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1+1”系列發佈採訪活動的第12場新聞發佈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成效。

━━━━━

已有29個省份啓動高考綜合改革

全國統一命題省份已達27個

截至目前,教育部已陸續出臺了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加強和改進綜合素質評價、規範高考加分、實施強基計劃、推進高職分類考試、改革藝術體育考試招生等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配套政策,分五批指導29個省(區、市)啓動了高考綜合改革。

前三批14個省份(第一批爲上海、浙江;第二批爲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第三批爲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的新高考已平穩落地。第四批7省區(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廣西、貴州、甘肅)的新高考將於2024年落地,第五批8省區(山西、內蒙古、河南、四川、雲南、陝西、青海、寧夏)的新高考將於2025年落地。

各地結合實際制定改革實施方案並有序組織實施,形成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與此同時,通過深化考試內容改革,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不斷強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起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進一步強化了高考的育人功能與積極導向作用。加強教考銜接,提高命題質量,注重夯實基礎,着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關鍵能力。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目前已達到27個。

━━━━━

高考改革還需要進一步鞏固和深化

目前,高考改革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改革還需要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下一步,一方面,將堅定改革方向,堅持從有利於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科學選拔各類人才和維護社會公平出發,系統總結改革經驗和成功做法,及時跟蹤改革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完善改革措施,推動考試招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另一方面,將加強改革協同,進一步推進配套改革和基礎條件建設。指導有關省份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強化高中辦學條件和師資隊伍建設,提升考試機構的專業能力,爲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條件保障。

此外,還將嚴格規範管理,進一步健全考試招生公平保障機制。進一步紮緊制度的籠子,完善考試招生管理制度,全面加強事前事中事後的監管,切實維護招考公平公正。注重科學選才,進一步探索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方式。認真總結強基計劃等經驗做法,遵循特殊人才選拔規律,研究完善相關考試招生辦法,進一步暢通拔尖創新人才發展通道。

━━━━━

29個高考綜合改革省份

均已建成省級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

應高考綜合改革對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各地普遍制定出臺了選課走班實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有序實施的原則,指導普通高中學校制定選課走班指南,開發課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統,基本形成了規範有序、科學有效的選課走班運行機制。加強學生髮展指導,各地指導普通高中學校普遍建立了學生髮展指導制度,加強專兼結合的指導教師隊伍建設,並通過學科滲透、開設指導課程、舉辦專題講座、開展職業體驗等方式,積極開展生涯規劃教育,着力提高學生在選科選考、報考專業和未來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自主選擇能力。健全綜合素質評價,將德智體美勞五育要求全面納入綜合素質評價,並將評價檔案作爲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目前,29個高考綜合改革省份均已建成省級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有力保障了評價實施的規範性和便捷性。

規範學業水平考試,全面實施了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將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成績作爲學生畢業的重要依據,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成績作爲學生升學的重要依據。學業水平考試合格性考試統一安排在學期末,高一學生參加考試的科目原則上不超過4科,選擇性考試時間普遍安排在統一高考之後進行,防止出現考試次數過多、時間安排不合理、加重學生負擔等問題。

━━━━━

已取消5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逐步取消95類地方性加分項目

2015年、2019年,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按照“促進公平、規範管理、科學精準”的原則,先後開展了兩輪清理和規範高考加分工作,明確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蹟等五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指導各地減少地方性加分項目,進一步降低加分分值。目前,已取消5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逐步取消95類地方性加分項目。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少數民族加分更加精準。通過清理規範高考加分,實現了“大幅減少、嚴格控制”的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部署要求,全面從嚴治考,全面從嚴治招。加強制度建設,制定出臺《高校招生違規行爲處理暫行辦法》,提出並實施“30個不得”“八項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招生禁令。持續強化信息公開,嚴格落實招生信息“十公開”,建立部、省、高校和中學四級信息公開制度。配合公安部等部門嚴厲打擊涉考違法犯罪活動。積極推進高校藝術類專業和高水平運動隊考試招生改革,進一步加強規範管理,提高人才選拔質量。

━━━━━

今年秋季學期新課程新教材全面實施

2022年秋季學期,全國各省(區、市)已全面實施新課程新教材,進入高考綜合改革的29個省份均實現了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同步”。

2018年以來,教育部面向全國連續舉辦了18期新課程新教材國家級示範培訓班,採取線下線上培訓相結合,累計培訓校長和教師達47萬人次,同時部署各地組織開展了教師全員培訓,不斷提高校長課程實施領導力和教師教育教學能力。2020年,在全國遴選建立了33個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和99所示範校,各示範區校面向全國開展了150多次網絡公開教研活動,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

中央財政累計投入711.86億元

強化普通高中基礎條件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強化普通高中基礎條件保障,國家連續實施了普通高中改造計劃和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項目,中央財政累計投入711.86億元,帶動地方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了學校建設投入,顯著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選課走班教學創造了有利條件。十年來,普通高中校舍資源快速增加,2021年全國普通高中校舍建築面積達6.4億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2.2億平方米,增長52.38%。大班額比例大幅下降,全國普通高中56人及以上大班額比例由2012年的47.8%下降到2021年的4.81%,下降了43個百分點。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全面建立,2019年,國家首次制定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不低於1000元的撥款標準,截至目前,全國各省(區、市)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均已達到1000元以上的要求,有效保障了學校正常運轉。教師補充力度持續加大,普通高中專任教師總數大幅增加,由159.5萬人增加到202.83萬人,增長27.17%,生師比由2012年15.47∶1優化到目前的12.84∶1,有效緩解了高考綜合改革實施選課走班面臨的師資緊張問題。

下一步,教育部將圍繞深化高考綜合改革重點任務,深入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大力實施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深化辦學質量評價改革,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整體提升我國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爲到2035年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

95萬餘名學子通過“專項計劃”進入重點高校

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區域城鄉入學機會更加公平。持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每年從全國招生計劃增量中專門安排部分名額面向中西部地區和考生大省招生。持續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招生名額從2012年的1萬人增至2022年的13.1萬人,累計錄取學生95萬餘人,形成了保障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第三方評估顯示,專項計劃得到多方認可,高校滿意度爲80%,學生爲90%,地方爲100%。

━━━━━

高職分類招生大力推進

適應技術技能人才選拔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大力推進高職分類招考,形成了適合技術技能型人才選拔的考試評價模式。推動高職院校的考試招生與普通高校本科相對分開,採取“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評價方式。各地一般在每年春季安排舉行高職院校分類考試。

學生也可參加統一高考進入高職院校。在各地的大力推進下,分類考試已成爲學生升入高職院校的主渠道。全國每年通過分類考試錄取的考生已超過300萬,佔高職招生總量的60%以上。

━━━━━

“強基計劃”三年錄取1.8萬餘人

爲基礎學科儲備拔尖創新人才

2020年,在廣泛調研基礎上,教育部印發《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啓動實施“強基計劃”。“強基計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目前由39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哲學、歷史、古文字學等專業招生。推進“破五唯”教育評價改革,積極探索在招生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多維度評價。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小班化、導師制,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三年來,“強基計劃”共錄取新生1.8萬餘人,有關高校普遍反映,通過“強基計劃”確實選拔了一批對基礎學科研究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優秀學生。

━━━━━

爲國選才

高考體現三個主要轉變

十年來,高考改革體現了三個轉變,一是由考試評價工具到全面育人載體的轉變,二是由“解題”到“解決問題”的轉變,三是由“以綱定考”到“考教銜接”的轉變。

高考不斷強化考試的育人功能,緊扣時代脈搏,培養時代新人。彰顯五育並舉,引導全面發展。高考命題探索“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爲重、知識爲基”的綜合考查模式,不斷增強試題的應用性、探究性、開放性,把考查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不斷完善人才選拔標準和方式方法,服務高校招生和人才培養改革。注重學用結合,創設真實情境,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建構知識、培養能力、提升素養。

高考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與高中教育教學同向同行、同頻共振,逐步形成“招-考-教-學”良性互動、有機結合的一體化育人格局,引導教學回歸課標、迴歸課堂主渠道。

來源:教育部官網 央視新聞客戶端等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