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9月20日訊(記者 朱潔琰) 近日,中國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從2016年啓動上市輔導至今,歷時近5年,華廈眼科上市最終順利獲批。

自“眼茅”愛爾眼科(300015.SZ)於2009年上市後,A股眼科醫療服務市場出現了長達十多年的“空窗期”,直至今年沉寂才被打破。今年3月和7月,何氏眼科(301103.SZ)和普瑞眼科(301239.SZ)相繼登陸創業板。現如今,華廈眼科也即將登陸資本市場。

眼科醫療服務一直被認爲是一條長坡厚雪的賽道,市場也由一枝獨秀到百舸爭流。不過在民營眼科服務市場中,目前愛爾眼科仍處於絕對優勢地位。2020年愛爾眼科、華廈眼科、何氏眼科、普瑞眼科、朝聚眼科(2219.HK)的年門診量分別爲755、138、103、74、65萬人次,分別佔民營眼科服務市場中總門診量的19.26%、3.52%、2.63%、1.89%、1.66%。

西南證券研報,通過覆盤愛爾眼科擴張歷史發現,資本支持至關重要,對於華廈/普瑞/何氏眼科,能否獲得資本支持擴張對搶佔市場尤爲重要。而隨着這些企業的陸續上市,接下來是否還會有第二個“愛爾眼科”?

西南證券同時指出,視光門診憑藉其成本低、毛利高的特點最具佈局性價比,能否在視光領域迅速佈局對今後競爭格局的形成有一定影響。

具體來看,2022年上半年,愛爾眼科實現營收81.07億元,同比增長10.34%;歸母淨利潤12.91億元,同比增長15.73%。同期,其門診量和手術量也實現增長,分別爲554.1萬人次和44.49萬例,同比分別增長15.67%、9.74%。

受疫情及新開醫院虧損等影響,今年剛剛上市的何氏眼科和普瑞眼科,出現業績下滑。

今年上半年,何氏眼科營收爲4.68億元,同比增長0.75%;歸母淨利潤爲4181.20萬元,同比減少29.12%。普瑞眼科營收爲8.9億元,同比增長5.08%;歸母淨利潤爲5126.42萬元,同比減少21.54%。

華廈眼科最新招股書(註冊稿)未披露2022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2021年華廈眼科實現營收30.64億元,歸母淨利潤4.55億元。

以2021年的營收規模而論,與上述3家上市公司相比,華廈眼科(30.64億元)次於愛爾眼科(150億元),但高於普瑞眼科(17.1億元)和何氏眼科(9.63億元)。

另外,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愛爾眼科收購了16家眼科醫院及診所,截至2022年6月30日,愛爾眼科境內醫院數量達到187家,門診部132家。此外,愛爾眼科還在境外佈局了115家眼科中心及診所。

2022年3月,何氏眼科登陸創業板,募集資金總額12.96億元,其中4.94億元用以瀋陽何氏醫院擴建、何氏眼科新設視光中心、北京及重慶新設醫院、何氏眼科信息化建設項目。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何氏眼科在遼寧省內籌備啓動了院區建設項目2個,籌備啓動新設和改擴建視光門診項目5個,還在成渝地區啓動了2家視光門診建設項目。截至2022年6月30日,何氏眼科擁有3家三級眼保健服務機構,32家二級眼保健服務機構,55家初級眼保健服務機構。

普瑞眼科則在半年報中披露,今年上半年,昆明潤城二院、合肥瑤海二院、南昌紅谷灘二院和廣州番禺普瑞眼科醫院已陸續開診。截至2022年6月30日,普瑞眼科在全國已開設了23家連鎖眼科專科醫院。

華廈眼科招股書顯示,截至招股書籤署日,華廈眼科旗下共有56家眼科專科醫院,覆蓋17個省及46個城市,同時公司在國內已開設20家視光中心,爲屈光不正患者提供醫學驗光配鏡服務。

此次華廈眼科上市計劃募資7.8億元,主要用於天津華廈眼科醫院項目、區域視光中心建設項目、現有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升級項目、信息化運營管理系統建設項目及補充運營資金項目。

西南證券研報認爲,目前我國眼科醫療服務行業一超多強格局已經形成。

其中,愛爾眼科憑藉其規模優勢、資金優勢、先發優勢盡享行業紅利,成長爲國內乃至世界範圍內頭部眼科醫療服務公司。普瑞眼科堅持“輻射”擴張模式,目前在國內省會、二線城市覆蓋度高;何氏眼科、華廈眼科在其各自省內具備良好聲譽,在省內擁有良好下沉市場基礎,省外擴張逐步推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