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鵬  成都報道

本週,國家發改委表示,預計9月份國家和各地合計投放豬肉儲備20萬噸左右,單月投放數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以上投放,源於近期豬價的持續反彈。百川盈孚數據顯示,至9月21日,全國生豬均價已達23.85元/公斤,超過今年7月上旬的高點。

可即便如此,養殖企業由於各自成本端差異巨大,盈利修復情況也不一樣。

牧原股份9月初給出的成本數據爲,“近兩個月公司完全成本在15.5元/kg左右。”而在早今年7月時,其平均銷售價格便已超過21元/kg,公司三季度盈利顯然得到了明顯修復。

相比之下,正邦科技成本更高。該公司人士21日反饋稱,“上半年產能壓縮明顯,產能利用率沒上去,但是閒置產能會產生折舊攤銷費用,導致成本仍未迴歸盈虧平衡線以上。”

對比同業公司也可以看出,自今年4月豬價反彈以來,正邦科技區間跌幅明顯大於行業均值。

而就在9月20日晚,該公司發佈公告,公司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鎖定期將於9月23日到期,將根據員工持股計劃的安排和市場情況等決定是否賣出股票。

該持股計劃爲16.05元/股,而截至9月21日收盤,正邦科技報收4.99元。

成本、盈利差異明顯

僅就上市公司而言,牧原股份是成本優勢最明顯的養殖企業,其經營情況的好壞極具代表性。

而就公司成本與產品銷售情況來看,三季度盈利能力已經得到顯著改善。

今年6月,該公司生豬銷售均價爲16.53元/公斤,處於小幅盈利狀態,但是此後隨着全國豬價的上行,到今年7月時已達21.33元/公斤。

即便單月出欄數量環比出現小幅下滑,但是收入規模、單位養殖利潤顯然出現明顯提升。

同時,考慮到9月份豬價的高位拉漲,等到發佈三季報時,該公司亦有望結束一、二季度的虧損趨勢,轉爲盈利。

實際上,當前超過23元的生豬價格,絕大部分養殖企業都可以實現盈利。

比如新希望8月份商品豬的完全成本爲17.4元/kg,東瑞股份上半年平均成本約18元/公斤,同時完全成本目標是16元/公斤。

比較各家企業也可以看出,自9月豬價大幅超過行業盈虧平衡線後,機構投資者近期也加大了對相關上市公司的調研力度。

相比之下,正邦科技的情況較爲特殊,因債務危機爆發後,公司已經有1年左右時間未發佈機構調研紀要,唯一一份還是今年5月公司舉行的網上業績說明會。

彼時公司指出,“公司一季度育肥完全成本爲20元/kg左右,剔除四項費用後的養殖成本爲16.45元/kg。”

但是,從銷售情況上看,從4月豬價反彈以來,正邦科技卻非常急於出貨。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4月公司出欄量達到91.86萬頭,今年7月略有反覆,但是到8月時已經降至61.35萬頭。同時,4月開始,公司生豬出欄均重從103公斤迅速降至86公斤,近三個月則始終保持在71-75公斤左右。

而行業內標準出欄體重爲110公斤,部分可以養到120公斤以上水平出欄,顯然正邦科技的生豬出欄均重不正常。

公司公告給出解釋爲,“公司生豬銷售數量及銷售收入同比降幅較大主要是由於公司經營策略調整優化產能所致,生豬銷售數量環比降幅較大主要是由於公司調整出欄節奏所致。”

而據正邦科技人士21日反饋,“一方面是爲了回籠資金,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公司經營策略調整。相比於一季度,公司二季度成本有所增加,主要是因爲閒置產能的折舊攤銷費用,拉高公司整體成本,目前還未達到盈虧平衡。”

也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正邦科技上週與湖北省糧食有限公司簽訂框架協議,計劃上市公司下屬的部分生豬養殖產業相關資產轉讓給後者。

“協議約定了,公司有權優先租用相關產能繼續使用。”上述正邦科技人士補充稱。

這本身也是無奈之舉,出售資產一方面可以回籠資金,另一方面處置閒置產能也可以減少攤銷費用,進而降低上市公司整體養殖成本。

豬企員工持股計劃測評

“9月下旬,生豬市場將進入國慶節前備貨階段,而此階段全國生豬出欄量總體偏低。”中原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劉四奎指出,同時隨着氣溫轉涼居民消費需求總體增加,總體上9月下旬出欄大豬供應依舊偏緊張。

只是,於正邦科技遠高於行業的成本而言,即便接下來豬價繼續上漲,其盈利能力也遠遠無法與同業公司相比。

二級市場也反映了上述現狀和預期。據統計,4月初至今,申萬劃分的10家生豬養殖企業跌幅中位數爲6.76%,同期正邦科技跌幅居首,達到了35.28%。

這也與公司和大股東的債務問題有關,並形成了負向循環。

舉個簡單的例子,Wind對正邦科技重要股東買賣的統計數據一共只有3頁,其中今年以後的數據就佔到了2.5頁,買賣方向以減持爲主,而大股東正邦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江西永聯農業又是減持主力。

巧合的是,正邦科技上市15年只推出過一次員工持股計劃,而該計劃將於9月23日到期。

2021年3月,該員工持股計劃累計買入公司1202.7萬股,由於彼時公司股價處於歷史相對高位,其成交均價也達到16.05元/股。

結果,2021年豬價下行,公司股價連續回落。到今年3月,持有人會議通過,將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鎖定期延長6個月,即鎖定期延長至2022年9月23日。

而截至今年9月21日,正邦科技最新價已經跌至4.99元。照此計算,員工持股計劃“賬面”已經浮虧68.9%。

“不繼續進行延期,公司也是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的。這其中還涉及資管機構,這對整個持股計劃的總資產和總負債也有相關要求。”上述正邦科技人士回應稱。

需要指出的是,從2006年算起,國內生豬價格波動區間上限在21元左右,2021年一季度自高位回落至25元時,產業資本是存在一定抄底意願的。

僅以新希望爲例,兩家公司同樣是飼料起家,同樣屬於生豬養殖“後起之秀”,2020年出欄量也同樣逼近前萬頭水平。

不同的是,新希望2021年雖然也籌劃過員工持股計劃,但是即使踩下了剎車。

今年4月底,新希望宣佈終止了2021年度員工持股計劃。

彼時公司給出的理由爲,“鑑於目前市場環境變化及公司實際情況等原因,擬推行新的員工持股計劃……經慎重考慮,公司決定終止本次員工持股計劃。”

有意思的是,新希望員工持股第一次“抄底”不成後,今年4月底又拋出一份2022年度員工持股計劃的草案,不過直到8月底公司持有人會議才審議通過設立管理委員會、選舉委員的相關議案。截至目前,新希望尚未披露實質性股票購入。

這較正邦科技至少晚了一年半的時間,也成功躲過了2021年延續至今的股價連續下跌。僅就時機的判斷和把握而言,新希望確實明顯勝於正邦科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