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8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有媒體提問:今年以來,受海外高通脹形勢影響,國內物價增長壓力加大。8月份數據已經出現了回落,這是否意味着國內通脹壓力已經減緩,國家統計局如何判斷目前物價形勢,未來物價又將如何前行?另外,怎麼看待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速由負轉正?

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全球通脹壓力是持續加大的,歐美主要經濟體通脹水平都達到了8%、9%的水平。從國內情況看,價格形勢保持總體穩定。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前期沒有采取“大水漫灌”的政策,同時今年以來我們加大了市場保供穩價的力度。從8月份的情況看,儘管高溫乾旱等極端天氣對物價有一定的推升作用,特別是對鮮活食品的價格產生了一定影響。但總的看,國內市場保供穩價的力度在逐步顯效,國內商品和服務供給總體充足,國際油價下行的滯後影響也在顯現。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環比由上月上漲0.5%轉爲下降0.1%,同比上漲2.5%,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從環比看,居民消費價格轉降,是由於豬肉和鮮菜價格漲幅回落。生豬保供穩價有序推進,生豬出欄逐步恢復,帶動豬肉價格漲幅回落。8月份豬肉價格環比上漲0.4%,環比漲幅比上月回落25.2個百分點。從蔬菜來看,8月份北方蔬菜大量上市,前期價格是回落的。但是中下旬以後,南方高溫天氣對於蔬菜的生產供應產生了影響,中下旬蔬菜價格有所上漲,但從全月來看,平均8月份環比比上月上漲2%,漲幅比上月回落8.3個百分點。

二是國內汽柴油價格環比下降。受到國際油價下行影響,8月份國內汽油和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下降4.8%和5.2%。從同比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主要是由於能源和鮮菜價格漲幅回落影響。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當中能源價格同比漲幅比上月回落2.3個百分點,拉低CPI漲幅0.16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上漲6%,漲幅比上月回落6.9個百分點,主要是受去年8月份基數較高的影響,鮮菜價格的漲幅回落拉低CPI漲幅0.12個百分點。

付凌暉表示,下階段,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對國內價格的影響仍然有不確定性,國內經濟恢復對價格的拉動也會提升。但是我國市場供給能力比較強大,保供穩價的措施效應會持續顯現,市場價格穩定有較好的條件。從食品看,我國糧食生產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庫存目前還處於高位,今年的夏糧和早稻都實現了增產,秋糧生產形勢總體穩定,這些都爲食品價格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豬肉價格進入到上行週期,但生豬產能處於合理水平,豬肉價格不具備大幅上漲基礎。從非食品價格看,我國工業體系完整,生產能力強,除能源以外的工業品價格保障穩定,服務供應總體充足,價格有望保持平穩。

關於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由降轉升,付凌暉表示,8月份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4%,增速比上月加快2.7個百分點,回升幅度比較大,帶動了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由降轉升,說明中國國內的消費潛力還是巨大的。在促消費政策作用下,消費逐步恢復還是有條件有基礎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