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將爲全國冷庫建設提供首個低碳評價標準。

在消費升級和國家政策的驅動下,冷鏈物流行業近年來迎來了快速發展,規範化和低碳化的需求變得突出。

9月15日,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共同啓動了《冷庫低碳評價指標》團體標準的建立。這將爲全國冷庫建設提供首個低碳評價標準,完善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技術體系,助力冷鏈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在整個冷鏈的流通中,最重要的節點就是冷庫。冷鏈運輸網絡通過冷庫節點向外發散,把整個冷鏈流通中運輸網絡,包括幹線運輸、長線配送,直至最後一公里進行串聯。”

在15日的《冷庫低碳評價指標》團體標準啓動會上,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祕書長劉飛表示,在整個“十四五”規劃中,明確了要建100個國家級基地,打造的就是骨幹冷鏈物流基地作爲樞紐。另外配套的產業和二級物流中心則是通道,還有末梢神經的城市冷庫的建設,包括前置倉、網格倉,甚至產地端還有很多田間地頭的冷庫,這些都串聯起來,最終形成一個整體的網絡。

今年5月,財政部、商務部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通知》的加急文件,進一步聚焦補齊冷鏈設施短板,提高冷鏈物流質量體系。

然而,規模正以兩位數擴張的冷庫無疑是當下的“能耗大戶”。根據統計,中國冷庫每年電費就超過了800億元人民幣。能耗之外,劉飛坦言,前幾年冷庫氨氣泄漏的安全事故,也讓人談氨色變,因此現在很多新庫在建的時候,又會去採用氟以及二氧化碳這些製冷技術,而氟對於臭氧又具有破壞作用。

在冷庫的擴建中,如何降低能耗以及對環境的影響?

根據現有國內冷庫的相關標準,在國家標準10項和行業標準11項中,尚不涉及冷庫碳排放相關或類似的標準。

劉飛提出,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標準。這也是《冷庫低碳評價指標》團體標準要填補的空白,將對存量和新建冷庫在能耗及碳排放等方面,制定可量化的指標與方法,同時配套相關的檢測認證,從而對冷庫進行能耗分級與評定。

“很多企業人士反映,他們本身是有這方面的訴求的。每天在冷庫裏進進出出,能耗是不是合理,現在還沒有一個評判的依據。不管是保溫的裝備、地坪還是製冷等等,都是能耗的因素。而我們要制定的標準本身對於冷庫的硬件也有量化的考覈。”劉飛說。

作爲《冷庫低碳評價指標》團體標準的起草方之一,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中建研綠色低碳發展研究院專業副總工樂園表示,經過調研和走訪,他們發現實現冷庫減碳的關鍵在於兩個層面:從技術層面來說,目前冷庫建築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空間利用率低,節能措施不夠到位,整體建築的氣密性比較差。在製冷上,目前裝置的自動化程度比較低,管理措施較爲粗放。這些問題的產生,也導致冷庫的耗能和碳排都在比較高的位置。因此,在《冷庫低碳評價指標》的團隊標準裏,他們創新性地引入了碳測算,將在冷庫的碳足跡中找到低碳的解決方案。

其次,在引導和推廣層面,通過標準的制定,他們將對來參加試點的冷庫給出不同的星級進行評價,高星級代表着未來的引領方向,低星級代表的是量大面廣的入門級冷庫,可複製、可推廣,進而帶動整個冷鏈行業實現減碳的目標。

全球性特殊及特種化學品製造和銷售商亨斯邁也是《冷庫低碳評價指標》團體標準的起草方之一。亨斯邁亞太區戰略市場部總監李濤表示,冷庫冷鏈物流的減碳離不開材料的創新。其中,他們以利用回收PET塑料生產的泰絡優聚酯多元醇爲重要原料的聚氨酯保溫解決方案,可以幫助硬件設施落後的冷庫節省30%以上的能源消耗。通過冷庫低碳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起草團隊期望力爭到2025年,國內冷庫減碳約20%,併到2030年實現降碳70%左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