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2年7月22日由灣區分院組織在廣州南沙區清華同衡灣區分院大會議室舉行。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中大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鄭天祥教授爲大家講授了“粵港澳大灣區新經濟發展研究第一期——亞洲新經濟發展中軸線”,以下爲講座全文。

主持人致辭:

亞洲新經濟發展中軸線是一個非常新的概念,是鄭教授結合新的世界形式變化形成的新思想。20世紀初英國地理學家H·J·麥金德提出的大陸中心說和世界島概念影響了世界的地緣政治,在一戰、二戰及冷戰時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鄭教授提出過第二條歐亞大陸橋的概念,在南沙開發的時候,爲南沙做過很多貢獻,包括金融、航運等方面都提出過很好的建議。同時,鄭教授也是廣州市市長連續4屆的顧問,對廣州市和大灣區的貢獻很大。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理論還會對大灣區產生更多的影響,先前在其它場合講過後也收到很大的反響。

以下爲現場實錄:

引言

很榮幸與大家交流最近的一些思考,這個題目研究的背景是從1983年研究大灣區開始的,我們的單位叫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本身就是研究大灣區,最近正思考的課題正是這個主題的延續。

開始時,我們只是研究灣區的中軸線——“廣州-東莞-深圳-香港”。這條中軸線爲什麼在二三十年內就達到了超過韓國的經濟總量,進入世界十強?在過程中也發現了的很多問題,比如“南北不均衡,東西不均衡,三大核心競爭合作很大,大中小城市不均衡,城鄉不均衡”等很多方面,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正是此研究的起點。

期間,香港大公報採訪我,聽說內地要修“呼和浩特-南寧”的高鐵,香港就有很多人質疑,港珠澳大橋都已經那麼低的效益,不要成爲第二條港珠澳大橋啊!他們擔心已經有了京廣高鐵、京九高鐵又來一個呼南高鐵,三條高鐵重複佈置會怎麼樣呢?我思考回答說三條高鐵在一箇中軸線上就不會太多。就像“廣州-東莞-深圳-香港”這條中軸線上就有很多的高速公路、原來的廣九鐵路、粵港澳的高鐵等很多通道,機場羣、港口羣、高速公路網、高鐵網都很齊全。

我們中國的中部核心地帶一定是全天候不能停止的狀態。前段時間大雨,好在我們提前預測到,把水庫提前放掉,避免了影響。但也不能完全說這三條高鐵以後在遇到特殊氣候和情況就不會受到影響。

一、理論基礎

1、思考基礎

我查看了很多材料,其中一份講到美國已經失去了單獨遏制中國發展的能力。不過也給了我兩個思考啓發點:

(1)美國必須拉攏同盟者才能對付我們;

(2)我們怎麼以和平的方式化解這種遏制。

我們中國所有的(除了胡煥庸線)山脈、水系都是東西向的,如南嶺、秦嶺、燕山山脈、天山、崑崙山等,沒有一條真正的中軸線。怎麼把這些都串起來,提升我們整個經濟的活力,這是我這段時間研究的基礎。

2、理論基礎

(1)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地理學家麥金德提出來的“世界島”概念。世界島就是歐洲、亞洲、非洲三個連在一起的大陸,他認爲誰佔領了東歐、中歐到中東就是佔領了從歐洲到亞洲連起來的通道誰就是世界的領袖。由於中東的石油資源豐富,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哪個國家控制了中東,所以這一條歐亞大陸橋到目前也沒有哪一個國家控制住。

(2)1947年戈特曼提出的的世界城市帶。有一條就是說中國以上海爲中心的沿海經濟帶是未來世界上第六個全球城市帶,美國的五大湖、東海岸、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有3個全球城市帶,通過2條跨洲、跨洋的高速公路帶動全球經濟,另外還得益於從戰爭中獲得的收益,從而在經濟上佔領全球,這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第二階段。而我們要着眼於第三階段,打造高鐵時代的城市羣、空港羣、經濟發展軸,用新經濟來武裝。

那爲什麼戈特曼的城市羣在上海沒有成功呢?戰爭的影響,把上海的資金聚集到了香港。香港的起飛是由上海的資金,廣東的勞工,世界產業的轉移(世界發達國家產業的轉移,亞洲四小龍得到發展的先機)綜合成就的。

(3) 陸大道的點軸理論。我在他的基礎上提出橫軸線配合中軸線,另外就是成網狀發展,城市羣網絡化,從而使得內容更加完善和廣泛。

同樣用這個理論來對照,我爲什麼採用中部中軸線而不用中央採納的以上海爲中心由14個開放城市組成的T形沿海中軸線呢?是因爲這條中軸線並沒有成功,也沒達到戈特曼提出的城市帶概念。

我這條中軸線從香港到京津冀長度才2000多公里,首先基建的投資就省了一半。現在修高鐵、未來還要有磁懸浮,600公里時速,到北京3個小時左右。這條中軸線還是包括上海的,不過是以上海爲中心的長江經濟帶作爲橫軸,用包括成渝在內的長江經濟帶把這條中軸線連起來。這樣提的原因,一是沿海戰爭爆發的可能性,二是考慮沿線地區現狀發展的基礎。

二、實施辦法

1、讓主要城市和城市羣發揮出領頭羊的作用,注重區域協作,均衡發展

國際金融中心香港, 500強、科學院、高校最多的北京,怎麼發揮他們領頭羊的作用呢,各個城市羣又怎麼配合呢。這也是爲什麼要“香港+深圳+廣州+一羣製造業城市”,我的思路就是整個區域發展,假如只在幾個核心城市中發展,那中國未來也會出現貧富懸殊、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

全國的幾大銀行總部都在北京,(要認真研究和策劃)北京怎麼和灣區及中軸線上城市產生互動。

2、城市及城市羣的經濟發展規模

上海這次疫情爆發暴露了很多供應方面的問題,2500萬人的城市,全球都沒有這麼大體量的。要不要這麼大?爲什麼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規模都只有1000多萬,這些都是疑問。再加上在城市羣中心,一核多大就造成了排他性,周邊都被吸引,但是輻射的的作用又不明顯,這些也都是體量過大產生的弊端。

這就要我們去思考我們的城市羣要多大才是經濟規模。上海是一核獨大,他沒辦法只能攤大餅。北京呢,津京冀有兩個(核心)他已經感到有攤大餅的問題了,要把非首都功能清除出去,這個都是要我們去總結的,我們規劃城市,要規劃多大的城市規模纔是經濟的,再大就是不經濟呢。我們珠三角是三核,三核搞得好是最理想的,三駕馬車帶動,搞得不好就是三個和尚沒水喝,那麼競爭和合作的關係怎麼處理,所以三大城市羣都有了,可以比較一下,哪一種適合城市發展的頂級規模,是一核、二核、三核哪一種更好,各有優勢還是怎麼樣,這些都很值得研究。

3、科創

科創是未來最重要的產業,只有科創成功了,這個國家纔是真正的強大。真正重要的的是在於你的芯片、半導體、5G等這些規模能不能滿足你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這個纔是人家最擔心和最怕的方面,而不是經濟總量這些。

科創能不能成功,也是我們能不能真正做得成這條軸線,也是能不能成爲世界大國的關鍵。金融和科創結合起來一定要防止房地產金融,房地產是要作爲一個產業,但不是主導產業,主導的應是金融和科創。

4、海洋

我們過去是陸權國家,我們的經濟發展一直在陸上,現在一定要做海洋強國。我們的起步太艱苦了,現在好了,我們佔全球50%的造船量、50%的運量就是我們的基礎。但也要明白這些都是屬於低端的,也要考慮向高端發展,要向新能源方向發展,要開發海洋、可燃冰、風電等這些新能源電力。

我們廣東的海灘可以裝風電的有40萬平方公里,現在風電陸上面積才17萬平方公里,過去都是搞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可以超過土地面積的2倍用起來。其它包括海洋產業、海洋生物,所有陸上有的,海上都要有,所有的藥品只要在海上都能提煉出來,唯一的就是要把海權拿回來,海陸統籌共建,以陸基爲主發展海洋。

這也是爲什麼要北通北冰洋,南通南太平洋,全球就沒有這樣一個軸線,這是全球最好的一條,先把亞洲做起來,我們就是成功的。

5、消費

爲什麼要講消費,人要滿足自己的衣食住行就是要消費,還有精神的消費。目前國家只給廣州提全國的消費中心,沒有提全球的,不過現在“廣州+深圳+香港”就可以提全球的消費中心。過去因爲一些觀念是把消費城市、消費中心貶低了,現在消費就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保證。

要做成消費中心,是要能夠控制全球的供應鏈,不僅僅是自己的國民還應該囊括過來旅遊的。

廣州南站每年有11760萬人客流,竟然沒有把它當做一個消費的來源來做,不是很可惜麼。消費中心是很有機遇的,比如我們廣州要搞黃沙批發市場提升,用了25億,結果僅僅是做了批發市場的升級,那爲什麼不能同周邊聯合起來考慮,比如說沙面是一個旅遊區、永慶坊是一個,把這些做成了就成爲了旅遊一條街,就可以把產品做成一條消費街,借鑑香港的西貢也好、鯉魚門也好,他們都是這個,收益就會大很多,而且剛好是一個市場。剛好我就提出來可以借鑑日本的“築地”,它就是拍賣市場、旅遊市場、消費市場都在那裏,來旅遊的人去肯定要走一走,進行消費,爲什麼不能借鑑呢。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