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最近幾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引起不小關注。筆者認爲,看待匯率不可刻舟求劍。近期波動並沒有改變人民幣堅挺的趨勢,也沒有改變我國對外貿易的平衡,而主要是金融市場投資者情緒波動和小幅跟風導致的,不構成持續性拋壓動能,不具備“狼來了效應”。

第一,今年以來面對美元環境的波動,人民幣幣值總體上保持堅挺,這一基本面並未改變。

今年1月1日至9月16日,美元指數累計上漲14%以上,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下跌8%,兩者幣值波動幅度並不相等。相比而言,人民幣兌英鎊、歐元、日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中間價,分別升值8.0%、4.0%、14.1%。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指數9月9日當週爲102.1,與今年初水平基本相當。這表明,人民幣匯率波動的確是受到美元強勢的直接影響,但基於我國經濟運行、對外貿易的有利形勢,人民幣幣值依然堅挺。

今年3月下旬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啓一波下行,與美元加息週期的起點相呼應。美聯儲至今已經加息225個基點,並且可能在9月再度大幅加息。美元強勢導致市場情緒波動及部分投資者小幅跟風,即拋售人民幣、購入美元,但從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幅度來看,總體上屬於“市場自發調節”範疇,不構成持續性拋壓動能。

第二,人民幣匯率合理波動恰恰是市場有效的表現,“該波動時不波動”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即使在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破7”的情況下,市場主體仍然保持理性。8月份,剔除遠期履約部分的銀行代客收匯結匯率比今年前7個月均值上升3.5個百分點,付匯購匯率下降2.3個百分點。這說明,投資者結匯意願上升、購匯動機趨弱。歸根結底,這是中國經濟恢復向好的趨勢所決定的。

貨幣升貶值本身,並不完全等同於持續的升貶值預期,儘管二者之間有交織、重合。建立有彈性的匯率機制就是爲了及時釋放壓力,避免將壓力累積下來集中爆發。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是符合市場規律的,也是我們所樂見的。只要能得到基本面支撐,貨幣貶值和升值都是可以的;匯率能及時傳導真實供需信號是好事。目前,日元對美元匯率貶值20%以上,但並沒有發生貨幣危機,這就說明,幣值和實體經濟相互驗證,有利於化解市場風險。

第三,中國經濟金融持續擴大開放,有利於人民幣幣值保持長期穩健。

相對於2019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破7”,此次中國人民銀行除了降低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並沒有採取更多的調控舉措,這表明,管理層更傾向於通過構建“跨境資本流動動態均衡”機制來開展匯率預期管理。

中國在全球經濟下行、疫情反覆的形勢下,始終堅持開放政策不動搖。近三年來通過貨物貿易和直接投資兩大通道,跨境資金穩步流入中國,發揮了基礎性的順差作用。對境外機構進一步開放債券市場,豐富了外匯市場的參與主體和資金來源。即使在美聯儲大幅加息等外部壓力增大的情況下,中國跨境資本流動依然保持均衡,這是中國擴大開放,增強市場動力、定力的有力表現。

基於此,國際熱錢借人民幣匯率波動撤出或加碼中國市場,對中國外資順差的影響幅度顯著降低。再加上國內外貿企業運用外匯期貨期權工具套保的能力顯著增強,跟風炒作者減少,也增強了國內外匯市場的穩定性。

鑑於美元的特殊地位,中長期看,人民幣匯率均衡將繼續充分考慮美元指數的升降,通過完善市場機制、拓展市場深度消化其負面影響,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合理彈性。但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過度偏離美元指數,即萬一“狼真的來了”,也需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調控。(作者是中國證監會專家顧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