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話諾德安達校長:教育要爲18年後的社會儲備人才

今年,國際化學校諾德安達在北京順義區再下一子——順義區諾德安達學校今年9月正式創校開學。

該校所屬的Nord Anglia教育集團成立於1972年倫敦,在全球32個國家擁有80所學校及7.6萬名學生,中國境內有11所民辦雙語學校。順義諾德安達學校可容納1440名學生,爲6-18歲的學生提供十二年一貫制的雙語教育。

作爲順義諾德安達學校校長,辛國嵐有20年雙語教學經驗,她認爲,教育需求應立足於社會需求,要爲18年後的未來社會儲備人才。

過去三年,新冠疫情影響了全世界,後疫情時代的國際教育向何處去?

辛國嵐認爲,現階段仍是培養雙語教師的好時期。目前很多雙語老師語言文化理解能力,較過去都有長足進步,“他們是非常好的樣板,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跨文化溝通”

年輕一代如何與世界對話、溝通,也是國際雙語教育的重要一環。辛國嵐表示:“雙語教育能夠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

近期,界面教育採訪了順義諾德安達學校校長辛國嵐,就外教流失、學生家長教育期待,未來社會的人才培養以及國際教育發展等問題進行探討。

界面教育國際教育學校家長擇校最看重什麼

辛國嵐家長非常看重學生綜合實力的提高,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對母語文化的認可這三個層面。

第一,孩子不是隻會學習考試,還有自己的特長,關心社會和世界發展。

第二家長希望孩子能有全球視野,瞭解出生地以所發生的事情很多家長有海外教育的經歷,他們選擇雙語學校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以中國文化爲出發點和立足點去發展學生的各項能力。

界面教育教育行業二十多年,你覺得國內K12國際教育發生了哪些變化?

辛國嵐教育一定是不斷變化的,社會的變化就是教育的變化,教育是不斷讓人社會化的過程。

在我小時候,教育是要實現現代化和經濟騰飛。現在的教育要立足於母語文化,輸出我們的價值體系,實現華夏民族的偉大復興。教育是根據社會的需求育人,國際社會人才的核心也是如此。

我相信教育未來會更重視個性化發展,幫助學生找到自己在世界的定位。我們是12年一貫制學校,我們要爲18年後、未來的社會進行人才儲備。這可能是每個學校都要解決的難題,也是教育要去回答的問題。

界面教育外籍老師的標準是什麼?如何保證外教的穩定性?

辛國嵐國家不斷出臺各種各樣的規章制度規範外教招聘,我們的外籍教師資質都是有保證的。在課程設計上,已經規避掉很多外教的教學內容,也降低對外教的依賴。學校主要課程由中方老師教學,外教主要負責合作教學部分,例如在語言和教學方法爲學生提供更多幫助。

外教穩定性分爲很多方面。第一,我們會跟教師達成穩定的共識,確認他能在中國呆夠一定年限。例如,有的外教已經和中國伴侶組成家庭,在中國有穩定的生活。

第二,作爲新學校,我們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中層管理的崗位需求,爲教師提供專業和職業上的雙重發展,從而提升穩定性。

界面教育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庭對“國際化學校”躊躇不定,對此有何建議?

辛國嵐每個人的家庭情況和教育需求不一樣,北京作爲全國的教育重地,應該提供不同類型的教育,滿足家長不同的教育需求。

很多家庭會猶豫孩子是上公立學校還是雙語學校。首先,作爲民辦學校,我們嚴格遵循國家課程的標準去教學,在國家的課程標準和規定內容下,通過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知識和素質教育。

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作爲學校,我們會把個性化教學,全人教育作爲教育重點。我們希望通過小班化教學,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每一個孩子成爲最好的自己,給他們更多資源支持和關注。

界面教育有觀點認爲,2019年到現在,國際教育辦學呈現往下走的趨勢,這對國際學校辦學有何影響?

辛國嵐事物在不斷發展變化,現在沒有權威的數據和報告指出這個問題,我不作評價。但從我跟家長溝通過程中發現,現在的一些家長是“半個教育專家”,他們的教育需求越來越明確,對孩子未來道路的選擇也越來越清晰。隨着家長越來越趨於專業化,對學校也會提出更高的教育要求。

界面教育:義務教育階段的雙語教學怎麼實施?它的未來會是怎樣的?

辛國嵐除了語文,其他學科都是雙語教學。中方老師都有雙語的能力,還有中外教的合作教學,幫助學生同時提升語言和知識。

雙語教育不僅僅是語言,更重要的是文化理解,立足於我們母語文化去理解其他文化,用其他文化能聽懂的語言去輸出我們的價值體系和文化。從教育上來講它是促進世界達成更好的理解和平衡的手段。雙語教育能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