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電覈准開始提速,今年以來已覈准五個核電項目,共計十臺核電機組。

9月14日,據央視新聞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爲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促進綠色發展,決定覈准福建漳州二期和廣東廉江一期核電項目,要求確保絕對安全。

今年4月,中國已覈准三個核電項目、共計六臺機組。至此,今年中國覈准的核電機組達十臺。今年也成爲自福島核事故以來中國核電項目覈准最多的一年。

據界面新聞了解,核電機組從覈准到建成的週期一般爲56-60個月,一臺核電機組投資額約200億元,十臺機組預計總投資約2000億元。

福建漳州二期和廣東廉江一期核電項目分別隸屬於中核集團和國家電投集團,分別建設兩臺核電機組。

福建漳州核電項目共規劃六臺機組,分期建設,採用自主三代華龍一號技術。其中一期項目兩臺機組在2019年獲批,2019年10月16日首臺機組開工。

中國核電(601985.SH)公告稱,福建漳州二期3、4號機組業主單位爲該公司控股的中核國電漳州能源有限公司,單臺機組額定電功率爲121.2萬千瓦。目前,項目現場正在穩妥有序推進開工前各項準備工作。

廣東廉江核電屬於新開發的核電廠址,一期工程包括兩臺機組,單機容量125萬千瓦,使用CAP1000三代核電技術,投資約400億元。該項目由國家電投集團全資控股的國核湛江核電有限公司開發。

今年4月,國常會已覈准浙江三門二期兩臺機組、山東海陽二期核電項目兩臺機組,以及陸豐5、6號機組,這三個項目分別隸屬於中核集團、國家電投集團和中國廣核集團。

其中,三門核電二期和海陽核電二期覈准的四臺核電機組,採用國產化CAP1000技術,陸豐核電5、6號兩臺核電機組採用華龍一號技術。

上述三個核電項目分別於今年6月、7月、9月開工,至今全部進入建設階段。

CAP1000是在AP1000基礎之上,進行了吸收消化與國產化技術設計。AP1000是美國西屋電氣公司開發的的非能動百萬千瓦級壓水堆,爲第三代核電技術。

華龍一號是由中核集團和中國廣核集團合作研發設計的先進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被稱爲“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路線”。

2019年以來,中國新批准的核電機組均採用三代以上技術,三代技術已成爲中國核電主力。其中,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提速。

2011年日本發生福島核事故後,中國政府一度暫停了新增核電項目審批,直到2012年12月才覈准江蘇田灣核電二期工程。此後兩年多,再無新項目獲批。

2015年,中國重新放開核電審批,當年共覈准八臺核電機組,之後再次進入停滯期,2016-2018年未有新項目通過審批。

2019年,中國核電審批再次重啓,2019-2021年分別覈准核電機組四臺、四臺、五臺。

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近十年首次明確提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明確了核電在中國能源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當4月,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張廷克在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上表示,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有望按照每年6-8臺的核準節奏實現規模化發展。

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已成爲2022年核電發展的主基調。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明確,要安全穩妥推動沿海核電建設,建設一批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基地;建成華龍一號、國和一號、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積極有序推進沿海三代核電建設。

山東、海南、遼寧、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省將核電列入當地“十四五”發展規劃。

8月29日,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提出,通過5-8年時間,電力裝備供給結構顯著改善,核電裝備滿足7000萬千瓦裝機需求,進一步加快三代核電的批量化,加速四代核電裝備研發應用。

核電項目加速開工,除了利好核電開發公司外,也將利好上游核電設備、燃料以及核電建設公司等。

核電產業鏈可分爲核電站建設、核電站運營、核燃料供應以及核廢料處理等環節。其中,核電站建設流程主要包括核電設計、核電設備製造、土建施工與設備安裝、調試等流程。

核燃料主要上市公司包括東方鋯業(002167.SZ)、西部材料(002149.SZ);核電設備相關上市公包括爲臺海核電(002366.SZ)、江蘇神通(002438.SZ)、中核科技(000777.SZ)、東方電氣(600875.SH)、上海電氣(601727.SH)、海陸重工(002255.SZ)等。

下游核電站建設及運營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國核建(601611.SH)、中國核電、中國廣核(003816.SZ)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