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毅

1998年5月4日,作爲北京大學教師,我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了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週年紀念大會。當時的中共中央九位常委全部出席了會議,江澤民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向全社會宣告:“爲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

以此爲起點,教育部在211計劃(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共涉及116家大學)的基礎上,開始了“985”工程,即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工程。候選學校包括從1998年第一批的2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到2004年最後一批的4所,共39所大學。

理論上,211計劃和985工程到2016年正式結束,從2017年開始,變成了“雙一流”建設,即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其中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對象42所(含A類36所、B類6所),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大學對象95所,共137所大學。

雙一流更加強調學科建設,通俗的看,差別可能在於一流學科多的學校就是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少的學校就是一流學科大學,例如有的大學只有一個一流學科建設項目,二者統稱爲雙一流大學。而且雙一流要對學科進行5年一次的動態考覈和調整,不像985/211院校是一成不變的。

建設雙一流學科比211多了21所大學,建設42所世界一流大學比985大學多了3所。雙一流的目標是,“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文件沒有界定什麼是世界一流和世界一流前列的標準和數量範圍。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2017年9月21日,國家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聯合發佈了雙一流大學名單。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19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由於在社會上,“985/211”工程比“雙一流”建設歷史長、影響大,因此除了教育界之外,社會上的普遍認知還是“985/211”。考慮到歷史的延續性,兩個名單之間的差別並不顯著。

因爲最近我聚焦研究國家推動的“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話題,自然就想起二十多年前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985”工程。24年過去了,結果如何呢?有多少所大學如願進入了世界一流?這同樣涉及到我們研究世界一流企業的問題,什麼叫做世界一流?全球有多少所世界一流大學?有沒有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價標準和大家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中國現在有幾所世界一流大學?這也都是我們對世界一流企業建設要思考的事情。世界上沒有通行的世界一流大學(或World Class University)之說。

當我們說世界一流、世界一流前列,除了標準之外,多少名以內叫作一流?多少名以內是一流前列?我相信雙一流政策的研究制定者們心中有數,只是在文件中沒有明確說明。

根據一般公認,全球有四個主要的大學排行榜:QS世界大學排名、TIMES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排名、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USNEWS世界大學排名。其它還有一些如CWUR、EduRank等等,但影響力比較大的主要是以上四個排行榜。雖然各個排行榜的側重不一,我覺得綜合起來是基本能說明問題的。儘管教育界和社會對大學排行榜的褒貶不一,認爲專注於排行榜和追求排名,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效果,但似乎各個方面還是希望有一個儘量客觀的排名,否則無法進行全球各大學之間的衡量比較。四個大學排行榜的指標中,最少的有6項,最多的有10項並再分爲18個小項,主觀指標有學術聲譽、僱主聲譽等等,通過問卷調查獲得評分。

例如QS的主觀指標占50%,稱其對於大學學術聲譽(佔40%)的調查人數超過了13萬人,對僱主滿意度(佔10%)的調查人數超過75000份。客觀指標方面,有師生比例、國際教員與學生比例、國際論文發表數量、教員論文被引用率等等。

例如,ARWU有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校友和教師獲獎人數的指標,居然佔到30%比重,加上N&S(《自然》與《科學》)期刊論文數佔20%,兩項合計佔50%,其它的50%也是論文發表和引用數量以及師均表現。因爲它的排名根據就是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因此沒有考慮與教育相關的指標。

我把2022年度四個主要大學排名的數據和得出的平均排名整理爲下表:

如果全球排名50名(或者30名)以內是世界一流大學,那麼中國有2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如果全球排名100名以內是世界一流大學,中國有6所,以上2所加上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如果全球排名200名以內是世界一流大學,中國有10所,以上6所再加上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如果全球排名300名以內是世界一流大學,那麼中國共有16所,以上10所再加上南方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我認爲,全球排名30名以內的纔可以稱之爲世界一流大學,第31名至100名的可以稱之爲準一流大學。由此我們看到,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必須久久爲功。目前在100名以內的6所大學都是中國最早一批的985大學、或曰“2+7”、或曰“C9”聯盟成員,其它三所中,南京大學在200名以內,哈爾濱工業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在300名以內。

除了這9所大學以外,還有7所大學進入大學排名前300,它們是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南大學。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科技大學只有十年曆史,當然不可能是985或211大學。在最新的雙一流名單中,南方科技大學也只有一個一流學科是數學。

根據四個世界大學排名的綜合,南方科技大學排在了中國的第11名,全球的第239名,可喜可賀,給新建大學以希望,給了老大學改革奮進的動力。

我又計算了全球排名632家以內的各國大學數量,前十名國家的大學數量如下表。

之所以取632家大學,是爲了和企業排名進行直觀比較。據稱全球共有4萬多家大學,在我們的研究數據庫中,全球恰好也有4萬多家上市公司,分佈在158個產業,按照我們的測算方法,共產生全球產業冠軍企業158家和每個產業前四名的領軍企業632家。按照國家排名,其中美國企業數量第一,爲278家,中國數量第二,爲78家。

根據這兩套數據,在企業方面,中國與美國的比例是1:3左右,在大學方面是1:2左右。顯然,我們高水平大學與美國的數量差距小於領軍企業與美國的數量差距,我想這就是中國二十多年前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成果。但是無論大學還是企業在世界一流前沿的數量和質量,我們與強國相比差距更加巨大。

例如,我們排在世界平均排名632名以內的大學有60所,排在200名之內的大學只有10所,在50以內的大學只有2所。

今天,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顯然不缺錢了,或者說,與二十年前相比,主要不在於錢的方面了。1998年5月,985工程宣佈,分三年給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各18億元人民幣的經費支持,這在當時是很鼓舞人心的。

當時預計整個985工程要投入300億元人民幣,事後的事實肯定高於這個數據。但今天看來是很值得的、是卓有成效的。據查,2022年清華大學的年度經費是362億元人民幣,可與哈佛大學比肩了,第二名浙江大學261億元,第三名北京大學210億元,第四名上海交通大學204億元。年預算在100億元以上的學校有13所。

最後還是要回到世界一流企業的話題上,企業強則國家強,中央提出了關於加快世界一流企業建設的精神和指導意見,引發了我們對世界一流企業的思考。

例如,世界一流企業的定義、要素、標準是什麼?全球有多少世界一流企業?中國現在有沒有世界一流企業?中國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是什麼?中國的世界一流企業標準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中國二十年來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可否爲世界一流企業建設提供參考借鑑?中國的大學能夠爲世界一流企業建設提供什麼支持?或者反之,中國的企業能夠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提供什麼支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企業孰難?肯定都難。

但世界一流企業的標準似乎比世界一流大學更容易明確,因爲企業的量化標準比較客觀,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量比大學全面,評價起來相對容易。儘管世界上只有對企業銷售收入、市值的單項排名,沒有對“卓越”(Excellent)企業、或“領先”(Leading)企業、或“世界一流”(World Class )企業的綜合排名,但我們有信心在研究全球產業領軍企業的基礎上,探索出一個對於世界一流企業的綜合指標體系,使之至少成爲全球企業的重要評價之一。

但是從另外一個維度看,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難度可能更大,因爲它涉及的方面更多、投入的資源更大、管理的範圍更大,全球競爭更加激烈

例如,僅僅就研發投入而言,2021年中國投入最多的企業是華爲,爲1457億元人民幣,相當於226億美元,是清華大學年度總經費的4倍左右。全球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在100億美元以上的企業不少,美國研發經費投入最多的企業是300多億美元,超過了哈佛大學一年總經費的5倍。我們相信,中國一定能夠爲世界貢獻具有全球公信力的、與國家地位合適比例數量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企業。

  • 作者: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 、北京大學教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