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

作者|苗正卿

“我們會繼續投資。我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指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漲。”星巴克中國董事長王靜瑛告訴虎嗅。

爲了守住“咖啡鐵王座”,星巴克決定豪賭中國:在未來三年,平均每9小時,就會有一家星巴克新店誕生在中國土地上。

9月14日,在星巴克全球投資者交流會上,星巴克正式發佈“2025中國戰略願景”(下稱“2025願景”)。這是星巴克51年公司史上,針對北美之外單一區域市場,規模最大的“增長計劃”。

根據“2025願景”,星巴克將在未來三年增擴3000家門店,並最終在2025年實現9000家店的目標;星巴克中國員工總數,將從6萬餘人增擴至9.5萬人;星巴克即飲咖啡將滲透進入55萬個商超及便利店,這意味着中國市場將成爲星巴克最重要的“即飲咖啡市場”之一;星享俱樂部註冊會員數相較2022財年增擴一倍,實現1.7億目標。(虎嗅注:星巴克的“財年”有所不同,一般以上一年10月至來年9月爲完整財年,如2022財年是指2021年10月~2022年9月。作爲對比,2022財年第三財季,美國星巴克Rewards會員數爲2740萬)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市場也被星巴克賦予了更高的“賺錢期許”,根據“2025願景”,在2025年星巴克在中國市場擬實現(相較2022財年)淨收入增長100%、營業利潤增長至400%的目標。

豪賭中國,被視爲傳奇CEO舒爾茨徹底謝幕前最後留給星巴克的“隆中對”。9月初,舒爾茨宣佈永久卸任CEO,利潔時CEO Laxman Narasimhan被定爲接班人(虎嗅注:舒爾茨將留任至2023年4月)。有消息人士告訴虎嗅,在星巴克董事會和內部高管會議上,“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被舒爾茨反覆提及。甚至舒爾茨在近期曾直接表示“中國市場是星巴克的未來”。

但眼下,星巴克正在中國經歷一段“艱難時刻”。2022財年第三季度(2022年4月~2022年6月)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營收同比下降40%、同店銷售收入同比下降44%、同店交易量同比下降43%、客單價同比下降1%。(虎嗅注:2022財年第三季度,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星巴克中國有接近四分之一的門店處於暫時閉店的狀態;在季度結束時,在近 50 個城市的約 2000 家門店限制或縮減開放堂食座位。)

“從2025願景的具體內容看,這並非簡單的‘花錢換增長’,星巴克試圖改變在中國市場的存活方式。”美股分析師劉彬告訴虎嗅,短期看星巴克在北美市場和中國市場都在承壓,北美承壓於勞工事件,中國承壓於疫情因素帶來的消費疲軟;從長期看,中國市場的增長性要明顯好於北美市場。“北美市場的天花板近在眼前。如果想真正復興,乃至再造一個星巴克,星巴克只能依靠中國市場,這是唯一出路。”

但星巴克能否在中國市場重塑“市場統治力”尚存疑問。2022年,在咖啡門店數量上,本土咖啡品牌瑞幸已經反超星巴克;在上海、北京等咖啡核心城市,Manner、Seesaw等咖啡新勢力和喜茶、奈雪等“茶飲表親”奮力蠶食咖啡市場。

“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江湖地位,經歷了動態變化:最早是絕對強者,2018年之後逐漸呈現出一超多強局面,疫情以來瑞幸逐漸做大甚至有坐二望一的趨勢。擺在星巴克面前的問題是,如何在競爭更爲激烈的中國咖啡市場,守住基本盤並找到新的增長方式。”咖啡分析師趙程程認爲,對星巴克而言一個非常清晰的局面是:躺贏時代徹底結束了。

星巴克求變

“2025願景”透露了兩個清晰的信號:其一,星巴克在中國市場希望優化利潤,但並非通過持續漲價,而是通過優化供應鏈和運維降低成本;其二,核心用戶羣的“復購率”,將是支撐星巴克發展的命脈,而能否滲透到更多的“消費場景”,已經被星巴克視爲提高復購率的關鍵。

一位曾供職於星巴克中國並擔任中高層的資深咖啡人士告訴虎嗅,2020年之後疫情和隨之而來的消費疲軟,對高客單價的星巴克影響明顯。“相當一部分用戶的價格敏感度在提高。隨着更多本土咖啡品牌、茶飲品牌進軍咖啡,消費者可以選擇的低價替代品更多,圍繞一二線城市中產咖啡消費力的爭奪越發激烈”

這一現象導致的結果是:通過漲價維持利潤率變得越發困難。2021年以來,星巴克在中國市場圍繞咖啡飲品的提價只有一次(2022年2月)。有知情人士透露,這次提價的根本目的並非“擴大利潤率”,而是爲了承擔2021年以來咖啡豆價格上漲、人工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受疫情因素和原料成本壓力多重作用下,一部分產品的毛利率在下降。”

在這樣的情況下,星巴克把目光投向供應鏈和數字化。

在“2025願景”中,星巴克宣佈投資約11億元的“星巴克咖啡創意園”將於2023年夏天投產。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座位於崑山的園區中,星巴克建立了一個新的物流中心,以及美國市場之外最大的咖啡烘焙工廠。

根據星巴克中國董事長王靜瑛的分享,崑山的產能相當可觀:在咖啡豆烘焙端,平均每年將有1.35億磅的咖啡豆從全球產區運至這裏,加工後運往中國各個門店;物流中心的面積約3.3萬平方米,可以滿足星巴克中國絕大部分的咖啡豆“吞吐需求”,在採用智能化系統、設備後,這個物流中心將大幅度降低對人工的依賴。

在2023年崑山園區投產後,星巴克的烘焙體系、物流體系將從以往的分散狀態向更爲集中的狀態升級。在這過程中,物流成本、人工成本將壓縮,而更爲集中的生產、物流模式,以及配套的數字化體系,也將提高星巴克的“食安溯源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數字化成爲了這次星巴克“2025願景”中的另一個關鍵詞。據悉,星巴克將大幅度數字化升級中國市場內的門店,並投資14.6億創立數字技術創新中心。相關人士告訴虎嗅,創新中心將研究物聯網、機器學習和算法技術,並將新的技術、設備、系統匹配到門店。

在新的規劃中,2025年星巴克中國區的門店將匹配四個新的模塊:智能庫存、智能人員管理及配置系統、食安管理、物聯網生態。

隱藏在這波門店升級背後的關鍵邏輯是:解放門店員工——原本需要員工去處理的庫存、排班等工作,將被系統取代。

“星巴克希望員工因此獲得更多的時間,並用這些時間去跟消費者互動。”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虎嗅,升級門店智能化系統,一方面爲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則是爲了順應中國咖啡市場的變化,今天的消費者更需要高互動消費體驗。

中國咖啡市場之變

在參考了多個外部研究機構數據後,星巴克預測未來8年,中國的“中產咖啡消費羣體”將出現增長紅利:在人羣層面,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出現3.95億中產家庭;在咖啡消費端,預計在2025年,中國消費者的“年均咖啡消費杯數”將從2019年的10杯/年上升爲2025年的14杯/年。

伴隨“咖啡人口”和“咖啡消費頻次”激增同步出現的是數字渠道訂單激增。來自星巴克財報的數據顯示,2022財年中國市場40%以上的銷量來自數字渠道(包含外賣、啡快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數字化訂單呈現出的旺盛消費力:目前,每天在中國市場上有超過5000位專屬騎手運送星巴克飲品,他們運送一單的平均時間爲19分鐘。

外賣訂單也被視爲星巴克“2025願景”中的關鍵目標,星巴克中國計劃在2025年外賣訂單銷售額將達到2022財年數字化訂單銷售額的200%。

擺在數字渠道訂單增長面前的關鍵挑戰是“觸達”和“刺激復購”。而這也是星巴克過去幾年在中國市場“乏力”的環節:相比於本土咖啡新勢力在新流量玩法、私域玩法上的轉型速度,星巴克在新流量端的轉型較慢。

就在“2025願景”發佈前一週,星巴克開始測試新的APP。和以往不同的是,新版APP增加了大量咖啡文化、趣味玩法板塊,並增設了更多的互動模塊。

這是星巴克求變的縮影之一。

有知情人士告訴虎嗅,星巴克中國在未來三年,當務之急是要“數據打通”,解決各個“端口”的數據孤島,與此同時星巴克準備一改“古板”的形象,去嘗試更多個性化、趣味的玩法與互動模式。“一方面會提高飲品的上新速度,另一方面會強化飲品的客製化空間。”

咖啡分析師趙程程告訴虎嗅,中國咖啡市場未來的紅利,本質上離不開“年輕一代”和“新中產”兩個關鍵詞。“隨着95後、00後走上職場,逐漸成爲咖啡消費主力,更爲年輕的一代城市中產崛起,正在給咖啡消費帶來質變。”

餐寶典創始人汪洪棟向虎嗅透露了一個細節,在他的調研和觀察中,由於95後、00後消費者成長與“茶飲黃金時代”,茶飲深度影響了這代年輕人的“飲品消費觀”:“他們不僅喜歡更甜的產品,也會更喜歡好看好玩的東西,以及對於飲品有更強的拍照分享需求——這些特質倒逼咖啡市場轉型。”

一位不願具名的曾在多個頭部咖啡品牌供職的市場人士告訴虎嗅,年輕一代中產帶給星巴克的是“危機並存”的局面:“隨着95後、00後走入職場,他們會出現商務場景,這是星巴克的優勢場;但更趣味、更好玩、更具網感的咖啡消費場景,正在被網紅咖啡新品牌、茶飲品牌、獨立精品咖啡店分食,這是星巴克需要解決的場景之困。”

在今年四五月,曾有露營公司創始人告訴虎嗅,有星巴克相關人士找到他們希望瞭解一下“合作前景”。“在我們溝通中,我發現星巴克其實對於中國年輕人喜歡什麼、追捧什麼、潮流在哪,並不陌生。只是它體量太大,中小公司發現一個好點子,可能一兩週相關項目就落地了,而在巨型公司中,決策流更爲漫長、協作網絡更爲複雜。”

眼下,距離星巴克結束2022財年並不遠,基於一二財季的業績,2022財年對星巴克而言“並不樂觀”。如何扭轉頹勢,並加速實現“2025願景”是擺在星巴克面前的關鍵考題:畢竟,本土咖啡品牌們已經不再是“幼年”,它們已經長大,並隨時準備挑戰“咖啡老大哥”的江湖地位。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