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

“这两年所有的车厂对芯片都明显比原来更重视了,车厂已经深度介入到芯片选型、供应、保障等环节当中。”日前,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88052.SH,以下简称“纳芯微”)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王升杨在接受《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

(纳芯微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王升杨)

王升杨告诉记者,这两年跟车厂的接触中有非常强烈的感受,已经有非常多的车厂在积极地推动芯片国产化。“某些车厂甚至还有一些独立的工作小组在推动芯片国产化的进展,在国内汽车产业链基本形成了共识。”

车厂不仅从供应安全角度出发,介入到芯片供应链里面去,很多还从未来应用的需求和发展的角度,希望能够跟芯片公司一起深度合作,面向未来应用的需求,一起定义甚至定制一些芯片产品,来保证他们下一代产品的竞争力,因此这里有非常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机会,这种趋势应该也会持续下去。”王升杨表示。

作为专注于模拟和混合信号链芯片开发的企业,纳芯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在信号感知、系统互连、功率驱动三大产品方向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可提供1100余款芯片型号,该公司车规级芯片的研发和生产严格按照车规级可靠性标准执行,每颗芯片都需要进行三温测试,符合AEC-Q100等可靠性标准。

对于当下汽车芯片产业链的变化,王升杨表示,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下,芯片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电动化带来的芯片需求量可能是传统燃油车的2倍,随着未来智能化走向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带来的新增半导体的需求量可能是传统非智能汽车的8~10倍。”

车企也在亲自下场造芯片,对于这背后的逻辑,王升杨认为,在新能源化、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整个汽车产业的结构在发生一些比较深刻的变化,整车电气架构越来越中央化,整车电气架构的设计也是越来越集中化。

王升杨解释道:“换句话说,车厂或汽车里面主要的大的Tier1(一级供应商)会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整个产业会越来越往一起去整合,而不像之前看到的状况是比较分布式的,我们认为未来整车的设计包括芯片的选择可能会越来越集中化,这是整个行业发展的背景,也是整车厂开始进入到芯片领域里的逻辑。”

而在上述过程中,王升杨指出,对国产芯片厂商来说,这可能是产业链能够充分协同的好机会。“因为汽车厂商进入到芯片产业链,大部分还是进入到一些关键的芯片领域,比如一些主控的芯片、域控芯片,而围绕域控芯片需要构建一整套完整的生态系统,这就需要有很多的周边器件跟它相匹配,这里就会和国内现有芯片产业链厂商有很多协同协作的机会,包括我们现在也在跟一些主机厂,在类似领域里做一些深度协作。”

王升杨表示:“整体上来讲,通过不同形式的紧密合作,把产业链的需求端,即车厂、Tier1、芯片设计公司,包括芯片产业链的资源,未来需要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整个行业的快速变化。”

对于当下国产芯片的替代进展,王升杨告诉记者,国产芯片替代这两年有着非常不错的进展。“原来在芯片领域里,在高端市场,尤其是汽车市场,基本上找不到一颗国产的芯片。这两年在比较有利的产业环境下,已经有非常多的企业开始有机会进入到汽车产业链里面,也有非常多的汽车产业链客户在主动地规划国产替代的计划。”

王升杨坦言:“我们也看到国产替代还是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在于汽车对芯片的体系有不一样的产品要求,这主要是集中在产品的可靠性上。”

“过去国内芯片企业主要是以面向消费电子+一部分工业为主,但现在进入到汽车领域,面对前所未有的汽车产品质量可靠性压力要求,国内芯片企业需要能够快速地构建一套从研发到量产再到大规模供货,且符合车规要求的产品开发体系,这其中还包括质量保障体系,但这些体系能力的构建需要一些时间。”王升杨补充道。

王升杨还坦言:“相信假以时日,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一定会在越来越多的品类上实现国产替代,也能够构建起越来越强的,且符合汽车行业所要求的产品研发和质量管控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