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第21個年頭之際,上海合作組織迎來重要時刻。

外交部網站消息,9月14日至1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在撒馬爾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並應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統託卡耶夫、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邀請對兩國進行國事訪問。

新華社資料顯示,20多年來上海合作組織(下稱“上合組織”)不斷擴容,成員由最初的6國擴展到8國,分別爲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印度。此外,上合組織還擁有阿富汗、白俄羅斯、伊朗、蒙古國4個觀察員國和多個對話夥伴。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會長和振偉對此次上合組織的重要時刻非常關注。他認爲這次會議非常重要,不僅是疫情來所有成員國領導人的首次線下齊聚,會議的召開還恰逢俄烏衝突導致國際形勢發生鉅變之際。“無論是對上合組織未來工作的定調,還是領導人間的雙多邊會談,都會增加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的交流和往來,進一步促進雙方的合作。”和振偉如是告訴第一財經。

上合元素不僅限於地區安全

去年,恰逢上合組織成立20年。時任上合組織祕書長、烏茲別克斯坦前外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在線上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回憶道,當時(2001年前後)國際社會遇到了新的挑戰和威脅,三股勢力(分裂主義、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在中亞地區勢力猖獗,尤其是後來美國在阿富汗等地區的反恐戰爭規模也非常大,爲這個地區的安全穩定帶來了挑戰。“隨着上合組織在反恐方面取得的成效,我們得以安全和穩定,也深感是時候探索經貿在內其他領域的合作。”諾羅夫說,“經濟、投資和貿易的發展,能進一步夯實這個地區的安全和穩定。”

上合組織8個成員國領土總面積超過歐亞大陸的五分之三,人口占世界近一半,是當今世界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綜合性區域組織。成員國經濟總量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2.5%。也正是在去年,上合組織祕書處第一次聚焦這片東西方交匯中心的投資潛力,第一次在中國“組團”招商。

與上合組織成員國打交道多年,讓和振偉印象最深的還是2019年在中國山東青島落地的全國首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下稱“上合示範區”)。和振偉還清晰地記得當初參觀示範區的情景,“感覺硬件很不錯,但缺少‘上合元素’。”於是,從俄羅斯到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甚至上合組織觀察員國的白俄羅斯,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近年來組織了多場與上合組織成員的友城交流以及經貿洽談活動,向這些國家推介上合示範區。和振偉相信,只有相互瞭解,才能增進合作。

上合示範區管委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上合示範區完成對上合組織國家貿易額13億元,同比增長76.6%,上半年預計完成36億元,同比增長86%。現在,這一“上合示範區”已成爲地區重要的物流新樞紐,讓哈薩克斯坦等不臨海的上合組織國家有了關鍵“出海口”。

就在本月底,示範區內還將見證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和上合元素文化展示區的落成。據和振偉透露,爲進一步吸引上合成員國企業的進駐,屆時國際博覽中心內還將開設上合組織成員的國別館,集中展示具有這些國家特色和優勢的產品。

“面對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市場,上合成員國都興趣濃厚。”和振偉認爲,未來通過直銷、帶貨等新方式,這些國家對中國的出口將進一步加大,“在增加上合元素的同時,有助於上合組織成員利用示範區這一模式來發展本國的經濟,實現共贏。”

中亞經貿潛力遠未釋放

近年來,隨着中吉烏公路這一國際運輸大動脈的建成,旨在聯通塔吉克斯坦南北相隔鐵路的亞灣—瓦赫達特鐵路橋隧道的貫通,助力哈薩克斯坦直抵太平洋出海口的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的落地等,上合組織區域內初步形成涵蓋公路、油氣管線和鐵路的複合型基礎設施網絡,地區互聯互通水平持續提升。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專家預測,2025年(上合)成員國經濟總量佔全球GDP的比重有望上升至38%~40%。”諾羅夫說,“在經貿層面,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外貿總額已經超過6.3萬億美元。但成員之間的貿易額略超過3000億美元,僅佔6.3萬億美元的5%還不到,這不符合上合組織應有的經濟潛力。”他認爲,上合組織成員間的貿易比重將來需提升至30%,因此,在地區互聯互通水平持續提升的基礎上,上合組織成員間的合作潛力還有待釋放。

此前通過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明確規定了2035年前上合組織框架內的重要合作方向,包括貿易投資、銀行和金融合作、交通物流、工業、數字化、農業、能源、創新、區域發展、教育、旅遊和生態領域。

2016年,位於烏茲別克斯坦的中亞第一長隧道“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建成通車。中國企業憑藉強大的技術和產業能力,與當地需求的契合,不斷在這片土地上創造新的第一。

“居民有了新工作,財政有了新稅收,城市有了新生命……”在哈薩克斯坦南部城市扎納塔斯,由中國提供設備和投資的中亞最大風電場2021年竣工投產,讓這個一度沉寂的工業城鎮重新煥發生機。

除了大型基建,其實近年來已有不少中國企業走進上合組織成員國市場。

和振偉此前實地到訪過烏茲別克斯坦,他最直觀的感受便是那裏長達300多天的日照。“那裏特別適合光伏產業的發展。”他說道。目前,烏茲別克斯坦政府也在大力發展光伏產業,不僅出臺了長期規劃,也有一定的稅收優惠。“在清潔能源領域,中國有技術有資金優勢,上合組織成員有需求。”他特別看好雙方未來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

不僅僅是光伏,烏茲別克斯坦還素有“白金之國”之稱,棉花產量位居全球第六。烏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是“四金”,即黃金、“白金”(棉花)、“烏金”(石油)、“藍金”(天然氣)。“但是在紡織品方面,烏茲別克斯坦缺乏相關技術,而中國很多企業有富餘產能,也希望走出去,因此,也不失爲一個合作領域。”和振偉說道。

此前和振偉就瞭解到,有一家中國杭州的企業在烏茲別克斯坦投資建廠生產蠶絲被,“當地蠶絲資源豐富,但沒有相關技術。最早這家杭州企業選擇賣設備,後來發現賣設備利潤不高。於是索性在當地投資建廠,利用當地便宜的原材料、人工、電力,發揮優勢,大大提高產業的附加值。”此外,在烏茲別克斯坦錫爾河州,中烏鵬盛工業園爲當地創造了數千個就業崗位。

在哈薩克斯坦,中哈產能合作方興未艾。和振偉舉例道,哈薩克斯坦的葵花籽產量全球排名前列,西安愛菊糧油集團就已在當地投資建立葵花籽油企業,“在此之前他們只是將哈薩克斯坦的葵花籽大量出口,但這顯然不賺錢。後來愛菊糧油在當地生產葵花籽油,並把產品向中國出口,填補了中國葵花籽油的缺口。”

公開資料顯示,愛菊在哈投資項目可年壓榨油料30萬噸,加工麪粉30萬噸,種植面積30萬畝,推廣“訂單農業”種植150萬畝,短期可爲國內補充10萬至20萬噸/年的糧食缺口,爲國內休耕30萬至50萬畝土地,長期可達300萬至500萬畝以上。項目不僅爲哈薩克斯坦當地農民增收,還入選中哈55個產能合作項目清單。

對於中國企業出技術出資金、中亞國家出資源的合作模式,和振偉認爲,既解決了中亞國家的就業問題,又利用中國經驗完善加工製造業,是實實在在、互惠互利的合作。

除了雙方企業間實實在在的合作,走訪過中國多地的諾羅夫此前還對電商近年來在中國的發展印象深刻。他驚訝於諸如天貓、京東等平臺能夠把農產品,甚至都不用通過任何的中間環節直接在線上銷售,並且快速準時地到達消費者的餐桌上。他告訴第一財經,希望假以時日,中國的這些電商企業也能在中亞佈局,建立跨境電商平臺,通過這一新興的商業模式讓中亞地區的特色產品爲更多的中國消費者熟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