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全力以赴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近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在由證券時報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上市公司價值論壇”上表示,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羣體遇到了超預期的衝擊,但仍要在巨大壓力下轉危爲機,在變局中開新局,全力以赴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上市公司要積極落實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主體責任。

據統計,三年來,上市公司共實現再融資3.1萬億元;累計現金分紅4.4萬億元,較之前3年增長近50%,實現了壓力下的穩速發展。2021年全年共有超過3300家公司推出現金分紅預案,佔全部盈利公司家數的81.67%。宋志平表示,上市公司要堅持長期穩定的分紅,使投資者能進一步提升信心,尤其是讓中小股東有獲得感,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上市公司發揮了中堅作用

宋志平表示,自疫情發生以來,上市公司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裏發揮了中堅作用。以2021年爲例,我國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呈現出持續向好的態勢,約八成公司實現收入增長,四成公司收入連續三年持續增長。近八成公司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顯示出較高的盈利質量。上市公司還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加大資本支出,並積極運用再融資工具優化資本結構。2021年,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同比增長23.53%,佔全國企業研發支出總額的47.02%;資本支出金額同比增長11.95%。現金分紅方面,全年共有超過3300家公司推出現金分紅預案,佔全部盈利公司家數的81.67%。此外,上市公司繳納稅費金額合計約爲4.04萬億元,佔全國稅收總收入的23.41%,新增就業崗位110.53萬個。除了業績表現突出,上市公司還主動把共同富裕、雙碳目標等國家戰略融入企業經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據統計,三年來,上市公司依託資本市場加快發展,隊伍得到了擴大,從2020年的4195家增長到截至今年8月23日的4895家。上市公司共實現再融資3.1萬億元;累計現金分紅4.4萬億元,較之前3年增長近50%,實現了壓力下的穩速發展。宋志平指出,我國資本市場雖然取得了巨大成績,但和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比,還任重道遠,尤其是在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疫情及三重壓力下,做好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就更加重要。做好資本市場取決於經濟基本面、監管政策、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者生態等四個方面,這是我國資本市場進一步向好的基礎。

上市公司要抓好自身工作、發揮引領作用

宋志平指出,爲應對當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許多市場主體十分困難的情況,國務院推出了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上市公司要發揮引領作用,做有大局觀的上市公司,用好國家有關政策,帶動一些中小企業的發展,用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環境的不確定性。

談及上市公司紮實抓好自身工作,宋志平說,要做好“四個緊抓”和“四個緊盯”。“四個緊抓”是緊抓管理、緊抓市場、緊抓創新、緊抓服務。管理出效益,保證產品質量,降低成本,這是企業的基本功,一定要做好。面對需求不足,企業既要抓好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也要抓好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尤其要注意增強國際供應鏈和產業鏈的穩定性。在鞏固中國製造業優勢方面要寸步不讓。在創新裏面重點要把握好數字經濟、雙碳等方面帶來的機遇。

“四個緊盯”是緊盯疫情、緊盯市場、緊盯產業鏈、緊盯資金鍊。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部分地區疫情出現反覆,企業還是要緊盯疫情,把防疫工作做好。企業要緊盯訂單,要想方設法去開拓市場,把訂單拿到手。企業要用好各種政策,確保資金鍊安全。

切實加強五種能力建設

今年4月9日,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上指出,上市公司要遵循公衆公司的特點和發展規律,着力提升“五種能力”,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一是抓基礎,鞏固治理能力。二是強主業,增強競爭能力。三是育長板,提升創新能力。四是增韌性,提高抗風險能力。五是重效益,提升回報能力。

在治理能力方面,宋志平表示,這幾年我國上市已經有了實質性提高,但仍需進一步鞏固。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除了依靠監管機構的外部推動,更需要上市公司自身作出努力。鞏固治理能力要維護好上市公司的獨立性,切實保障上市公司和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使公司內部各項機制有效運行,依法依規健全制度。

宋志平表示,在增強競爭能力方面,上市公司要做強做實主營業務,做各自賽道的冠軍,不斷深耕細分市場。在提升創新能力方面,要做企業創新的領先者,進行有目的、有效的、高質量的創新,減少創新的盲目性,支持企業在多個層面開展創新活動。他特別強調,高科技創新通常需要高投入,風險相對大一些,可能更適合於少部分企業。大量創新實際是中科技、低科技,甚至是零科技,它們對於社會進步的貢獻也不容忽視。

宋志平還指出,上市公司提高抗風險能力要重視週期性變化,合理利用財務槓桿,儘早進行危機處置。上市公司要樹立回報股東的理念,通過多種途徑,如路演、反路演等方式,加強與股東的溝通交流。要堅持長期穩定的分紅,使投資者能進一步提升信心,尤其是讓中小股東有獲得感,共享企業發展成果。要改變重融資輕價值的認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