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宋傑 | 上海報道

復星的“輿情”是從不久前穆迪下調其評級開始的。

9月13日,市場又傳出了兩則負面信息,加劇了人們對復星集團財務狀況的擔憂。

其一是彭博社稱,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銀保監會近期要求商業銀行摸底復星集團的債務敞口;

其二是網傳部分企業收到北京國資委通知,要求針對復星集團股票近期遭大舉拋售情況,梳理與復星集團合作情況並研判相關合作風險。

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則通過微博直斥彭博新聞社失實報道,將正式向法院提起訴訟。

事實的真相是什麼?復星究竟發生了什麼?

“負債6500億”系偷換概念?

近段時間,“復星負債6500億”的說法頻頻出現,其主要依據是,據復星國際(00656.HK)2022年半年報數據,截至2022年6月30日,復星國際流動性資產爲3787.8億元,非流動資產爲4709.0億元,合計8496.8億元;流動負債合計3754.0億元,非流動負債合計2757.6億元,合計6511.6億元。

對此,復星國際執行總裁、CFO龔平表示:“網絡盛傳的所謂復星6500億債務壓頂,這一說法實質上完全是混淆了不同的概念。6500億的數字,是復星國際合併報表的全部債務,包含了旗下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的債務。但是,金融機構的債務和企業的傳統債務不是同一個概念,復星國際真實的企業債務實際上只有2600億。”

“進一步拆解,這2600億債務,還包含了旗下如豫園股份復星醫藥等並表子公司的債務;而對這些債務,復星國際是不負連帶責任的。真正歸屬於復星國際的負債,只有1000億元。相對應的總資產價值是2700億元。”龔平補充說。

通過上市公司公告梳理,記者發現,近階段,“復星系”正在頻繁減持套現。

9月2日晚,復星醫藥(600196.SH)公告,控股股東復星高科技擬減持不超過8008.97萬股A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比例3%,按9月2日收盤價40.21元/股計,此番減持可套現約32億元;

9月3日,豫園股份(600655.SH)發佈公告稱,擬出售金徽酒13%股份,預計交易總價19.37億元;

9月6日,復星旅遊文化(01992.HK)發佈公告,其控股股東復星國際在9月5日收市後,以8.57港元/股的價格將其持有的2800萬股復星旅文股份協議出售給獨立第三方。

9月9日,保險業協會披露的公告顯示,“復星系”決定要大比例減持旗下永安保險股權,從累計持股40.68%降至14.68%。

就近期減持操作,復星方面表示,近期減持是爲了進一步提升評級,夯實流動性安全墊,增強跨越經濟週期的能力,這也是近幾年財務戰略的正常延續。復星近期看似頻繁的減持和出售是過去幾年堅持“投退平衡”的財務戰略的延續。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1年復星集團公開投資23起,涉及遊戲、文娛傳媒、食品飲料和醫療健康等。而自2022年以來,復星集團公開的投資事件僅6起,涉及先進製造、醫療健康、汽車交通等。

復星國際聯席CEO徐曉亮表示,復星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旗下公司獲取戰略項目,推動業務發展。今年9月1日,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核心地段的福佑路地塊歷史風貌保護項目(簡稱“福佑路項目”)公示了實施主體爲豫園股份聯合體,豫園股份將全面參與該項目的規劃設計與開發運營。“福佑路項目納入整體開發之後,將與現有的豫園商城、外灘金融中心,以及即將啓動建設的豫園二期項目等,共同組成一個總建面超過100萬平方米的超級文化商業綜合體,涵蓋文化、商業、辦公、旅遊、休閒、娛樂、居住等諸多功能,這標誌着‘大豫園片區’規劃成型。”

一邊是穆迪“降級”一邊是摩根士丹利“力挺”

“動態梳理和優化資產組合,是復星持之以恆的工作,並非僅爲了應對目前的市場環境而作爲。但是我們也注意到,複雜的外部環境,加大了輿論對集團資產處置的關注度,導致了片面的解讀個別資產處置行爲,而忽視了集團資產優化的大原則,即長期動態優化。”龔平說。

“總體來講,集團有新項目需要現金,而復星資產比較多,就‘瘦身’搞點現金流,但難免會對市場造成恐慌情緒,雖然也有闢謠的聲音,不過,大家似乎更容易相信壞消息。”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分析道。

今年6月,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國際將復星國際的Ba3家族評級列入下調觀察名單。8月23日,穆迪將復星國際家族評級從Ba3下調至B1,將FortuneStar(BVI)Limited所發行債券的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從Ba3下調至B1。

不過,復星國際公佈中期業績後,除摩根士丹利外,高盛、花旗、大和資本、中金公司等大行均發表報告,給予復星國際“買入”或“跑贏大市”評級。

高盛在9月1日報告中重申對復星國際“買入”評級,目標價11.2港元。

摩根士丹利8月31日的報告表示,雖然復星國際上半年淨利潤下降,但完全符合預期,重申對其買入(Overweight)評級,目標價11.4港元。

中金公司則在8月31日的研究報告中說:“復星國際1H22收入同比+18%至829億元,經營性利潤同比+35.5%至23.3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33%至27.0億元,盈利低於我們預期,主因公允價值損益拖累復星醫藥及保險板塊盈利。”不過,中金在報告中重申對復星國際“跑贏行業”評級,目標價8.50港元。中金公司認爲,復星國際主營業務穩步增長,並指出復星不斷加強投退平衡管理,資金結構改善、流動性增強。

郭廣昌:將起訴彭博新聞社

9月13日、15日,海外出差歸來正在上海防疫隔離的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通過兩條微博發聲:“中國永遠是復星最重要的根據地”;“彭博社報道嚴重背離事實,將正式向法院提起訴訟。”

郭廣昌通過微博寫道:彭博新聞社的一篇所謂‘監管部門要求摸底復星’的報道嚴重地背離了事實,在境內外大範圍傳播後,嚴重誤導投資者,引起市場異常波動,對復星的企業正常經營和聲譽造成重大影響。我們已經公開回應表示,經多個渠道向監管機構求證,絕無此事。但彭博新聞社始終無視事實,不願給予更正和澄清。

郭廣昌稱,彭博新聞社的失實報道及侵權行爲,已經嚴重地傷害到了復星。復星將正式向法院提起訴訟,堅決追究其法律責任。

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前,就網傳“北京國資委要求企業梳理與復星集團合作情況並研判相關合作風險”的傳聞,復星方面並未給出正面答覆。

市場的傳聞或也並非空穴來風。據復星官網顯示,9月14日上午,復星黨委書記、復星國際副總裁祝文魁在北京拜會了北京市國資委有關領導。復星稱,雙方圍繞復星與北京市國有企業在醫藥健康、消費、科技、金融等領域長期以來開展的合作,以及參與國企混改工作推進情況進行了深入交流,並就未來加強合作、推動項目在北京加快落地進行了探討。復星方面表示,此前2020年、2021年集團連續兩年“退大於投”,持續兌現投退平衡,未來,將在集團層面投退平衡前提下,更多推動由子公司聚焦戰略併購,集團層面在2022年份將繼續實現“退大於投”。另一方面,以資產退出充實在手現金,夯實流動性安全墊,應對外部市場波動;適度壓降有息負債,逐年降低財務槓桿率。維持跨地域、跨行業的資產組合,分散風險。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