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兩輪電動車(電瓶車),雅迪和愛瑪知名度最高。

雅迪是行業老大,愛瑪是曾經的行業老大。最近兩年,雅迪增長一直快於愛瑪,再加上雅迪本身規模最大,兩者的營收差額拉大到了百億元。

但就在今年上半年,愛瑪科技(603529.SH)營收和淨利潤的增速反超雅迪控股(1585.HK),增長的數額同樣高於雅迪。

雖然想彌補百億元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愛瑪科技自去年上市以來,不斷建設產能、擴充營銷渠道,正試圖縮小與雅迪之間的差距。

愛瑪和雅迪均是在2004年前後佈局電動自行車業務。到2010年時,愛瑪的年銷量是220萬臺,雅迪的年銷量是200萬臺左右,當時愛瑪市場份額第一。雅迪在2016年上市,之後便迅速拓展銷售渠道,同時掀起價格戰,規模開始超過愛瑪。

從上圖數據可以看出,兩者在2019年之前差距並不大,真正的改變是2020年之後。2020年初爆發的疫情,使得大量人羣出行方式從公共交通轉移至私人出行工具,給電動自行車行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會。同時,電動自行車新國標自2019年4月開始實施,後續也迎來一波換車潮。

雅迪抓住這一機遇迅速佔領市場,2020年營收增速超過60%,而同期愛瑪營收增速只有23.8%。2021年,雅迪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增速是愛瑪的兩倍。

雅迪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將營收從120億元提升至270億元,和愛瑪的營收差距由16億元擴大至116億元,利潤也已經是愛瑪的兩倍。

從電動兩輪車銷量上來看,也是這樣的趨勢。2018年和2019年時,愛瑪和雅迪的銷量僅相差幾十萬臺,但是2020年差距驟然拉開,當年雅迪銷量突破1000萬臺,比愛瑪多出300餘萬臺。2021年,雅迪電動兩輪車銷量比愛瑪多500餘萬臺。

財務上的各項數據,也反映出愛瑪和雅迪經營思路的差異。銷售費用方面,雅迪從2018年的5.8億元提升至2021年的12.8億元,用於擴大銷售渠道和門店數量、大量投放廣告提高知名度。這四年間,雅迪的門店數從9000家增長至28000家,分銷商從1824家增長至3353家。

同期,愛瑪的銷售費用一直在四五億元徘徊,沒有顯著增長。愛瑪沒有披露這幾年的門店數量,只披露了經銷商數量。從2018年到2021年,愛瑪經銷商由1831家變爲2000餘家,漲幅遠低於雅迪。

研發費用上,兩家企業都在逐年增加,但雅迪的漲幅和數額均大於愛瑪。反映到產品端,2020年,雅迪推出冠能系列電動車,擁有更高性能的電機和電池,後續又推出了一系列冠能產品。今年上半年,雅迪銷售的電動車中40%是冠能系列產品。

愛瑪在2021年才推出其“高端”系列產品“引擎MAX”,搭載了能量管理系統,提升整車的續航里程和電池的使命壽命。2021年,引擎MAX系列產品銷量佔愛瑪電動車總銷量的21.33%。

實際上,制約愛瑪快速發展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產能。根據愛瑪去年發佈的招股書,2018-2020三年間,其產能利用率分別爲94.89%、95.21%、99.08%。特別是在2020年,99%的產能利用率幾乎已經接近極限,即使能夠拓展渠道賣更多的車,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與之對比,雅迪2021年兩輪電動車的產能是1700萬臺,實際銷量是1386萬臺,產能仍有較大富餘。

今年上半年,雅迪營收150.51億元,同比增長13.50%;歸母淨利潤8.99億元,同比增長52.60%。單看雅迪,其表現已屬不錯,不過同行業的愛瑪增速更高。

愛瑪上半年營收94.38億元,同比增長29.08%;歸母淨利潤6.9億元,同比增長119.79%。

具體到增長數額,愛瑪也高於雅迪。上半年,雅迪營收上漲了16.8億元,愛瑪營收增加了21.26億元;雅迪歸母淨利潤增加了3.1億元,愛瑪歸母淨利潤增加了3.76億元。

其他幾家電動自行車企業,規模與雅迪和愛瑪相比差距較大。上半年小牛電動營收及利潤負增長,九號公司只有微幅增長,新日股份淨利潤增長較高主要是因爲基數很低。

愛瑪增長加速,或許與去年以來的擴張有關。愛瑪在財報中提到,線下渠道建設與升級是公司重點戰略,將持續推進渠道數量的拓展,實施渠道下沉策略,加強城市社區和鄉鎮的網點建設,增加終端店面數量。2021年愛瑪上市募集的資金中,有4.88億元用於終端店面營銷網絡升級。

截至2022年6月30日,愛瑪在全國共有約25000個門店。雅迪未披露今年最新的門店數量,去年底雅迪共有28000家門店,看上去兩者的門店數量差距正在縮小。

另外,愛瑪正在加緊產能建設,以緩解接近極限的產能利用率。2021年上市募集的資金中,大部分都投向了天津的電動自行車整車及配件加工製造項目,還有一部分投向江蘇的塑件噴塗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

2021年下半年,愛瑪又決定在重慶、台州、麗水三地新建基地,其中重慶基地計劃投資20億元建設愛瑪西南製造基地,達產後可年生產各類電動摩托車約300萬輛,實現年產值100億元。

2021年,愛瑪在華東地區的收入最高,佔到總收入的37.61%;在華北、華中、華南均佔到13%-16%;在西南地區的收入相對較低,佔到總收入的6.75%。重慶項目能否帶動西南地區的收入增長,同樣值得關注。

今年7月6日,愛瑪又發佈公告,計劃投資11.5億元在廣西貴港建設智慧出行產業園。緊接着7月11日,愛瑪公告擬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0億元,同樣也是用於擴產和升級營銷網絡。

近年來,隨着電動自行車新國標的出臺以及競爭秩序的優化,不少小規模企業退出市場,但行業競爭依然激烈,特別是雅迪、愛瑪、新日、小牛、九號等頭部企業之間的競爭。一方面,產品性能和科技化越來越被重視;另一方面,渠道和價格更加重要。

從價格上來講,2021年愛瑪電動車的價格略高於雅迪,其中電動自行車高出161元,電動摩托車高出368元。該價格非零售價,而是廠商取得實際收入的價格,經銷商會在此基礎上加價。

電動自行車新國標自2019年開始實施,目前仍處於過渡管理期。理論上,過渡期滿後超標電動自行車將不得再上路行駛。一些地方政府已經制定電動自行車管理政策,一般將過渡期設置爲5年,未來幾年消費者仍有一定的替換新國標車的需求。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雅迪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66億元,愛瑪是44億元,短期內兩家企業都“不差錢”。愛瑪正在快速拓展銷售渠道及擴大產能,雅迪也在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現有車型性能。

從大環境上看,個人出行方式的改變,讓自行車、兩輪電動車市場規模都迎來了持續擴張的趨勢。雅迪愛瑪你追我趕勢頭正猛,面對下半場,還要拼誰的後勁兒更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