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魏中原

[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新能源汽車目前成了一個風口行業,吸引了大量技術、資本向這個行業集聚,加之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轉型升級方面的願望,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部分省市、地方確實存在着盲目投資和重複建設的情況。 ]

[ 最近16個交易日,寧德時代累計下跌25.6%,目前總市值爲10112億元,距離跌破萬億僅一步之遙。 ]

漲得越多,跌得越狠!

9月15日,光伏、電動車等熱門賽道均放量重挫,其中,光伏指數收跌6.52%,爲年內單日最大跌幅。而截至當日收盤,光伏指數的年漲幅已經變爲負數(-3.85%)。自8月17日以來,光伏指數見頂後便進入調整通道,目前已回吐7月以來的全部漲幅。

新能源汽車指數表現更爲慘淡,截至9月15日的年內跌幅已達14.68%。9月15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在部分省市、地方確實存在着盲目投資和重複建設的情況。

自4月末以來,A股市場新能源板塊一枝獨秀,是偏股型公募基金的“偏愛”。但隨着中報業績披露,業績兌現後,積累了大量獲利盤的新能源賽道進入調整階段,不少個股累計回撤幅度已超30%。

光伏板塊市值一月蒸發逾3500億

截至9月15日收盤,79只光伏股中,僅兩隻錄得漲幅,明冠新材(688560.SH)、高測股份(688556.SH)、帝爾激光(300776.SZ)、錦浪科技(300763.SZ)等十餘隻個股跌超10%。

事實上,自今年中報業績披露完畢後,兌現業績表現的光伏板塊就進入調整階段。8月末至9月初,光伏指數累計跌逾13%。

回顧今年光伏板塊的極致行情,4月27日~8月17日,光伏指數由年內最低點3021.81點,一路上漲至6175.08點,創歷史新高。區間累計漲幅翻番,股價翻番的光伏股屢見不鮮,遍地是200倍、300倍的“市夢率”。個股如固德威(688390.SH)、昱能科技(688348.SH)等光伏逆變器股實現了3~4倍的高漲幅。

經歷此次大跌後,光伏板塊總市值較一個月前已經蒸發約3500億元。Wind數據統計顯示,9月15日,79只光伏股總市值合計爲3.27萬億元,8月15日,這項數據爲3.62萬億元。

目前,已有不少前期漲幅高、漲速快的光伏股回撤超過30%。固德威、上能電氣愛康科技的最新收盤價較年內最高價,已經跌超30%。昨日大跌之前,明冠新材、高測股份兩隻光伏材料、設備“新貴”的年漲幅均超70%,這兩隻股15日分別收跌13.9%、12.37%。

機構資金是本輪光伏行情的主推手,尤其是偏股型公募基金對光伏板塊的抱團。但伴隨估值快速拔高、中報業績兌現,市場資金對高估值的新能源板塊出現明顯分歧。

從資金流向來看,基金調倉換股尤爲明顯,隆基綠能(601012.SH)、寧德時代(300750.SZ)、陽光電源(300274.SZ)、捷佳偉創(300724.SZ)、TCL中環(002129.SZ)等基金重倉股連續兩日遭主力資金淨賣出超100億。

在某華東地區私募人士看來,光伏大跌雖有外因擾動的關係,更多還是由於資金抱團過於極致。“大概是在8月底,全市場偏股型公募基金配置新能源的比例約40%,這項數據幾乎是A股歷史之最。海外政策的影響只是誘因,根本上是光伏等新能源賽道的資金堆得太多。過去兩年,同樣的抱團、同樣的上漲和下跌發生在白酒、鋰電等板塊。”該私募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重摔的新能源汽車:

存在盲目投資和重複建設

光伏之外,新能源汽車板塊也是慘不忍睹。9月15日,寧德時代收跌4.59%,收報414.35元/股,創6月1日以來收盤新低。最近16個交易日,寧德時代累計下跌25.6%,目前總市值爲10112億元,距離跌破萬億僅一步之遙。

新興產業的發展成爲投資熱點,容易引發新的矛盾,形成新的重複投資、惡性競爭、跑馬圈地等問題。

9月15日,辛國斌表示,新能源汽車目前成了一個風口行業,吸引了大量技術、資本向這個行業集聚,加之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轉型升級方面的願望,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部分省市、地方確實存在着盲目投資和重複建設的情況。

動力電池是整個新能源車的最核心環節,從新能源汽車子板塊的行情表現來看,隨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動力電池是表現最好的環節。

在一位一級市場投資人士看來,高熱度的賺錢效應下,重複建設和盲目投資主要存在電池和原材料環節。“新能源產業鏈發展過程面臨的矛盾相對突出,終端需求高增致使最上游環節賺錢,直接面對客戶的整車廠在幹賠本買賣,賺不到錢自然沒啥底氣,投資新技術、新產品容易縮手縮腳。光伏產業也是如此,上游硅料幾乎喫光利潤,直面下游的組件廠成本壓力巨大。”上述一級市場投資人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受動力電池擴產及下游需求推動,最上游的鋰礦價格不斷上漲,相關廠商賺得盆滿鉢滿,例如天齊鋰業(002466.SZ)上半年淨利潤暴漲百倍。

原材料漲價、上游“鯨吞”利潤,但整車廠商難將漲價後的全部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整車品牌“賣一輛虧一輛”的困局仍難破解。

以蔚來-SW(09866.HK)爲例,該品牌單輛車售價約40萬~50萬元,按照蔚來披露的財報,公司每賣一輛仍然虧損超過10萬元。

另一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8月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再度創下月度新高,單月產銷分別完成69.1萬輛和66.6萬輛,產銷分別同比增長120%和104%,環比均增長12%。

在上述投資人看來,成長板塊上漲的核心是滲透率,投資過程更強調尋找滲透率提升空間大的細分板塊。“二級市場漲得最高的是鋰礦、動力電池廠、電池材料廠等,最賺錢的是這些廠商,資金買的是電動車滲透率不斷提升的邏輯,單車滲透帶動電池及材料量價齊升。”該投資人說,“如此賺錢效應下,低效,甚至無效電池、原材料的產能擴張肯定存在。”

電動車爲汽車帶來了能源體系的革新,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以及底層零部件升級,意味着汽車電子化程度隨之提升,從上游零部件供應商到下游整車品牌,以及車規級芯片廠商都將迎來發展機遇。

前述投資人士還表示,汽車電動化後,智能化趨勢已定,單車價值的提升與汽車電子行業發展關係密切。“電動車智能化發展提出至今,比較確定的智能化技術是智能座艙,實現更好的內容搭載與視覺體驗。其他許多汽車電子技術與產品的規模化尚不明確。” 他說,“一味堆電池、整車產能,單車的價值量就上不去,反過來制約電動車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

責任編輯:李科峯 ST0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