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不看樣品就下訂單”,在浙江慈溪做了7年取暖器生意的劉繼文從來遇到過這種情況。

劉繼文說,往年9月,來自歐洲市場的訂單基本上交付完畢,但今年,9月底了還有新訂單,交付時間最晚排到了明年。

受多種因素影響,許多歐洲國家出現了天然氣供給受限、價格暴漲的情況,面對持續增加的取暖需求,越來越多的歐洲人向中國製造尋找解決方案。

需求漲超40% 這些“神器”賣爆了

近日,話題#歐洲人買爆中國電熱毯#登上微博熱搜,相關報道稱,隨着歐洲居民緊急備貨取暖設備,中國廠商掀起了生產熱潮,東莞一家工廠電熱毯銷量是上年同期3倍,是近5年最佳記錄。

受上述消息影響,國內取暖設備生產及供應鏈上市公司股價走高。電熱毯頭部企業彩虹集團發佈股價異動公告稱,電熱毯等家用柔性取暖器具以國內市場爲主,雖在今年取得了一些電熱毯出口訂單,但訂單數量低且總體金額小,未對公司收入產生實質影響。

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則顯示,僅今年7月,歐盟27國進口中國電熱毯就高達129萬條,環比增長近150%。阿里國際站數據顯示,今年歐洲對中國電熱毯需求同比增長超70%。

事實上,在歐洲,不止電熱毯銷量大漲,速賣通數據顯示,各種中國取暖“神器”整體上在歐洲市場銷量火爆,增長達300%。

阿里國際站數據顯示,歐洲市場對取暖電器的需求量和去年相比增長超過40%,其中對電暖器的需求同比增長超50%。其他品類中,保溫杯的需求量同比增長89%,毛毯需求量同比增長31%。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家電產品對歐洲出口增長的品類主要包括空調、電熱水器、電暖器、電熱毯、電吹風。

其他取暖產品,如接上USB就可以使用的智能暖手袋、暖腳寶、發熱圍巾也熱銷歐洲;可以儲存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國產儲能電池,在歐洲市場同樣也受到歡迎。

不看樣品就下單 交貨排到明年

國產取暖器歐洲大賣,中國商家也感受到了今年訂單的不同尋常。

浙江省慈溪市是中國取暖器生產基地之一,出口量佔到全國三成。成立於2015年的艾伏電器是當地一家產品品類較全的取暖器生產、銷售公司,該公司負責人劉繼文28日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往年發往歐洲的訂單基本上4月份就確認了,但今年直到現在還在下訂單,比較反常。“歐洲9月份就比較冷了,取暖器銷售旺季其實已經過了,但今年,客戶明確說11月份交貨也能接受。”

還有一個細節令劉繼文印象深刻。“今年很多取暖器訂單都不用寄樣品,都是直接下單,下得很急。”劉繼文表示,“因爲取暖器在歐洲屬於高危產品,客戶基本上都會先要樣品,看是否合格,所以今年這種不看樣品,只關心交貨時間的情況,在以往是完全不可能的。”

據寧波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慈溪取暖器出口33.5億元,同比增長26.3%,其中出口歐盟15.3億元,同比增長55.2%。

歐洲天然氣供給緊張,也拉動了國產空氣源熱泵在歐市場的銷量。

浙江中廣電器集團海外營銷中心總經理劉麗萍介紹說,“今年我們的訂單也有翻倍增長,工人都在加班加點趕製訂單。我們正常的交貨期是45天,但接下來訂單交貨期要延長到兩三個月。”

劉繼文說,作爲上游市場,其實他們早就感受到了取暖器需求上漲的趨勢,“今年5、6月份的時候,公司整體訂單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劉繼文透露,目前他們合作的工廠訂單交貨日期大多排到了11月份,有小部分訂單交付日期已經排到了明年。

爆單了 但不能只悶頭生產

雖然訂單有翻倍的增長,但劉麗萍所在的公司對接單仍有所控制,原因是“考慮到目前歐洲的售後服務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

這波訂單量暴漲,對很多中國廠商來說是一場“遭遇戰”,他們也在思考這場“遭遇戰”給公司以及行業帶來的變化。

劉繼文說,歐洲能源危機是一個短暫的現象,但仍會給取暖器行業帶來一些變化,比如對高能效的產品產生了很大的需求,從長遠看,公司將研發一些適合當地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有的企業已經行動了。國內生產低耗能取暖小電器的公司幾素科技在速賣通上看到評論,瞭解到海外的女性消費者在特殊時期也有保溫需要,因此今年專門研發了“智能暖宮帶”。

劉麗萍也表示,她所在公司不急於產品銷量上的一時增長,而是希望藉此機會佈局海外網絡,比如建設海外銷售中心、售後服務中心、海外倉等,時機成熟的話,也考慮在海外建生產線。

文:常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