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奇瑞正式啓動“瑤光2025”戰略。該戰略涵蓋火星架構、鯤鵬動力、雄獅科技、銀河生態四大核心技術領域,分別包括了軟硬件平臺架構、多種動力技術路線、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生態夥伴等在內的13項核心技術。

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方面都形成引領全球的競爭優勢,目前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滲透率幾乎是全球市場的四倍,中國市場的兩倍,在傳統車企、科技公司、造車新勢力多方培育下,中國新能源車產業已經實現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此外,中國車企大力投資智能網聯技術,投入堪稱軍備競賽,自主品牌的智能化體驗方面已經超過了合資品牌,形成了相對競爭優勢。在新能源賽道上,自主車企未來有望進一步打開市場,並進入世界主流市場。

上週,中汽協發佈了國內8月汽車銷量,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102.9萬輛,同比增長45.3%,市佔率達到了48.4%,同比增長2.9%。今年1~8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佔率爲47.8%,幾乎拿下了乘用車市場的半壁江山。

尹同躍表示,未來五年,奇瑞計劃投資1000億元專門用於技術創新,培養研發人員超過20000人,其中軟件人才比例超過50%。奇瑞目標是今年建成19個瑤光實驗室,到2025年建成300個。另外,奇瑞還計劃在2025年前實現IPO,另外奇瑞旗下的一些優質零部件企業也有上市計劃。

“瑤光2025”戰略是奇瑞面向新賽道構建技術領先新優勢的關鍵,未來,奇瑞要搶佔新能源與智能網聯制高點,2025年要能夠實現百分之百新能源化、新能源和智能網聯合作技術自主可控、L3級以上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推廣。

在整車平臺上,奇瑞將打造三大整車平臺,分別是高性能智能純電平臺E0X,這個平臺正在研發中,將面向中高端市場;其次是輕型商用車純電平臺C0X,也是滑板平臺,主要面向城市物流、出行市場等提供商用移動解決方案;以及高性能混動平臺T2X,主要服務於所有傳統車的發展。目前,C0X和T2X平臺已量產。

在對未來全球智能汽車格局的形成上,業內普遍認爲窗口期並不長。9月初,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就表示,留給我們時間窗口大概是三年、最多是五年時間,要增強緊迫感。爲搶佔先機,不只是奇瑞,我國其他自主品牌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2025戰略,其中不乏較爲激進的目標。

去年6月底,長城汽車正式發佈2025戰略,提出了與奇瑞相似的研發投入目標,即未來五年,累計研發投入達到1000億元。在2025年銷量目標上,長城汽車全球年銷量400萬輛,其中80%爲新能源汽車,營業收入超6000億元。

去年10月底,吉利汽車“智能吉利2025”戰略提出,5年內研發投入達1500億元,實現L4級自動駕駛的商業化,2025年銷量目標是365萬輛。長安汽車則規劃到2025年,預計在新能源、智能化、數字轉型等重點領域投入超800億元,以實現企業轉型和2025年400萬輛的總銷量目標。

汽車產業面臨着百年未有之大變革,尤其是在電動化和智能化上的趨勢愈加明顯。自主品牌無疑看到了換道超車的機會,但與此同時“大浪淘沙”的競爭態勢也在增加其焦慮感,這就不難理解車企對於2025戰略目標設定得如此宏大。

此次奇瑞“瑤光2025”戰略雖然並沒有提出具體的銷量目標,但通過今年以來奇瑞在銷量上的加速發力,不難見其“野心”。今年前8個月,奇瑞集團累計銷售汽車近75萬輛,同比增長30%;其中出口累計超25萬輛輛,同比增長51.1%,佔總銷量的1/3。特別是今年下半年以來,奇瑞集團已連續3個月單月銷量破10萬輛,8月份,奇瑞集團銷售汽車超14萬輛,同比增長11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