的決定呢?這其實都是不可解決的問題,而且時間越久越無解。

所以,掌握權力的一定不可以萬世一系,必須得定期更換,如此一來,君主就不能握有實權。

這個觀點在現在看不新鮮,但並不是每個地方的人都能悟到這裏。而英國人早早明白這個,那是因爲他們實行的是非常原教旨的封建制(關於封建,參見:正本清源:秦以後的中國,到底是不是封建社會?| 循跡曉講),在這種情況下國王的權力是被貴族約束的,而且還有成文的《大憲章》約束國王權力——順便說一句,從來沒有什麼有限權力和無限權力,有的只是“權力是否和責任匹配”,所謂“無限權力”,也無非是任性的權力不用負責罷了。


 1215年,國王簽署了《大憲章》

在這個意義上講,被砍頭的可憐蟲查理一世,放中國歷史上簡直是比秦皇漢武還要英明的賢明君主了,但他壞了規矩,徵稅不通過議會,還想去議會抓人,這就必須負責,國王陛下也的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再到後來,斯圖亞特王朝復辟之後,歷經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的統治,那會兒的英國王室比現在的權力大得多,詹姆斯二世胡搞亂搞,甚至想讓天主教在英國佔據統治地位,這絕對不行(關於歐洲宗教這是另一個大話題,這裏地方太小寫不下了)。那怎麼辦?總不能學克倫威爾,砍了查理二世再找個護國公第二吧。

於是,議會迎來跟英國王室沾親帶故的荷蘭奧蘭治親王威廉,讓他當英國國王,但這並不是說,威廉來了就是大救星,誰知道你威廉現在裝孫子,以後會怎麼樣呢?必須通過法律的形式強化議會的權力,這就有了1689年的《權利法案》。

 國王的權力進一步得到限制

說起來,這部權利法案處處讀起來都很像一百年後美利堅的《獨立宣言》,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摘錄幾條:國王不得干涉法律;和平時期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維持常備軍;非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徵稅;人民有向國王請願的權利;人民有配帶武器以用以自衛的權利;人民有選舉議會議員的權利;國王不得干涉議會的言論自由;人民有不遭受殘酷與非常懲罰的自由;人民有在未審判的情況下不被課罰金的自由;國王必須定期召開議會;......

那這樣的國王當着有什麼意思呢?其實也還是有的,如此一來,虛君實相,保一個萬世一系,這不是挺好的麼?

英國人早早就明白的事情,東方古國的統治者卻很晚很晚才明白,當大清準備玩立憲的時候,看上去真的要把權力交給內閣,卻又捨不得放手,搞了個皇族內閣,於是大清遭到萬人唾棄,活該完蛋——如此比較起來,能真正做到虛君實相,這樣的王室並不很多,而英國王室作爲其中翹楚,當然值得尊敬。

◇ 用生命當好吉祥物

這麼一來,英國王室還能有啥,不就是個吉祥物麼,那這樣的吉祥物,是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當”啊,其實還真不是。

首先,再怎麼着王室也是貴族,各種貴族的繁文縟節,以及時刻要曝光的生活,看看黛安娜王妃和凱特王妃,就知道這“吉祥物”,絕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當的”。

而且,權力雖然沒了,但有話講“國不可一日無君”,這話的意思是一個國家不能沒有名義上的領導人,所以在很多時候,英國王室,那是要作爲國家象徵,團結民衆的。這個活要是幹不好,那就等着被千夫所指吧。

 喬治五世和尼古拉二世的結局截然不同

說起來,英國王室也不是沒有黑歷史,比如說漢諾威王朝跟德國那可是沾親帶故,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被德國逼得差點亡國,那你這個德國血統是不是得出面解釋清楚啊?所以,1917年,時任英國國王喬治五世不得不出面跟國民澄清,說我們跟德國沒關係啊,爲此還把姓氏改了,喬治五世原先姓的是薩克森-科堡-哥達,德意志氣息滿滿,而此時英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你讓一個姓德國姓的人當國王,這無論如何都不行,於是喬治五世選擇順應民意,做出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把姓氏改成溫莎,從此跟德國一刀兩斷。

這麼一來,他獲得了民衆的愛戴。這還不算,喬治五世封存王室酒窖,天天到前線慰問傷員,這給他贏來了極高的人望,而且沒準兒還救了他一命——一戰之後許多皇冠落地,什麼哈布斯堡,霍亨佐倫,羅曼諾夫,都成了歷史的塵埃,想想沙皇羅曼諾夫王朝的尼古拉二世到後來什麼下場,同爲國王,喬治五世能夠深孚衆望,不做革命之想,實在是大不易也——誰說吉祥物好當的?

到了二戰前,英國王室的聲望又不好了。

 愛德華八世在納粹軍官的簇擁下

那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醉心於納粹學說,甚至跟希特勒西姆萊眉來眼去,眼看納粹德國要對英國動手,愛德華八世雖然退位,但你跟敵人如此親密這怎麼解釋?

這給英國王室帶來了恥辱,而二戰期間,英國王室也在身體力行,洗刷這個恥辱,國王喬治六世親自走上街頭慰問民衆,而剛剛去世的老太太伊麗莎白,那時候還很年輕,自願當護士和汽車修理兵,還給防空部隊打探照燈。

 喬治六世夫婦在轟炸後一片狼藉的廢墟里慰問民衆

王室如此,英國在二戰中也就沒有理由對他們不尊重,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還得是用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哪怕是吉祥物,也得全心全意用生命去演好。

◇ 結語

凡此種種,英國王室能獲得民衆的尊重和擁戴,絕不是偶然的。如今老太太伊麗莎白去世,很多人自發地喊出“上帝保佑女王”,這絕對是肺腑之言——只要女王的繼任者不胡來,認真地履行王室成員的職責,這個英國的王室,也還是能夠萬世一系,國祚綿長的。

*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公衆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配圖源於網絡,若有侵權,後臺聯繫刪除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