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9月20日,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1+1”系列第十四場新聞發佈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內地(大陸)與港澳臺地區教育合作交流情況。

會上,教育部港澳臺辦主任劉錦介紹,十年來,內地(大陸)對港澳臺招生渠道有效拓寬,招收學生學歷層次不斷豐富,招生規模穩步擴大。內地(大陸)高校累計招收港澳臺學生7.9萬名。在內地(大陸)就讀的港澳臺學生人數穩步增長,2021學年,內地(大陸)高校共有港澳臺在校生3.82萬名,較2012年的2.53萬增長了51%。內地已連續多年成爲港澳學生赴港澳以外地區升學首選,越來越多的臺灣學生選擇到大陸就讀。

在介紹這十年內地(大陸)與港澳臺教育交流合作取得的成效時,劉錦還提到,通過實施“姊妹學校”平臺建設和“內地與港澳高校師生交流計劃”,支持各地各校組織開展對臺教育交流項目。目前,內地與港澳中小學、幼兒園已締結“姊妹學校”2593對,覆蓋內地29個省(區);設立的“內地與港澳高校師生交流計劃”近3000項,惠及港澳師生近10萬人。10年來,教育部累計開展對臺交流項目1300餘個,兩岸1000多所高校參與,約6萬餘名臺灣師生赴大陸參訪交流,師生交流覆蓋範圍更廣、程度更深。

此外,在教師交流培訓方面,教育部與香港教育局、澳門教青局合作,每年選派內地優秀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赴港澳開展業務交流協作,十年來累計選派教師1081名,先後與港澳900餘所學校建立交流關係,共同推動協作教研,優化課堂教學。2020年,教育部啓動“澳門千名教師精英培訓計劃”,計劃十年內向澳門教師提供1000個赴內地培訓機會,目前已舉辦四期培訓項目,受到參訓教師好評。

在推進合作辦學方面,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先後批准內地與港澳高校共同設立本科層次及以上合作辦學項目19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合作辦學機構3個,包括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國際聯合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批准籌備設立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通過開展合作辦學,有力推動了內地與港澳高等教育的融合發展。

在共同搭建創新平臺方面,教育部鼓勵和支持內地和港澳高校共建共享創新平臺,協同開展科技創新研究。目前,港澳高校參與建設2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20個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助推港澳科技力量進一步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和發展大局。

此外,十年來,多家港澳基金會通過教育部捐贈教育事業發展,摺合人民幣近10億元,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作出了重要貢獻。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