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報道

“這兩年所有的車廠對芯片都明顯比原來更重視了,車廠已經深度介入到芯片選型、供應、保障等環節當中。”日前,蘇州納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688052.SH,以下簡稱“納芯微”)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王升楊在接受《中國經營報》等媒體記者採訪時如是說道。

(納芯微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王升楊)

王升楊告訴記者,這兩年跟車廠的接觸中有非常強烈的感受,已經有非常多的車廠在積極地推動芯片國產化。“某些車廠甚至還有一些獨立的工作小組在推動芯片國產化的進展,在國內汽車產業鏈基本形成了共識。”

車廠不僅從供應安全角度出發,介入到芯片供應鏈裏面去,很多還從未來應用的需求和發展的角度,希望能夠跟芯片公司一起深度合作,面向未來應用的需求,一起定義甚至定製一些芯片產品,來保證他們下一代產品的競爭力,因此這裏有非常多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的機會,這種趨勢應該也會持續下去。”王升楊表示。

作爲專注於模擬和混合信號鏈芯片開發的企業,納芯微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經在信號感知、系統互連、功率驅動三大產品方向擁有豐富的技術儲備,可提供1100餘款芯片型號,該公司車規級芯片的研發和生產嚴格按照車規級可靠性標準執行,每顆芯片都需要進行三溫測試,符合AEC-Q100等可靠性標準。

對於當下汽車芯片產業鏈的變化,王升楊表示,在電動化和智能化趨勢下,芯片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電動化帶來的芯片需求量可能是傳統燃油車的2倍,隨着未來智能化走向L4、L5級別的自動駕駛,帶來的新增半導體的需求量可能是傳統非智能汽車的8~10倍。”

車企也在親自下場造芯片,對於這背後的邏輯,王升楊認爲,在新能源化、智能化發展過程中,整個汽車產業的結構在發生一些比較深刻的變化,整車電氣架構越來越中央化,整車電氣架構的設計也是越來越集中化。

王升楊解釋道:“換句話說,車廠或汽車裏面主要的大的Tier1(一級供應商)會承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整個產業會越來越往一起去整合,而不像之前看到的狀況是比較分佈式的,我們認爲未來整車的設計包括芯片的選擇可能會越來越集中化,這是整個行業發展的背景,也是整車廠開始進入到芯片領域裏的邏輯。”

而在上述過程中,王升楊指出,對國產芯片廠商來說,這可能是產業鏈能夠充分協同的好機會。“因爲汽車廠商進入到芯片產業鏈,大部分還是進入到一些關鍵的芯片領域,比如一些主控的芯片、域控芯片,而圍繞域控芯片需要構建一整套完整的生態系統,這就需要有很多的周邊器件跟它相匹配,這裏就會和國內現有芯片產業鏈廠商有很多協同協作的機會,包括我們現在也在跟一些主機廠,在類似領域裏做一些深度協作。”

王升楊表示:“整體上來講,通過不同形式的緊密合作,把產業鏈的需求端,即車廠、Tier1、芯片設計公司,包括芯片產業鏈的資源,未來需要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整個行業的快速變化。”

對於當下國產芯片的替代進展,王升楊告訴記者,國產芯片替代這兩年有着非常不錯的進展。“原來在芯片領域裏,在高端市場,尤其是汽車市場,基本上找不到一顆國產的芯片。這兩年在比較有利的產業環境下,已經有非常多的企業開始有機會進入到汽車產業鏈裏面,也有非常多的汽車產業鏈客戶在主動地規劃國產替代的計劃。”

王升楊坦言:“我們也看到國產替代還是面臨着非常多的挑戰,最大的挑戰在於汽車對芯片的體系有不一樣的產品要求,這主要是集中在產品的可靠性上。”

“過去國內芯片企業主要是以面向消費電子+一部分工業爲主,但現在進入到汽車領域,面對前所未有的汽車產品質量可靠性壓力要求,國內芯片企業需要能夠快速地構建一套從研發到量產再到大規模供貨,且符合車規要求的產品開發體系,這其中還包括質量保障體系,但這些體系能力的構建需要一些時間。”王升楊補充道。

王升楊還坦言:“相信假以時日,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一定會在越來越多的品類上實現國產替代,也能夠構建起越來越強的,且符合汽車行業所要求的產品研發和質量管控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