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广网

央广网温州9月26日消息(记者 魏炜 通讯员 叶坚坚)风恬浪静、碧波荡漾、风景秀丽……,在温州市文成县群山环绕的珊溪镇,珊溪水库明净的湖水倒影着绿岛和白云,湖光山色间,犹如一幅绿色的水彩画。

珊溪水库是温州近600万人的“大水缸”,是温州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烟波浩渺、群山环抱,而造就这一湾碧水的,离不开水库里的鱼。

从高处俯瞰,珊溪水库风景秀丽(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依托飞云湖一湖秀水,近年来,温州市文成县立足区域生态优势,推进保水渔业产业化、多元化发展,提升饮用水源保护和扶持库区周边村集体经济建设能力,走出了一条以鱼护水、以水养鱼、以鱼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二三,收网!”在珊溪水库上记者看到,随着捕捞工人的拉紧收网,一条条飞云湖包头鱼在网中竞相跳跃。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升水质,从2011年起,珊溪水库主管部门多年来持续投放了鲢鳙鱼等滤食性鱼苗1800万尾,封库管理,以鱼养水,效果显著。如今,珊溪水库现有鱼类37种,较2017年增加了2种,生态系统趋于完善。水库水质持续改善,稳定在地表水Ⅰ类以上,水体平均透明度达285厘米,较2017年提高了107厘米,从源头上保障了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一条作业船行驶在珊溪水库水面(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每个季度,我们还会邀请中科院对珊溪水库水质、水生生物、鱼生长情况等进行监测,全面掌握珊溪水库鱼资源的情况。”温州市公用集团珊溪水源保护分公司总经理潘三林说,以生态链治水,以鱼控藻、以鱼控有害生物,文成在保护好水质的同时,打造出了一条生态鱼、有机鱼、天然鱼。

“经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检测,珊溪水库鳙鱼中铁、锌、磷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特别是硒元素,比普通的包头(鳙)鱼高出了48.95%。”温州市公用集团珊溪水源保护分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叶坚坚说。

好水养好鱼,好鱼带产业。2019年,珊溪水库全水域3533公顷600吨鲢鳙鱼一次性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并注册“峃”牌有机包头(鳙)鱼商标,将“珊溪水库鱼头”打造成温州乃至浙江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品牌,走出了一条品牌经营化的路径。

珊溪水库包头鱼在网中竞相跳跃(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2021年,温州市公用集团珊溪水源保护分公司完成销售活鱼39.58万斤,同比增长59.89%;实现销售收入489.99万元,同比增长62%。同时,通过建设保水渔业科研基地、与旅游公司合作开发保水渔业旅游观光项目等手段,进一步探索现代渔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产业链,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如今,以文成县珊溪镇为起点,产自珊溪水库的包头鱼逐步向温州市区辐射,相继在文成、瑞安、瓯海、龙湾、乐清等地开设特许经营门店、有机鱼品鱼馆授权门店。飞云湖包头鱼进了城、上了桌,以“峃”牌有机包头(鳙)鱼为基础,实现传统渔业向品牌渔业转型。

“一年工资有3万来块钱,生活过得去,家里人也可以照顾到。”林清平是库区移民之一,在珊溪水库从事水面保洁已有11个年头。如今,这支水面保洁队的人员全部来自库区周边的村民。

刚刚捕捞上岸的珊溪水库包头鱼(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自2018年起,温州市公用集团珊溪水源保护分公司每年从渔业收益中列支220万元,用于扶持水库周边7个乡镇、86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建设,常态化为当地村民提供渔业捕捞、生态暂养、病害防治等技术培训,助力村民收入持续增长。

下一步,温州市公用集团珊溪水源保护分公司与文成县委县政府共同制定《珊溪水库鱼头品牌产业创建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保水渔业富民”、“保水渔业技术推广”、“保水渔业宣传”三大项目,建设休闲垂钓基地、鱼苗繁殖场、标准养殖场等,全力打造渔产能超百万、综合创收增收超千万、综合产值超亿元的“百千万亿”级综合产业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