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筆記俠

微信號:Notesman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值班編輯 | 少將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當切開時代的橫截面,我們總會發現,如果成功一次是運氣,那麼持續的成功意味着當中一定藏有獨特的能力與知識。站在時代轉折點上,面對悲觀與樂觀交織的情緒浪潮,我們試圖尋找那些擁有獨特能力與知識的週期穿越者。

或許有些出人意料,我們首先尋找到的是一家相對低調的公司,OPPO。

追溯其歷史,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幾個年輕人來到廣東東莞開工廠,最初名字叫“廣東力高”。從生產VCD和DVD起家,幾年後成長爲家喻戶曉的“步步高”;再後來,做大後的工廠分拆成三家公司。

又過18年,其中的一家成爲現在全球排名前5的手機廠商,OPPO。

這是中國式企業“逆襲”的故事——從產業鏈最底層出發,用最微薄的人力與最有限的資源,在一波又一波的巨浪與巨頭衝擊下,克服掉無數艱險阻力,一點一點積累資金實力、人才實力、研發實力……成長爲真正以技術爲驅動的企業,擁有與國際巨頭站在一起的資格。

所有這樣的中國公司都值得被記錄。因恰逢OPPO品牌18週年,小編就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了一份OPPO創始人兼CEO陳明永的發言資料,記錄並分享這家公司如何穿越週期的經驗。

一、2005-2008,播放器時代:

凝聚而不變的初心、

企業價值觀與商業之本

引言:1994年,美國管理學家詹姆斯·柯林斯在研究了18個卓越不凡、長盛不衰的企業後,得出了一些關於企業基業長青的祕密。

其中一條指出,高瞻遠矚的公司應該是務實的理想主義者:賺取利潤是獲得更高追求的手段,而不是最高追求本身。也即,大多數公司是爲理念所驅動的,而不是純粹爲利潤所驅動。

柯林斯的總結非常精妙,但容易讓人生成錯誤的因果關係。事實上,不是高瞻遠矚的公司應該是務實的理想主義者,而是務實的理想主義者纔有可能成就基業長青的公司,譬如OPPO。至少在其尚未成爲全球TOP手機廠商之前,管理層就已經把這種務實的理想主義,寫入到公司的基因中。

1。商業之本,是市場需求和商業價值。

2。我特別欣賞井深大、盛田昭夫、大賀典雄時代的索尼。因爲他們領導下的索尼不斷創新,讓這個世界因他們而不同。我欣賞這種企業家精神,欣賞他們在品牌塑造、技術研發和產品打造上的那種理想主義。

3。所謂圍棋中的“本手”—— 我走到這裏,我應該走這步是合理的,我就走這步。對方是高手,我走這一步;對方水平不如我,我依然走這步。本手,是合乎棋理地去下棋。

4。從步步高時期我們就凝聚成一個核心文化——本分。爲什麼要本分呢?我們覺得不管任何時候都要善於抵禦誘惑,要回歸初心,用平常心去做決定,去選擇正確的事情,這是最重要的。

5。平常心是“用出世的心入世”。只要你拋棄掉功利心去做有意義的事情,去做進取的事情,而不是以利益驅動,就是平常心。

6。有一句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覺得這是底線。它上面的一句話說得更好,“己欲立而立人”,你想成功,就先讓身邊的人成功。

7。做企業不是這幾年、這十幾年的事情,甚至不是我這一代人的事情。做企業是要下一代、再下一代的持續發展與傳承。

8。我們特別反對什麼?是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的機會主義。

9。如果有人朝你扔石頭,不要反扔回去,而是留作我們成功的基石。

10。圍棋宗師吳清源說過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刻:你圍你的地盤,我圍我的地盤,沒有任何廝殺,最終高下立見。

二、2008-2011,功能機時代:

“長坡厚雪”的賽道選擇,長期價值主義

引言:2008年,國產手機進入寒冬期,波導退出手機研發、聯想準備剝離手機業務。。。。。。國產手機品牌經歷了世紀初的短暫繁榮後開始全面潰敗。

當年12月,Gartner公佈的數據顯示,諾基亞、三星和摩托羅拉牢牢佔據着市場前三,唯一擠進前十的中興通訊也只有百分之一的市場佔有率。

這一輪國產手機的潰敗未能換得行業的集體反思,反倒催生了一波山寨手機的快錢誘惑。。。。。。當市場似乎認定山寨要成爲國產手機揮之不去的標籤時,2008年5月,OPPO發佈了旗下第一款手機A103,背面的笑臉中巧妙放入後置攝像頭,極富設計感,被市場稱之爲“笑臉手機”,OPPO作爲手機品牌一炮而紅。

1.2006年前後,我們決定要做手機。關於賽道切換我有三個原則,一是明確做什麼和不做什麼;二是要付出的風險、代價,和目標帶來的激情、動力要匹配;三是自身要有相應的比較優勢。最後,一旦做出決定,就全力以赴不糾結,不追求決策的完美。

2。過去的每一年,我們都覺得是困難的一年,但每一年我們又都戰勝了困難。10年以後到底是什麼?說我知道,那是騙人的。但我知道不是什麼,不做什麼。

3。無論是個人命運的抉擇,還是商業賽道的選擇,始終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面對選擇,通常是要什麼還不清楚,但不要什麼越來越清晰。

4。做商業選擇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坡道要足夠長,這樣你纔能有足夠的時間去積累能力與經驗。積小勝爲大勝,以時間換空間。

5。我做過的行業競爭都很激烈,我很適應競爭激烈的狀態。王陽明說過,我心光明,我心平靜,只要解決心的問題,就不怕競爭激烈,也不會被人帶偏。

6。我們不太關注銷量排名,銷量只是一個指標。做企業是很有意思的,真正的意義不在這上面。就好像一個人,你的幸福感纔是最重要的。

7。打勝仗會讓人們在某一個瞬間產生獲得感,或者是興奮的感覺,但不可能天天打勝仗,即便天天打勝仗,你也會對它的感覺變弱。所以需要注意節奏控制。

8。短期情緒的滿足,無非是一時爽一下,但不會真正改變結果。短期行爲的最大收穫就是短期收益,最大的損失是長遠損失,甚至失去全部。

9。把精力和資源聚焦於瞭解消費者需求,把合適的產品介紹給合適的顧客,維護公平、良好、積極的市場環境,那樣才能真正做基業長青的企業。

10。在這個行業裏,我們今天做的很多努力,都要5、6年後才能發揮作用。以前可能不是這樣,但現在是,短平快行不通了。

三、2011-2018,智能機時代:

秉持理想主義打造偉大的產品

引言:經濟學家熊彼特說,企業靠創新來持續增長。企業家就是創新者,但不是所有的創新都叫未來。德魯克說,創新是賦予資源一種新的能力,創新就是在產業結構中尋找機會。

從海外手機品牌霸榜,到國產手機品牌的崛起,20多年的消費電子變遷史中,用戶需求從最初的滿足功能到追求品質,從最初的性價比轉變爲設計、功能和品牌追求;中國手機廠商,也從最初的山寨組裝、技術模仿再到不斷進行差異化創新,如今終於向底層技術的研發挺進——“積小勝爲大勝,以時間換空間”,中國手機廠商用近20年的時間走完了這條艱難的產業躍遷之路。

1。我們的競爭優勢有兩個:排在第一位、最重要的是本分價值觀,第二個就是OPPO的產品。

2。偉大的產品必然符合市場導向,但符合市場導向的不一定就是偉大的產品。偉大的產品是基於潛在的、未來的價值創造,給用戶帶來超預期的體驗。

3。做產品不能夠競爭導向,因爲這會讓你眼裏只看得到對手,卻看不到用戶。

4。產品打造是需要時間的。要做好排兵佈陣,把握好產品節奏。

百米飛人跑步有自己的節奏,如果讓他從一秒三步變成四步,他會跑得更快嗎?馬拉松比賽按百米衝刺的速度跑,最後能拿到冠軍嗎?

很多運動項目,尤其是打網球、打高爾夫,節奏感都是很重要的。節奏不對的話,不光是累,可能連球都打不着。

5。爲什麼要有批判性思維,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本質:這樣對嗎,爲什麼這樣做?最開始是怎麼考慮的?這就是批判。或者這樣做是最好的方法嗎?最好的效益嗎?這就是質疑。

6。無論是個人成長,還是組織成長,都要掙脫很多束縛,克服很多壓力。當你覺得這個事情真的是對的,大家就有信念朝前走,而不再瞻前顧後,你就會發現好像也沒有想的那麼難。

7。好產品是全球通行的。我們的觀念很樸素——飯要一口一口吃。每進入一個市場,我們都紮實深耕,不會蜻蜓點水。這個市場做好了,自然而然會延伸到下一個。

8。我給團隊講,造車一定要回答一個問題:我們能夠給用戶和行業帶來什麼真正的改變和創新?到現在爲止,我們還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四、2018-至今,

站在萬物互融的起點上:

科技爲人,以善天下

引言:萬物互融的全新時代,中國企業與世界巨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結束了“摸着石頭過河”的日子,前面是競爭激烈、唯有勇者纔敢於穿越的無人區。

在全新的主戰場上,OPPO也明確了自己的戰略目標:以偉大產品爲基石的生態型科技公司,爲全球用戶提供美好智慧生活。

戰略目標明確後,如何落實?一個能夠穿越多個週期的長期主義者,對於戰略目標的落實,有三個關鍵抓手,即極致的產品、極具價值的技術創新能力、高效的組織能力。

1。科技是手段,人才是目的。再強大的技術,如果脫離了人性,都會成爲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

2。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把用戶體驗做好。譬如你買房子,裝修時你會覺得哪裏都不對,不是衛浴太小,就是臥室不理想。

怎麼才能徹底解決?只能從一開始就按照你的想法來建房子。所以我們要掌握核心技術。核心技術至少包括兩個:第一,軟件架構能力。第二,芯片。

3。技術如土壤、如大地,產品如大樹,我們要深深地紮根下去,枝繁葉茂結出碩果來。

4。一個具體的產品形態可能會被時代淘汰,但沉澱下來的技術會讓你做成下一個時代的產品。

5作爲領導者,你要承認自己的能力存在侷限性,你要學着去重用那些能力在你之上的人。

有不少同事在他的位置上做得比我還好。這種情況下我還在幹着我喜歡幹,但是他們比我還更能幹的事情,這不是一個高效的管理行爲。

6。道德經裏有一句“太上,不知有之”,最高階的領導是大家不知道有這個領導,要學會放權、授權。

7。慢慢你會發現,只要把不對的東西停下來,對的東西慢慢就會產生,就會走到一個正確的路上。我認爲現在OPPO是在正確的路上。

8。一個企業一定要有一種使命感,一定要有一種讓人們發自內心、帶領一幫人長遠走下去的東西。不只是爲了賺錢或者要做第一。

最後:堅守不變的東西

過去十幾年,確實有些東西沒有變。

第一,堅守本分價值觀,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始終如一地保持平常心、長期主義。

第二,集中全公司的力量,在不同階段持續爲用戶創造好的產品體驗。

第三,注重價值鏈的互惠互利,合作、利他,共同成長。無論是對供應商還是客戶,我們始終是一體的。

以上三樣東西,OPPO一直沒有變。

責任編輯:李科峯 ST0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