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指的是我国战国时代最著名的四位将领,他们分别是:秦国白起王翦赵国廉颇李牧

在《千字文》中,这样形容四位将领的功绩:“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秦国要统一天下,最大的障碍就是赵国,在战国七雄中,赵国是最有实力与秦国相抗衡的。

秦国完成“商鞅变法”之后,赵国也发起了“胡服骑射”的改革,秦、赵两国实力不相上下,我们从“战国四大名将”中也可以看出:白起对廉颇,王翦对李牧,他们分属秦赵两国,指挥军事才能彼此难分伯仲。

白起(?—公元前257年),辅佐秦昭王,一生征战37年,经历大小战役七十余次,未尝一败。

伊阙之战中,白起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中,白起率秦军攻陷楚都郢城,屈原正是在此时得知楚国都城被攻陷,而投江自尽。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40万赵军战俘,重创赵国主力。

据近代梁启超先生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多万人,而白起一人就占据有二分之一,当之无愧为古今第一战神,白起亦被后人称之为“杀神”

白起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皆为之胆寒。白起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白起后来居功自傲,秦昭王命他再次带兵攻打赵国,白起屡次拒绝。一个臣子,若不能为君王所用,必然会被君王所弃。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在咸阳城外十里的杜邮,白起拿起秦昭王派使者带来命他自刎的长剑,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

然后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白起拔剑自刎,一代名将就此告别历史舞台。

白起最后虽然落了个自刎的悲剧下场,但他的军事才能代表了战国时期的领先水平,后来继位的秦始皇能够最终统一天下,与当年白起大杀四方,消灭了战国七雄中其他国家的军事力量是分不开的。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最著名的一件事便是人们熟知的“负荆请罪”

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后,率领赵军南征北战,相继于公元前279年击败了齐军,公元前276年击败了魏军,公元前269年击退了秦军,可谓连战连捷,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虎狼之师的秦军也不敢觊觎赵国。

在长平之战前,廉颇在长平布置了三道防线,以逸待劳,秦国大将王龁相持了三年,秦军损兵折将,始终无法攻克赵军防线。

秦国无奈,只得使用反间计,在赵国内散布谣言,说秦军不怕廉颇,只怕赵括,赵孝成王随即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廉颇担任赵军前线主将。

而秦国也秘密用白起担任了秦国主将,最终成就了一代杀神白起。

长平之战后,北方的燕国一看赵国元气大伤,趁火打劫,起兵伐赵,赵王命廉颇与乐乘率赵军抵抗燕军。在此战中,廉颇大破燕军,斩杀燕军主将栗腹,并一路乘胜追击,包围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市西南),燕国无奈,只得割让五城请和。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廉颇的人生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赵悼襄王一继位,就听信奸臣郭开的谗言,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廉颇一气之下,投奔魏国,魏王虽然收留了他,但却并不重用廉颇。

廉颇在魏国时,赵国又多次受到秦军的围攻,此时,赵悼襄王才想起廉颇的军事才能,于是派宦官唐玖去魏国探望廉颇,看看廉颇是否还可用。

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唐玖,让他说廉颇的坏话。

唐玖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

但是,唐玖回来却向赵悼襄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

赵悼襄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再启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赵国报效的机会。这个故事,也成就了宋代词人辛弃疾著名的一句词:“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不久,楚国听闻廉颇在魏国失意,就派使者迎他入楚。但是,廉颇担任楚将后,也没建立什么功劳。

后来,廉颇对人说:“我还是想指挥赵国的军队啊!”最后,廉颇抑郁不乐,最终客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廉颇死后过了十几年,赵国也就被秦国所灭了。

李牧(?~前229年),生平事迹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期以抵御秦国为主。李牧也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中最杰出的将领。

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李牧的代表战绩主要是赵破匈奴之战”和大破秦军的肥之战”(战场在今河北石家庄藁城区一带,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李牧就是赵国边境上一道令敌人难以逾越的钢铁长城。即使是同时代的另一位秦国名将王翦,他带兵前来攻赵,知道有李牧镇守,自己也难以取胜,因此,王翦又施展反间计,买通赵王近臣,说李牧要通敌谋反。

公元前229年,昏庸的赵王迁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李牧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三个月后,赵国被王翦所灭。因此,后人得出一句“李牧死,赵国亡”的谚语来。

王翦(生卒年不详),秦国杰出的军事家,也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王翦一生征战无数,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并且深谙低调的艺术,这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

秦始皇亲政后,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开始了。这场统一战争以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秦军伐赵拉开序幕,前后持续15年。

期间,除了最先的灭亡韩国王翦没有参与外,其他五国,要么为王翦带兵所灭,要么为其子王贲攻克而亡。王翦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

王翦的战功显赫,丝毫不比白起的差,而他的伴君艺术又是白起远远不能相比的。

王翦统领六十万大军伐楚,出征前就向秦始皇“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出关时,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就连部下也担心会不会太过份。

王翦这才说出了自己的用意:“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多次向秦始皇索要田园,以向秦始皇表明自己的凯旋之日,就是自己的解甲之日,然后在秦始皇封给自己的宅邸里养老,表示自己绝不会功高震主。

果然,秦始皇对王翦父子丝毫不起疑心,很信任地将秦军交给他们率领,去四处征伐,最终统一了天下。

而王翦也在大功告成之后,急流勇退,低调地告老还乡,最后得以善终。这一点,王翦又比另外那三位战国名将幸福多了,不得不说,王翦,才是战国四大名将中,结局最好的。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