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廣網

央廣網溫州9月26日消息(記者 魏煒 通訊員 葉堅堅)風恬浪靜、碧波盪漾、風景秀麗……,在溫州市文成縣羣山環繞的珊溪鎮,珊溪水庫明淨的湖水倒影着綠島和白雲,湖光山色間,猶如一幅綠色的水彩畫。

珊溪水庫是溫州近600萬人的“大水缸”,是溫州市的主要飲用水源地,煙波浩渺、羣山環抱,而造就這一灣碧水的,離不開水庫裏的魚。

從高處俯瞰,珊溪水庫風景秀麗(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依託飛雲湖一湖秀水,近年來,溫州市文成縣立足區域生態優勢,推進保水漁業產業化、多元化發展,提升飲用水源保護和扶持庫區周邊村集體經濟建設能力,走出了一條以魚護水、以水養魚、以魚富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二三,收網!”在珊溪水庫上記者看到,隨着捕撈工人的拉緊收網,一條條飛雲湖包頭魚在網中競相跳躍。

記者瞭解到,爲了提升水質,從2011年起,珊溪水庫主管部門多年來持續投放了鰱鱅魚等濾食性魚苗1800萬尾,封庫管理,以魚養水,效果顯著。如今,珊溪水庫現有魚類37種,較2017年增加了2種,生態系統趨於完善。水庫水質持續改善,穩定在地表水Ⅰ類以上,水體平均透明度達285釐米,較2017年提高了107釐米,從源頭上保障了居民的飲用水安全。

一條作業船行駛在珊溪水庫水面(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每個季度,我們還會邀請中科院對珊溪水庫水質、水生生物、魚生長情況等進行監測,全面掌握珊溪水庫魚資源的情況。”溫州市公用集團珊溪水源保護分公司總經理潘三林說,以生態鏈治水,以魚控藻、以魚控有害生物,文成在保護好水質的同時,打造出了一條生態魚、有機魚、天然魚。

“經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檢測,珊溪水庫鱅魚中鐵、鋅、磷等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含量較高。特別是硒元素,比普通的包頭(鱅)魚高出了48.95%。”溫州市公用集團珊溪水源保護分公司綜合辦公室主任葉堅堅說。

好水養好魚,好魚帶產業。2019年,珊溪水庫全水域3533公頃600噸鰱鱅魚一次性通過了有機產品認證,並註冊“嶨”牌有機包頭(鱅)魚商標,將“珊溪水庫魚頭”打造成溫州乃至浙江省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區域品牌,走出了一條品牌經營化的路徑。

珊溪水庫包頭魚在網中競相跳躍(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2021年,溫州市公用集團珊溪水源保護分公司完成銷售活魚39.58萬斤,同比增長59.89%;實現銷售收入489.99萬元,同比增長62%。同時,通過建設保水漁業科研基地、與旅遊公司合作開發保水漁業旅遊觀光項目等手段,進一步探索現代漁業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完善產業鏈,助推當地經濟發展。

如今,以文成縣珊溪鎮爲起點,產自珊溪水庫的包頭魚逐步向溫州市區輻射,相繼在文成、瑞安、甌海、龍灣、樂清等地開設特許經營門店、有機魚品魚館授權門店。飛雲湖包頭魚進了城、上了桌,以“嶨”牌有機包頭(鱅)魚爲基礎,實現傳統漁業向品牌漁業轉型。

“一年工資有3萬來塊錢,生活過得去,家裏人也可以照顧到。”林清平是庫區移民之一,在珊溪水庫從事水面保潔已有11個年頭。如今,這支水面保潔隊的人員全部來自庫區周邊的村民。

剛剛捕撈上岸的珊溪水庫包頭魚(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自2018年起,溫州市公用集團珊溪水源保護分公司每年從漁業收益中列支220萬元,用於扶持水庫周邊7個鄉鎮、86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建設,常態化爲當地村民提供漁業捕撈、生態暫養、病害防治等技術培訓,助力村民收入持續增長。

下一步,溫州市公用集團珊溪水源保護分公司與文成縣委縣政府共同制定《珊溪水庫魚頭品牌產業創建三年行動計劃》,通過實施“保水漁業富民”、“保水漁業技術推廣”、“保水漁業宣傳”三大項目,建設休閒垂釣基地、魚苗繁殖場、標準養殖場等,全力打造漁產能超百萬、綜合創收增收超千萬、綜合產值超億元的“百千萬億”級綜合產業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