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處方外流的“蛋糕”分散四處,對於叮噹健康來說,上市之後的故事該從何講起?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連年虧損之後,“叮噹快藥”母公司叮噹健康(09886.HK)如願登陸資本市場。

9月14日,叮噹健康在港交所敲鐘。掛牌首日,叮噹健康的開盤價格爲12.34港元/股。9月16日,叮噹健康報收12.00港元/股,與發行價持平,總市值爲160.98億港元。

素以“28分鐘送藥上門”爲口號的叮噹健康,其上市之旅頗爲坎坷。2021年6月22日,叮噹健康第一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半年後等來的不是上市的喜訊,而是上市申請材料失效的噩耗。

招股書顯示,儘管早在2020年叮噹健康已在行業中位列前三,但其市場份額佔比卻不足1%,在盈利方面更是處於長期虧損狀態。有行業人士質疑,如此情況,叮噹健康能否再度衝擊IPO?

2022年3月17日,叮噹健康再度衝刺港交所。8月18日,叮噹健康正式披露招股書,招股、掛牌上市正式開始。根據其招股書,叮噹健康全球共計發售3353.7萬股,其中香港公開發售部分獲約7.2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部分獲約1.7倍超額認購。

與醫藥電商曆史同頻共振的叮噹健康,這一次上市之旅沒有失敗。

當下,醫療行業仍在變革,互聯網平臺京東健康(06618.HK)、阿里健康(00241.HK)湧入醫療賽道,線下連鎖大藥房持續深耕醫療。當處方藥外流的“蛋糕”分散四處,對於叮噹健康來說,上市之後的故事該從何講起?

“上市只是叮噹健康旅途中的一環,故事還在繼續講,業務仍在繼續鋪。而拓展用戶僅靠賣藥或許不能長久,賣藥只是醫療服務的一部分。”互聯網醫療觀察者章月(化名)對時代財經說。

33億融資額也堵不住的虧損

2014年,仁和集團創始人楊文龍二度創業,推出叮噹健康,主營業務包括快藥服務、在線診療諮詢服務、慢性病與健康管理。籍貫江西的楊文龍現年60歲,同時也是仁和藥業(000650.SH)的實控人,《2021年胡潤百富榜》顯示,楊文龍家族憑藉125億元的財富,排名該榜單第582位。

創立叮噹健康時,楊文龍已經52歲。彼時的醫藥市場,電商興起、O2O(Online To Offline,讓互聯網成爲線下交易的平臺)模式雛形出現,楊文龍順應潮流推出叮噹快藥APP,“28分鐘送藥上門”的廣告語深入人心。

在後來的電商市場競爭中,叮噹快藥很快脫穎而出。與其他醫藥O2O,譬如藥給力等相比,叮噹快藥APP屹立不倒,在章月看來,這與醫藥背景出身的楊文龍不無關係。

在楊文龍的創業履歷中,“抓住機遇”是高頻出現的詞語。楊文龍曾在一次談話中提到:“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中國醫藥行業的大調整大重組已成趨勢,這是百年難遇的歷史機遇。仁和的成功就是抓住了這個歷史機遇”。

2001年,仁和集團順醫藥改革潮流“出生”。憑藉邀請明星當代言人和洗腦式的廣告等營銷手法,仁和藥業旗下婦炎潔系列、閃亮滴眼液和優卡丹等產品迅速出圈。其中,婦炎潔更是家喻戶曉,成爲國內女性私護洗液第一品牌。

叮噹健康則是抓住機遇的現象級代表。早在上市之前,叮噹健康就已經備受資本關注。

據公開資料報道,叮噹健康從線上起家,自建線下智慧藥房,上市之前已經獲得7輪近33億元的融資,其中多輪融資額在數億元到數十億元不等,更有軟銀中國、招銀國際、中金、天壹資本、龍門投資、海盈基金、泰康人壽、同道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加持。

不過,叮噹健康上市一路波折,內憂虧損,外憂競爭。

對內,據招股書顯示,自2018年以來,叮噹健康累計虧損額達33億元,幾乎與過往7輪融資所得持平。

“業務上,叮噹快藥一直是其重磅產品,其他業務,如在線問診等仍在業務初期。”章月對時代財經說。

一組數字也印證了這一點。目前,叮噹健康醫療團隊僅有20名全職醫生和72名兼職醫生。但與第三方醫療機構合作的醫生較多,達800名左右,藥師等其他醫務人員有427名。

對外,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已先期上市,而美團(03690.HK)的健康業務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互聯網巨頭正在分割市場。此外,線下連鎖大藥房也在跑馬圈地,加速擴張。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中期末,國內6大上市連鎖藥店的門店數量已接近45000家(含直營、加盟)。截至2022年上半年,老百姓大藥房(603883.SH)線上渠道實現銷售額5.6億元,同比增長70%,而一心堂(002727.SZ)的O2O業務直營門店覆蓋也達7298家。

賣藥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成功上市的叮噹健康,還要面臨政策調整的挑戰。

2022年9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58號,下稱《辦法》),要求2022年12月1日開始實施。

在網絡售藥服務不斷便利的當下,《辦法》中進一步明確網絡售藥的邊界,包括但不限於企業資質、藥品質量、銷售過程、直播帶貨等各方面納入監管範圍。對用戶來說,便利與安全同樣重要。

醫改專家徐毓纔對時代財經表示,在互聯網售藥過程中,如何保證處方藥的真實、有效性是很大一個問題。與線下銷售藥品不同,線上醫生、藥師對處方審覈程序的執行度有多大、如何落實對患者至關重要。

對企業來說,監管邊界在擴大,規範性也在增加。

章月認爲,《辦法》流傳已久,對企業來說,該做的準備早已經做好。“準備是做好了,適應規則只是企業發展的一部分,上市也不是終點,最重要的是要將故事講得圓滿。”章月對時代財經說。

招股書顯示,叮噹健康已在全國17座城市建立了351個智慧藥房網絡,騎手2800多名,依託線下銷售、前置倉等深入社區。

除此以外,在章月看來,就普通用戶的體驗來說,在京東、餓了麼或是美團下單藥品更便利,下載叮噹快藥APP不是必要的選擇。而目前叮噹快藥與第三方平臺高度融合,其實並不利於用戶的積累,何況第三方渠道分成對其來說亦有影響。

當下,叮噹健康仍在拓展自己的業務線,在線問診、預約掛號或者慢病管理都是其業務的一部分,要想故事講得圓滿,上市之後,業務的優化或許至關重要。

醫療健康領域資深投資人鄭琦(化名)告訴時代財經,在與叮噹健康的投資人溝通中,其瞭解到投資人對叮噹健康最大的擔憂仍是在互聯網巨頭擠壓之下,叮噹健康的O2O模式能否走好閉環。而硬幣的另一面未必是危機,鄭琦提到,一些互聯網平臺暫時未打算將健康業務單獨拆分成一家公司,也沒有打算覆蓋診療等醫療服務領域,叮噹健康與各大互聯網平臺的合作會持續進行。

賣藥仍然是叮噹健康當下最成熟的業務。

在鄭琦看來,叮噹健康依託地區性發展一步一步將線上售藥網絡做大做穩,其他的業務線仍在發展初期,在線問診、慢病管理能夠做起來確實是有價值的。

儘管慢病管理的市場很大,但也面臨諸多挑戰。走在叮噹健康前面的,無論是實體性連鎖大藥房,還是其他互聯網醫療平臺,至今仍不具備完整的慢病管理能力,在設備、資源不充足的情況下,落地仍舊困難。

“對叮噹健康來說,或許賣藥仍然是重要的一步。”鄭琦對時代財經說。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