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主講:謝承匯

策劃:謝承匯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3300字 閱讀約10分鐘

在之前節目裏我講了西書七千部來華這件事(詳情參見:七千西書入華:大明爲何錯過了“天下無敵”的機會?| 循跡曉講),中國第一次錯失了追趕歐洲的機會。

有朋友留言問我,爲什麼沒總結萬曆皇帝態度對這事兒的影響?如果萬曆皇帝稍微開明一些,是不是中國就有可能抓住機會了呢?歷史不容假設,不過就我自己的觀點來看,我覺得夠嗆。畢竟皇帝喜歡歐洲科技文化的事兒也不是沒有,甚至還有皇帝認真學習歐洲科技文化,也沒見中國追上歐洲。

這位皇帝就是“千古一帝”康熙。這件事也被有些學者稱爲“中國第二次錯過追趕歐洲的機會要說康熙帝跟歐洲先進科學文化的淵源,還得把時間往前倒一下,得從西書七千部來華事件後開始講起。

萬曆皇帝在禁止天主教傳播之後沒幾年就去世了。他去世之後,雖然大環境仍然不利於歐洲文化在中國傳播,但畢竟稍有改觀。荷蘭人在1622年攻打澳門,被葡明聯軍擊敗了。在這場戰鬥中,傳教士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中有人精通彈道學,指揮炮兵給荷蘭人重創。荷蘭人被迫撤退。

◇ 正在炮擊澳門的荷蘭戰艦

經此一役,傳教士會的西洋技術大放異彩,傳教士也再次得到明朝重視。

當時的天啓帝朱由校,讓傳教士進北京傳授西洋技術。其中有個傳教士就是日後鼎鼎大名的湯若望。來自德國科隆的湯若望也是繼利瑪竇之後最成功的傳教士。他覲見皇帝之後,表演了一把推算月食的能力。

◇ 湯若望畫像

在上期文章中講了,當年這種推算天象的能力是可以關係到王朝命運的大問題。天啓皇帝立刻把湯若望封爲欽天監的負責人,並讓他造了不少大炮。雖然他只是個傳教士,對大炮不算精通,但那點兒水平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已經是相當先進了。

不過,湯若望剛得到大明王朝的重視,明朝就滅亡了。清朝入關後,把湯若望這種有手藝的前朝舊部留了下來,接着爲大清服務。湯若望也不負衆望,很快得到多爾袞和順治帝的重視,在欽天監幹了幾十年。

不過好景不長,順治皇帝駕崩之後,8歲的康熙登基。康熙即位之初,朝政由四大輔政大臣(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主持。鰲拜又稱爲首輔大臣,把持朝政。

◇ 鰲拜畫像

鰲拜武將出身,信奉快馬彎刀,對歐洲科學不屑一顧。他身邊圍繞一批狗腿子,其中有個叫楊光先的人,一直覬覦欽天監的職位。他藉口湯若望曆法有問題,導致順治皇帝英年早逝。這理由現在看來簡直不值一駁,但在當年,這可是一行大罪。73歲的湯若望和他手下的傳教士南懷仁,以及欽天監的其他官員被判凌遲處死。

好巧不巧,就在行刑前,京城發生大地震,天上還下了流星雨。這在當年也屬於老天示警的範圍。朝中反對鰲拜的大臣藉機給湯若望這幫人伸冤,最後就連孝莊太皇太后都出來表示湯若望這些人殺不得。最後鰲拜不得不讓步,湯若望南懷仁被釋放,不過其他欽天監官員沒能逃過一劫。

經此事件後,沒多久,湯若望就去世了。南懷仁被封爲欽天監副監,在楊光先手下當差。

◇ 楊光先畫像

又過了幾年,康熙除鰲拜,曾經鰲拜身邊的狗腿子也要被清算。南懷仁利用這個機會,向康熙皇帝上書,說楊光先水平太差,不能勝任欽天監長官這個職位。楊光先不服,倆人約定比賽預測太陽的位置,以此來看誰的水平高。這裏解釋一下,楊光先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對自然科學的認知水平跟歐洲最先進的科學相比,那簡直不值一提。

在這次比賽中,楊光先理所應當的輸給南懷仁。失去了欽天監長官這個職位。南懷仁在中國也生活了太多年,是個中國通,知道政治怎麼玩。見楊光先失了勢,再次上書康熙皇帝,說楊光先是鰲拜的狗腿子,之前陷害忠良,應該被嚴懲。

◇ 南懷仁畫像

康熙皇帝還是很有政治家頭腦的,他知道鰲拜餘黨的清算不能擴大化,只是把楊光先罷了官,遣送回家了。同時,康熙對南懷仁乃至歐洲先進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根據南懷仁的記載,16歲的康熙皇帝非常喜歡歐洲的科學,每天都要花至少兩個小時學習代數、天文、幾何等學科。而且康熙不是簡單瞭解,必須弄明白每個公式定理是什麼意思,怎麼來的,能幹嘛用。康熙特別認真,反覆練習、刷題,畫圖,不懂就問,每次上完課還得把南懷仁的講稿拿回去複習,還主動要求南懷仁給他留作業。簡直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 康熙御批的《幾何原本》

南懷仁回憶,康熙的天文幾何成績非常好,不過代數差點兒意思。因爲康熙不能理解爲什麼要設x是未知數,爲什麼一個未知數要出現在等式裏。

其實我個人覺得,南懷仁對康熙的記錄多少有些感情色彩,畢竟康熙對他有知遇之恩,南懷仁又是個中國通,自然瞭解評價皇帝要吹捧的道理。

不過康熙的科學水平還是比當時其他人高出一大截。有一次,康熙去南京視察,有個叫李光地的大臣隨行。到了南京,康熙跟李光地一起上了南京天象臺。康熙就問李光地:你認識星象麼?李光地說略知一二。康熙又問,那個是老人星麼?李光地回答:根據古書記在,老人星見,天下太平。康熙怒道:呸,老人星本來就是北京看不見,南京看得見的一顆星星。你要再往南走,到了閩南地區,別說老人星了,南極星也看得見。給李光地嚇壞了,趕緊磕頭認罪。

◇ 康熙從傳教士這學來的知識全用在PUA員工上了

康熙這話說的對,老人星確實北京看不見,南京看得見。至於南極星,我國只有南方地區,在秋分的時候可能看得見。且一閃而逝,極難見到。正由於十分罕見,古人把南極星的出現看成是祥瑞的象徵。

至於康熙爲什麼這麼說,主要原因是他想打擊大臣,尤其是漢族大臣。李光地是文壇領袖,漢族大臣的精神支柱。結合有清一代的滿漢之爭,您就明白了。

不過康熙學習西洋科學的重要目的正是這樣,說白了就是滿足一下虛榮心。比如康熙經常把官員叫來,就爲了看看他推算太陽位置的準確性。這幫官員一大早就來到皇宮,也沒正事兒,就陪着康熙有一搭無一搭聊天。到了中午,康熙對大家說:看,太陽就在這個位置,我算的準不準。所有大臣趕緊跪下,稱讚康熙是個天才。

◇ 路易十四在科爾伯的陪同下參觀皇家科學院

除此之外,康熙聽說法王路易十四把法國科學院建成了當時歐洲最先進的科學院,路易十四自稱太陽王。康熙一聽,也要在大清建立科學院。

於是乎在暢春園旁邊,建立了蒙養齋算學館,這個算學館是研究西方數學的部門。注意,這裏研究的是數學,中國傳統的九章算術是算學,只是數學的一個小小的分支。

只可惜,科學在中國傳統社會有些水土不服。本來挺好的東西,也都變了味。

算學館剛建立,就捲入官場的種種鬥爭,成爲一個官僚機構,跟科學院毫無關係。算學館的領導是康熙的三兒子胤祉,他先是拉攏一批不懂科學的人來算學館工作,只爲給自己爭奪皇位增加一些力量。康熙死後,四爺胤禛登基。他跟三哥胤祉不對付,就把算學館關了,中國人下一次接觸到西方科學,就要到一百多年後的鴉片戰爭了。

這也是中國第二次失去追趕歐洲先進文化的機會。前面我也說了,康熙對科學的態度屬於個人愛好,並沒有深刻領會什麼是科學。在他看來,他所學的天文、幾何、音樂等等,要麼是自己炫技,要麼就是攀比“法國有,我也得有,路易是太陽王,我更得比太陽更光輝燦爛”,要麼是打擊大臣的工具,或者用作其他政治需要。

事實上,我們自古以來就缺少科學誕生的文化土壤。從古埃及、古巴比倫再到古印度,這些古老的文明都發展出了當時先進的科技。很可惜,他們都沒有再進一步孕育出——科學。即便康熙帝的子子孫孫和他一樣愛好西方先進知識和技術,也只能作爲帝王權謀和厚黑學的附庸,在無休止的內鬥中耗幹自己的生命。


那爲何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古希臘,是個例外呢?

最後,給大家講個小故事,有一天,歐幾里得的一個學生問他:老師,我學習幾何學有啥用?歐幾里得十分憤怒:“你趕緊走吧,居然想跟我學有用的學問,誰不知道我的學問是完全無用的!”

◇ “這老頭在紙上畫什麼鬼畫符?這玩意能當飯喫嗎?”

從功利人的角度來看,人類的好奇心、想象力、邏輯思辨都是沒有用的。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很多終極問題能讓人吐血,比如:“這東西有什麼用?”“這玩意兒能當飯喫嗎?”,“你看這麼閒書,考試能多考幾分?”等等。

能問出這些終極問題的,差不多是一種被馴服後精明且短視的物種。因此,在這些物種眼裏,幾何學、物理學、天文學、邏輯學、哲學這些勞什子,如果沒有實際用處,爲什麼要學?爲什麼花心思研究?也就不奇怪了。

可惜啊,正是這些在被馴化的功利人眼中“沒什麼卵用”的東西,重塑了人類文明。



*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公衆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配圖源於網絡,若有侵權,後臺聯繫刪除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