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主講:賽艇隊長

策劃:賽艇隊長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2700字 閱讀約7分鐘

最近,一直以來標榜自己質優價高的某大牌冰淇淋因爲高溫下不化引起網友熱議,還被網友起了個外號——“雪糕刺客”(指那些隱藏在冰櫃裏面,看着其貌不揚的雪糕,但當你拿去付錢的時候會用它的價格刺你一下的雪糕。)。

◇ 甚至用高溫噴槍燒都燒不化

不過,這次上熱搜並沒有帶來好評,反而帶來了無盡的質疑,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定它其實不值這個價。

話說,有“雪糕刺客”就有“雪糕衛士”,光明冷飲前些年從超市下架,原因是價格便宜利太薄。原來光明家的冷飲原來已經17年沒漲過價,並且大部分產品售價都控制在了3元以內,鹽水冰棒等產品甚至一直是虧本在賣。而光明冷飲的生產商上海益民食品一廠對此的回應竟然是:“作爲民族品牌,必須更多考慮消費者的感情因素。”

毫無疑問,在國產冰激凌領域光明牌是墜好滴

毫無疑問,這種廠家的姿勢水平就是高,光明不漲價固然良心,但消費者們可不願意讓良心企業就此倒閉,於是大家紛紛求着光明冷飲漲價,甚至還登上了熱搜,一時成爲奇觀。

不過在我眼裏,要是論價錢的話真正的“雪糕刺客當屬二戰中美軍喫的冰淇淋,無論是生產成本還是價值,都要遠超過現在的“雪糕刺客八條街,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冰淇淋這東西剛誕生的時候就不是一般人能喫的,歷史上有記載冰激凌的發明是在1533年的意大利,當時被稱爲“奶冰”。

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的德·凱瑟琳嫁給法王亨利二世當往後,就把“奶冰”祕方帶到了法國。後來,這個祕方又傳到了英國,英國對“奶冰”加以改進,並且改了名字叫做“冰淇淋”,17世紀,冰淇淋被傳到了美洲大陸。

◇ 當時,冰淇淋完全依賴人工製作,原料昂貴,加工難度大,所以,產量很少。在當時的歐洲,這種解暑美味只有皇室貴族纔有資格享用。

冰淇淋誕生的幾百年裏一直是奢侈品,畢竟那個時候沒有製冷機,只能地窖存冰,有條件喫冰淇淋的都是富貴人家。

即便到了工業時代,冰淇淋也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因爲冰箱、奶油都是高端產品,二戰爆發後由於一切都要先考慮前線,民衆的生活只能實行配給制,英國甚至因爲糖和奶油缺乏只能用胡蘿蔔當成冰淇淋騙小孩子,真正能保證冰淇淋成爲普通人的日常甜點的只有美國。

◇ 即便是現在,冰淇淋依然是美帝人民的日常剛需,圖爲美帝超市裏的457ml的哈根達斯冰淇淋,售價9.49美元,大概1美元能買48ml冰淇淋,在一些促銷打折超市,這種哈根達斯的冰淇淋更便宜

◇ 某購物平臺上的哈根達斯100ml/杯,大概要36元軟妹幣,大概1元軟妹幣能買2.7ml冰淇淋

美國人不光是能喫,還最早就把它帶進軍隊。衆所周知,歐洲各國的海軍都是由私掠船也就是國營海盜轉化而來,也大多保留了配發朗姆酒的習慣,但美國海軍在1862年就取消了朗姆酒配給,1914年更是在海軍中頒佈禁酒令,酒精的禁止當然讓官兵感到不滿,而海軍高層早早就注意到了冰淇淋能替代酒精,起到恢復士氣和穩定軍心的作用。

於是一戰之後,美軍新建的正規航母和戰列艦基本都裝備了冰淇淋機,而巡洋艦和驅逐艦因爲體量不夠大沒有安裝。對於太平洋上作戰的士兵來說,沒什麼能比在戰鬥間隙喫上幾口冰淇淋更解壓的,因此每當發放冰淇淋時,艦船上都會排起長隊。

◇ 正在享用冰淇淋的美軍士兵

據說有一次在新澤西號戰列艦上,有幾個初來乍到的軍官仗着自己的身份,在冰淇淋機面前插隊,這時候水兵隊伍中傳出來一聲暴喝“滾到後面去排隊”,軍官剛要發作,卻發現剛纔罵街的是第三艦隊司令哈爾西上將,他老人家也在水兵隊伍裏排隊,可以說在冰淇淋面前,美軍上下是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

美國的水兵大部分是平民階層出身,在家裏喫不到這麼好喫的東西,軍艦上也只能每天供應這一點,那麼只要自己有機會就一定要喫個痛快。

◇ 喫冰淇淋也要排隊

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戰,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因爲傷勢過重,艦長下令棄艦,然而此時水兵們不是去跳水逃生,而是跑到冰淇淋櫃子前,砸開門鎖抱着冰桶開始啃,直到酒足飯飽之後纔去逃生。

當然了,只有大型軍艦纔有這種福利,像中小型軍艦隻能想辦法跟大型軍艦進行“喫拿卡要”,馬里亞納海戰中, 當時有艘航母上的艦載機飛行員大量被擊落,而救援力量又相當匱乏,不及時救援的話他們很快就會被凍死在海里。情急之下,有人想出了一個絕妙的點子:用航母上的冰淇淋做懸賞,讓小型艦船幫忙撈人,救起一名飛行員至少給20加侖冰淇淋。

此政策一出,馬上在艦隊中引起軒然大波,一時間戰場上幾乎所有的驅逐艦、巡洋艦都開始不分晝夜的瘋狂撈人,大批飛行員因此獲救。不過,美軍的王牌飛行員威廉·理查德·凱恩卻遲遲沒有消息。

◇ 美軍水兵在喫冰淇淋

直到當天深夜艦長几乎絕望時,一艘驅逐艦緩緩靠近,用探照燈打出摩爾斯電碼詢問:凱恩值多少冰淇淋?航空母艦立刻對他開出價碼,但驅逐艦嫌低說凱恩是王牌飛行員,不能跟一般的飛行員一樣,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最終這艘驅逐艦得到了最大的一筆獎勵:95加侖冰淇淋。

當然,靠撈人換取冰淇淋,顯然還是遠遠不夠的,面對巨大的需求缺口,美國海軍乾脆決定專門搞出一艘船“石英”號,來給官兵提供冰淇淋,這艘船是從陸軍租用來的混凝土駁船,被拆掉動力系統,加裝柴油機加班加點的造冰淇淋,平均每7分鐘就能生產10加侖冰淇淋,還能儲存兩千加侖的成品。

 石英號冰淇淋廠

陸軍聽說後馬上上門責罵海軍不地道,要麼把冰淇淋分給自己,要麼收回這艘船,最後海軍只能同意送出一部分給前線的陸軍喫,這纔算化解了一場風波。陸軍喫了一段時間後二戰就結束了,戰後它被拉到十字路口現場用作核爆試驗,在證明無輻射殘留後被拖到加拿大鮑威爾河口充作防波堤使用,至今船體尚存。

和美國海軍相比,其他軍種的冰淇淋供應就要差一些了。

倒不是因爲得不到冰淇淋機,而是因爲地面部隊人數衆多,同時他們也沒辦法讓專門的冰淇淋設備一起跟隨軍隊機動。不過,太平洋戰區的海軍陸戰隊122飛行中隊,發明了一種製作冰淇淋的好辦法:就是把戰機的副油箱拆下來,沖刷乾淨之後倒滿牛奶、黃油、其他佐料,副油箱後面安裝一個螺旋槳。

 正在往副油箱灌注冰淇淋原料

然後飛行員駕駛着飛機升到萬米高空,副油箱上的螺旋槳在天上一轉起到攪拌作用,副油箱裏的各種食材在低溫環境下攪到一起,實際上也就是一種低配版的冰淇淋了。

本來一開始這只是中隊內部的祕密,不過有一次操作不當,副油箱脫落掉到友軍陣地,自此所有部隊就都學會了這一方法。

那些沒有飛機的地面部隊也有自己的土辦法,坦克部隊爲了鼓舞士兵們的士氣,給加裝了一個掛件,這個掛件用的是給發動機降溫的製冷劑對着牛奶箱子吹,吹一會兒裏邊的牛奶就凍上了,不過這種辦法有一個缺陷,就是吹出來的冰淇淋味道不正,總是有那麼一股潤滑油味,但戰場上特殊環境,也就顧不得那麼多味了。

這麼一看,無論是製造成本,還是能跟海軍飛行員用來等價交換的價值,這些冰淇淋都能算得上天價,比現在市場上那些雪糕刺客高到不知道哪裏去了。

◇ 1945年,一名美國海軍飛行員正在享用冰淇淋

◇ 1944年,美軍士兵在巴黎聖母院前購買冰淇淋

◇ 圖爲1945年,中國飛行員品嚐冰淇淋

其實二戰中不光美國,日本也有自己的冰淇淋船,大和號戰列艦就有自己的冰淇淋機,而且用料還很講究,用的是神戶六甲山農場的優質牛乳,海軍的兩艘運輸船“間宮”和“伊糧湖”也有生產冰淇淋的能力,只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這兩艘船都忙着送軍事物資,既然就顧不上生產冰淇淋了。

講到這裏,還是要提那句爛了大街的話,後勤保障是第一生產力,當美軍想辦法給前線喫冰淇淋時,可能很多人會嘲笑他們少爺兵不喫苦,實際上在真正戰場上,一份冰淇淋真的對士氣有極大的提升作用。士兵們有理由相信,連冰淇淋都管夠,我的傷殘保證金陣亡撫卹金肯定能給足吧,彈藥也沒問題吧。既然彈藥充足,後續善後工作也做的到位,士兵們纔可以一門心思只想打仗,那這支軍隊又有什麼理由戰鬥力不足?

*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公衆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配圖源於網絡,若有侵權,後臺聯繫刪除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