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璐  編輯/ 譚璐

因頻繁減持受到市場關注的復星集團,再次陷入漩渦。

彭博新聞社在9月13日稱,中國監管部門要求銀行和部分國企摸底與復星系企業往來敞口。

同時,網傳部分企業收到北京國資委通知,要求針對復星集團股票近期遭大舉拋售情況,梳理與復星集團合作情況並研判相關合作風險。

兩則傳聞,進一步點燃了外界對復星集團債務問題的擔憂。

當天收盤後,久未露面的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在微博發文,雖然沒有正面回應復星的債務風險問題,但是簡要交代了個人動向及公司情況,並宣佈起訴彭博新聞社。

密集減持,非議四起,老闆親自坐鎮,力破謠言。

郭廣昌作出回應後,復星國際止跌反彈,9月15日上漲 9.65% ,16日收盤價基本持平。

復星多隻美元債也在9月13、14日暴跌後,於15日價格快速回升。

歸位反擊

9月13日下午,郭廣昌站了出來,他更新微博,表示結束了數月的海外差旅,已經回到上海,正在按照防疫要求隔離。

當天,上海準備迎來史上最強颱風“梅花”,趕在暴風雨之前,郭廣昌回來了。

大佬發聲,總有深意。在博文裏,郭廣昌對於自己與公司的情況,做了一些解釋說明。

比如,“消失”在公共視野的幾個月裏,他在境外出差。因爲復星近一半產業在海外,所以他跑了20多個國家、40多個城市,和許久未見的海外復星同學們做了細緻溝通。

又比如,對於外界擔憂業績疲弱,他帶來了好消息:復星在海外很多企業,都恢復到了比疫情前更好的水平,還有一些企業在疫情期間取得了高速增長。

復星國際上半年的海外收入達387.6億元,同比增長三成,對總收入的貢獻近半。尤其是快樂板塊裏,復星旅文的海外業務彈性更強。

旗下Club Med上半年的營業額達57.4億元,同比增長336%,在歐非中東、美洲地區度假村的容納能力,分別同比增長了411.4%、90.6%。

郭廣昌重申,作爲一家植根中國的企業,中國永遠是復星最重要的根據地。

安撫市場後,復星開啓反擊。

9月14日,復星集團公開回應稱,經多個渠道向監管機構求證,中國銀保監會未要求商業銀行摸底復星的財務敞口,與復星合作的多家商業銀行從未收到相關通知。

不過,彭博社未給予更正和澄清。

9月15日,郭廣昌再發微博,斥責該報道嚴重地背離事實,引起市場異常波動,對復星企業正常經營和聲譽造成重大影響。並稱,針對彭博新聞社的失實報道及侵權行爲,將向法院提起訴訟。

上海前首富,向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公司“宣戰”。

走訪釋疑

彭博社的新聞是“謠言”,北京國資委的問詢,確在進行。

9月13日,網傳北京市管企業收到北京國資委通知,要求梳理與復星集團的合作情況(不限於持有股票、股權投資、資金出借、工程承包、擔保、商貿合作等事項),並研判相關合作風險,形成書面報告。

復星集團對外回應稱,經向北京國資委問詢,獲悉這一調研是北京市國資委系統的一項日常信息蒐集工作,沒有任何針對性,此前他們也對有關企業發過相關調研通知。復星在北京各項業務發展正常。

同時,復星集團高層還火速拜會了北京國資委。

9月14日,復星集團在官網發佈一則動態,稱復星黨委書記、復星國際副總裁祝文魁在北京拜會了北京市國資委有關領導。

雙方圍繞復星與北京市國有企業在醫藥健康、消費、科技、金融等領域長期以來開展的合作,以及參與國企混改工作推進情況進行了深入交流,並就未來加強合作、推動項目在北京加快落地進行了探討。

根據外界的推測,復星8500億的總資產,6500億的債務敞口,負債率高達高達76%,近期集減持要麼是因爲首富真的“缺錢”,賣出償債,備衣過冬;要麼是調轉路線,騰挪換倉。

對此,復星國際執行總裁、CFO龔平在9月14日表示,復星近期看似頻繁的減持和出售,是過去幾年堅持投退平衡的財務戰略的延續。

動態梳理和優化資產組合,是復星持之以恆的工作,並非僅爲了應對目前的市場環境。

龔平說,“複雜的外部環境,加大了輿論對集團資產處置的關注度,導致了片面的解讀個別資產處置行爲,而忽視了集團資產優化的大原則,即長期動態優化。”

簡而言之,市場多慮了,復星的去槓桿,收業務,實則是留足餘糧,輕裝應變。

復星系其他子公司,也紛紛對減持作出回應。

復星醫藥解釋,控股股東因經營計劃需要減持,正常經營活動不受影響,減持不代表大股東的價值判斷。同時,復星醫藥發佈高管增持計劃,合計增持股份不低於46萬股。

9月14、15日,部分高管已通過二級市場增持。

復星旅文執行總裁徐秉璸則表示,復星旅文本來就是公衆散戶持股較少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反而增強了股票流動性。

從股價看,復星旅文9月15日觸底反彈,截至16日收盤,兩日累計漲幅2.87%,成交量回升。

信任回暖

最近半年,復星收起了以前全球買買買的氣勢,開啓了賣賣賣模式。

截至目前,復星系減持總額超過百億,其中包括了核心資產復星醫藥,抗週期的優質白酒資產金徽酒等。

按照龔平的解釋,復星上市主體報表上體現的總債務,是包括集團所有並表子公司(豫園股份、復星醫藥、葡保等)的債務,這些並表子公司是獨立的法人主體,其債務不由集團承擔。

“所謂6000多億復星的債務,是一種偷換概念的陳述。特別因爲保險業務的本質是承保,負債率較高,所以合併報表口徑導致總債務較高。”

實際上,自9月起,復星系就開啓了密集回購。9月9日,復星國際發佈公告,耗資約255.5萬港元,回購50萬股。

郭廣昌現身微博之後,復星系的回購規模進一步加大。13-15日三天,復星國際接連回購共2100萬股,迄今累計耗資逾1億港元。

9月15日,“梅花”過境,一夜狂風驟雨過後,上海恢復了原有的秩序。

搶在臺風前回滬的郭廣昌,也迎來雨過天晴。9月15日,復星系個股也在連跌兩日後反彈,復星國際(0656.HK)漲超9%。

他在最新的博文中提到,復星的發展過程中,經歷過很多坎,也曾經直面過很多謠言,但都挺過來了。

“企業的本職工作應該是做好產品,爲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做對的事、做難的事、做需要時間積累的事。”

復星的長期主義,能否再次穿越週期,時間會給出答案。

(作者:韓璐 編輯:譚璐)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